APP下载

北方冬季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套养三疣梭子蟹技术

2020-08-03王广宇朱振洲王文斌

中国水产 2020年6期
关键词:套养梭子蟹养殖池

文/王广宇 朱振洲 王文斌

为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连续三年开展冬季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套养试验,累计实施套养面积40320m2。结果显示,1龄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车间越冬死亡率为2.2%,增重率≥60%;三疣梭子蟹死亡率为5.5%,增重率≥15%。此模式实现净利润1364.98万元,年利润454.99万元,单位水体效益达到338.54元,实现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经济效益显著,创新了资源高效利用新模式,拓展了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两个养殖品种的发展空间。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俗称河豚、腊头等,为暖水性鱼类,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鱼类的主导优良鱼种之一。其经济价值居鲀类之首,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经济鱼类之一。随着国内市场的有限放开,北方地区红鳍东方鲀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红鳍东方鲀养殖需要2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由于其不能适应低温环境,北方地区1龄鱼越冬就成了生产的重要环节,并直接影响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俗称梭子蟹、海螃蟹等,为温水性蟹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型海产蟹类。由于三疣梭子蟹养殖和捕捞季节性很强,每年秋季集中上市,经济效益较低。同时,早期收获的三疣梭子蟹处于脱壳生长阶段,肥满度低的占较大比例,商品价值低。因此,将秋季肥满度低的三疣梭子蟹收集暂养育肥是一种提质增效的好方法。

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的单养技术较为成熟,为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自2017年起,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开展冬季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套养三疣梭子蟹试验,至2019年底,经过三年的试验和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冬季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套养模式。此模式在完成1龄红鳍东方鲀工厂化养殖车间越冬的同时,实施三疣梭子蟹套养,提高其肥满度并择机上市,实现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目标,济效益显著,创新了资源高效利用新模式。

一、工厂化车间条件与准备

(一)工厂化车间条件

工厂化养殖车间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能力,室内屋顶留出采光带,日间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1000lx。养殖池正方形或长方形,四角圆弧形,表面涂水产专用漆;池底设排水孔,直径为110mm~160mm,池边向排水孔以5%~7%的坡度倾斜;单池面积35m2、池深1.6m。

(二)水质指标

水温控制在17℃~18℃,日变化≤2℃;盐度控制在24~30;pH值7.8~8.3;溶解氧≥5mg/L;氨氮≤0.4mg/L;养殖用水为砂滤海水。

(三)设施设备

1.供排水系统

包括蓄水池、沙滤罐、配水池、水泵及进排水管道、尾水净化处理池等。蓄水池为室外池塘,池底淤泥厚度≤10cm,可蓄水深度≥2.0m。砂滤罐至少配备2个以上,每个砂滤罐的滤水能力≥100m3/h,并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配水池具备调节温度、调配盐度等功能。

2.充气设施

包括鼓风机、充气管道、分控阀门、散气石等,鼓风机风压和风量与车间养殖总水体、水深配套,充气量要求能保证车间池水溶解氧≥5mg/L。

3. 其它设施

控温设施包括地热井、淡水井、热交换器及加温管道、阀门等。供电设施包括变压器、配电室、发电机组等。同时,配备化验室、渔药库、小型冷库等,冷库容量10t~30t,库温≤-16℃。

(四)浸池消毒

工厂化车间养殖池使用前需经淡水浸泡,浸泡时间2d~3d。浸泡后的养殖池用20ppm的甲醛溶液全池泼洒,池底留水20cm,浸泡时间大于30min,再刷洗干净后备用。

二、关键技术

(一)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车间放养

1. 放养时间

每年国庆节后,收购鲜活三疣梭子蟹放入工厂化车间养殖池。

2.规格标准

每只≥200g,要求体色正常、体表光滑、附肢完整、个体健壮、活力强、无病害。最好选择有一定肥度的三疣梭子蟹,以提高套养成活率。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35kg/池,单位面积套养4只/m2~5只/m2。

4.入池消毒

三疣梭子蟹入池前,用20ppm的甲醛溶液浸浴30min。

(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车间放养

1.放养时间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池塘水温下降到14℃~15℃时,从养殖池塘用拉网的方式出池,出池后将存在病害、畸形以及身体瘦弱的鱼剔除,再入工厂化车间养殖池,以减少越冬期病害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

2.规格标准

每尾≥250g的1龄红鳍东方鲀,要求体色正常、体表光洁、无病无伤、活力强。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800尾/池~1000尾/池,单位面积套养16尾/m3~20尾/m3。

4.入池消毒

可采用淡水充氧浸浴法或20ppm的甲醛溶液浸浴进行消毒,时间控制在30min~40min。

(三)水质调控

工厂化车间养殖池水深控制在1.5m以内,每个养殖池总水量≥50m3,控制水温17℃~18℃左右,日变化≤2℃。每日监测水温,每周监测盐度、氨氮等指标,每月监测或不定期监测重金属、微生物、弧菌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3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00%,换水温差≤2℃,盐度控制在24~30,盐度变化≤3,避免剧烈波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定期在配水池泼洒芽孢杆菌、EM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

三、管理要点

(一)饵料选择与投喂

1.饵料种类与品质

按照红鳍东方鲀存量进行投饵,以冰鲜小杂鱼为主,要求新鲜、无腐败变质现象。三疣梭子蟹摄食沉积的残饵、排泄物等,不单独投饵。

2.投饵量

根据红鳍东方鲀鱼体规格选用适口性好的小杂鱼,日投饵率为养殖池内鱼体总重的4%~5%。

3.饵料处理

冷冻饵料首先低温解冻,再用淡水冲洗干净后投喂。

4.投饵

每日天亮前投饵1次。投饵时观察鱼、蟹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及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二)清池

每3d清池1次,在换水前进行。清池时,鱼、蟹保持在池内,首先将养殖池水位下降至40cm~60cm,清除池内残留物,刷洗池壁、池底,刷洗完毕后换上新水即可。套养过程中不进行分池、倒池。

(三)病害防控

病害以预防为主,保持水质指标稳定,提高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选择海区水质好、大潮时进水,保证蓄水池水位;新鲜或冷冻饵料质量要有保证,不投喂质量差的饵料;养殖过程使用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长;养殖用具严格消毒,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每日早、晚各巡池1次,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发现疾病时对症采取措施。尤其注意红鳍东方鲀作为出口产品要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有关河豚鱼用药的规定。

(四)收获时间

根据市场行情,元旦前开始陆续出售三疣梭子蟹,直至春节后。4月中旬至月底,1龄红鳍东方鲀越冬后开始销售或入塘养成。

四、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上述套养模式,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唐山市曹妃甸区共实施套养面积40320.00m2。具体套养结果详见表1。

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越冬单养模式死亡率一般为7%左右,此套养模式死亡率为2.2%,增重率≥60%。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车间单养越冬死亡率一般7%~20%,套养模式死亡率为5.5%,增重率≥15%,其中在套养前期,三疣梭子蟹适应养殖环境过程中死亡相对较多。

表1 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套养三疣梭子蟹结果

表2 工厂化养殖车间红鳍东方鲀套养三疣梭子蟹经济效益情况表

至2020年4月,1龄红鳍东方鲀陆续销售或入塘养成,此套养模式具体经济效益情况详见表2。

实施此套养模式三年,综合养殖成本2004.50万元,总销售额4158.14万元,实现净利润1364.98万元,年利润454.99万元,单位水体效益达到338.54元,经济效益显著。

五、小结

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套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一水养两物,且二者互相伤害有限,养殖过程中有对二者均适宜的水质条件。与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的单养模式相比较,此模式对三疣梭子蟹养殖实现了增质增效,三疣梭子蟹不单独投饵,提高饵料利用率,节约了套养成本,经继续育肥后,三疣梭子蟹品质提升,产量增加,并可根据市场情况,控制上市时间,利润空间增大。同时,此模式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套养过程中换水频次降低,换水量减少,沉积的残饵和红鳍东方鲀的排泄物等明显减少,养殖池水质变好,1龄红鳍东方鲀死亡率降低,养殖尾水排放的质量提高。此套养模式实现了养殖效益最大化,达到了节约利用资源、提质增效的目的。

通过三年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在北方冬季利用工厂化养殖车间开展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套养,具有操作简单、养殖风险小、净水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拓展了红鳍东方鲀和三疣梭子蟹两个养殖品种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套养梭子蟹养殖池
水体消毒防病用药称量分配的简捷方法
不同池型结构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研究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圆弧角优化对单通道方形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
“中国梭子蟹之乡”寻味之旅
蒸梭子蟹多加[1味]特别鲜
池塘精养河蟹套养鳜鱼高产养殖技术
莲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技术
反季养螃蟹仨月净赚500万元
太湖地区大田浅水芡实套养泥鳅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