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德拉宝刀不老的奥秘

2020-08-02程勇民

羽毛球 2020年2期
关键词:半场黄人渡边

程勇民

毫无疑问,亨德拉的技术风格有着浓厚的印尼血统,他与“小黄人”的风格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个性差异。共同之处表现为:前半场技能突出,善于在短兵相接、平抽快挡中创造主动并制服对手。个性差异表现为:第一,“小黄人”快而随性,比赛时起伏较大,亨德拉则快而沉稳,比赛发挥十分稳定;第二,“小黄人”的快像暴风骤雨,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亨德拉的快则含而不露,绵里藏针。

细细品味亨德拉目前的比赛过程,颇有“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味道,这是职业运动员一生梦寐以求却又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境界。很多过了而立之年的运动员,都喜欢用“享受比赛”来形容自己的心态,但是真正能够享受“比赛”的寥寥无几,大多执拗不过世俗“功利”的缠绕。亨德拉之所以能够走到这样的高度,一方面归功于“技术流”的打法风格,开源节流,有利于保持较长的运动寿命(亨德拉:1984年生人,36岁,最新世界排名第二);另一方面,曲折的运动经历和自由人的比赛身份,为他的“荣辱不惊”创造了条件。亨德拉是2008年奥运会男双冠军,之后遭遇了成绩下滑、拆对、重组、再拆对等各种曲折经历,并于2016年11月宣布退出印尼国家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羽坛“自由人”。

正因为“曲折+自由+技术流”,才造就了“豁达风流”,才可以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打出洒脱飘逸的球风。

一、不老传奇之发接发精益求精

世界羽联于2016年改变发球规则以后,理论上最受益的应该是男双项目。因为现代男双竞技制胜焦点主要集中在前半场,所以发接发优势对于比赛结果具有重要影響。

然而,迄今为止,专门在发球环节精雕细琢、利用规则增加发球优势的迹象并不明显。而阿山/亨德拉这对组合,就是少数专门动发球脑筋的选手之一,以至于为他们在前半场的优势增加了特别厚实的筹码。网传“小黄人”特别不喜欢跟日本选手过招,因为日本队普遍耐打,且又擅长用“挑球”避开“小黄人”的封网。但是,在阿山/亨德拉这对组合面前,日本选手的惯用伎俩就没那么灵验了。原因是他们无法凭借“挑球”来逾越发接发这一技术环节。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2019年世锦赛男双决赛阿山/亨德拉对保木卓朗/小林优吾(日本)的过程,实际情况也是日本选手在发接发环节吃亏较多,并导致最后的败局。以下,我们用实战案例来分析亨德拉的技术流特点,所有图示均来自2019广州总决赛男双决赛阿山/亨德拉(黑衣)vs远藤大由/渡边勇大(白衣)。

图1-1所示,阿山在左场区发球,渡边接发球。阿山突然发出一个平射球,弧度低、球速快、角度刁,直飞渡边的头顶(图1-5)。

这一突然袭击显然超出了渡边的预期,渡边匆忙应对,在极其被动状态下勉强下压(图1-7)

结果球飞出界外,印尼组合直接得分。图1阿山发球偷袭成功 图2-1则是亨德拉在左区发球,同样也是偷袭渡边后场,这次落点不在头顶区,而在正手区。因为发力动作小、加速突然、角度很大,所以渡边有错判迹象,重心先前移了一小步(图2-3),

导致二次起动,再回撤时,为时偏晚,球已明显过人(图2-6)。

在此情景下,渡边被动抽压直线,正好被阿山封个正着(图2-8),

顺势抽压中路。日本队顽强防守,但是由于被动过深,反击乏力,出球还是不到位(图2-11)。

阿山顺势跟进连贯封杀,因为在前半场发力(图2-12),基本形成了绝杀。

图2亨德拉发球偷袭成功

图3是亨德拉的接发球场面。

远藤在右区发球,亨德拉接发球上网推压中路,推压动作很小,但是爆发力很强,给对手的压迫感很大。渡边接球时已经没有引拍时间,只能硬顶反抽(图3-6)。

此时注意一个细节,亨德拉在推压出手之后,在渡边出球瞬间,他已经将拍子高高举起,做好了封网准备。因为渡边的硬反抽弧度很低,正好进入了亨德拉的封网控制范围(图3-7),

在网前居高临下封压下去。尽管渡边竭尽全力顽强抵抗,可是防守反抽球仍然不到位(图3-11)。

站在后场的阿山抡起拍子大力扣杀,正手杀中路,日本组合招架不住,虽拼命防守,球还是飞出了界外。 从目前的比赛过程看,阿山/亨德拉在发接发环节使用“偷袭后场”的比例较高,效果也最突出,应该是至今为止少有的利用规则创新求变取得成功的一对组合,也是“老龄化”男双运动员开源节流、保持高水平的一个典型示范案例。图3亨德拉接发球快速连贯封压创造进攻

二、不老传奇之前半场被动转化技术“出神入化”

被动转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被动状态下运用的使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的技术。

如图4-1所示,渡边在网前高点放网后,迅速与远藤形成了“后攻前封”的队形(图4-4)。

亨德拉上网以后,击球点位置已近网口下沿(图4-5),

相对比较被动。这种状态很尴尬,放网容易被扑,挑球又不甘心,是两难的选择。然而,亨德拉的过人之处就表现在:他既不挑球也不放网,而是软推对角半场,俗称“兜”半场。如图4-7所示,远藤拿到的击球点不太高,不宜大力扣杀;又不低,软过渡又可惜。所以,远藤强行头顶抽压中路,这正是亨德拉所期望的。注意图4-8亨德拉的准备,他已经举拍准备封网。在这种情况下,远藤抽压越快,亨德拉可以借力反打,反抽压回击速度更快。果不其然,在远藤抽压以后还未来得及收拍防守时,亨德拉的反抽球已经穿越日本组合的防守位置(图4-13),

直达底线。日本组合只能望球兴叹(图4-15)。

图4亨德拉在网前巧妙兜半场变被动为主动

图5是亨德拉网前小技术细腻程度的具体表现。图5-1显示,渡边在中半场反手挡网跟进,日本组合迅速形成后攻前封的队形(图5-3)。

此时,只见亨德拉上网以后,面对渡边的网前封网毫无惧色,轻轻地反手一搓,球翻网而过。站在网前的渡边毫无办法,只能等待球滚网落到网口的下沿以后才勉强把球高高挑起,由于角度受限,挑球只挑到了半场(图5-9)。

此时,已经做好进攻准备的阿山当然不会客气,果断起跳,正手杀中路,直接把球钉在了地板上(图9-15)。

图5亨德拉利用细腻的搓球技术创造进攻机会

阿山/亨德拉这对组合,亨德拉是核心,是球路的组织者,更多为同伴创造进攻机会,而阿山自然承担了重炮手的角色。

如图6-1所示,渡边在网前推出一个半场球。亨德拉接球时位置已经被动,而日本组合已经形成前后站位的攻击队形。这种两边线中间的半被动球(图6-3)

非常不好处理,其中陷阱多多。相对简单而保险的做法是:把球挑起来,又高又远挑到底线,并做好充分的防守准备,以伺机反击。然后,印尼血统的打法一般都不会选择这条路。只见亨德拉不慌不忙,非常不起眼地轻轻挡了一个直线球。这一技术处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只有胆大心细、技术细腻之人才能做到。如图6-5所示,球对着渡边直飞而去,看似送货上门,可是渡边就是下不了死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球擦网而过。无奈之下,渡边只好改用正手勾对角,由于球太贴网,勾球难度很大,结果以失误而告终(图6-9)。

图6亨德拉的半场被动软过渡技术高超且大胆

三、不老传奇之攻击手段“以柔克刚”

看亨德拉的球风,感觉不到“小黄人”那种“暴风骤雨”、“酣畅淋漓”,却能感觉到中国太极推手的味道温柔舒缓、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以柔克刚。

图7-1显示,渡边在底线大力扣杀,亨德拉非常巧妙地借力反打,反手抽对角(图7-4),

立刻瓦解了对手的攻击优势,日本组合马上陷入被动。请注意,亨德拉在出球瞬间,就自动向网前跟进,这是防守反击能否成功的核心环节。由图7-6可见,渡边尚未出手,亨德拉已经抢到网前,而等渡边的正手过渡球刚出手,亨德拉已经在网前掌握绝对主动,高点抢搓(图7-9)。

此时,尽管远藤及时赶到,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扑杀时机(图7-11),

只能临时变成推拨,结果球擦网,推拨的球飞到了半场(图7-13),

正好撞到阿山的枪口上。阿山顺手封杀中路,渡边勉强正手抽挡(图7-15),

仍然摆脱不了被动状态,球飞到了半场。于是阿山高高跃起,继续追加一拍正手杀中路(图7-18),直接解决战斗。

图7亨德拉防守反击利用网前优势创造进攻

通过上述分析,基本可以看到,亨德拉的威胁很少体现在“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扣杀”,更多表现在小动作、快爆发,“突然+快速”是其主要特征,尤其是他的手指力、手腕力的配合非常巧妙,既可以细如蚕丝,精确控制,化对手优势于无形,又可以快如闪电瞬间爆发,致对手于狼狈不堪。

如图8-1所示,亨德拉在网前正手推对角,动作很小,但是球速很快,立刻打破了日本组合的防线。图8-6显示,渡边虽然勉强挡到了球,但回球质量有瑕疵,阿山上网反手搓,日本组合的防守队形大乱,两人同时倒地救球(图8-12)。

最后,远藤勉强挑球,还是不到位(图8-15)。

亨德拉在底线高高跃起,摆出一副大力扣杀的架势(图8-16),

结果在拍子击球瞬间迅速制动,变成了收吊。从图8-19日本组合的防守位置看,他们是做好了接杀准备的,哪想到杀球突然变成了吊球,结果日本组合同时倒地鱼跃救球(图8-21),

虽然救到了球,但是质量很差,球飞到了中间网口之上(图8-22)。

此时,阿山在网前一個轻松的封杀,马上解决战斗。

图8亨德拉在底线的假动作“收吊”令对手防不胜防

行文至此,亨德拉“宝刀不老”的秘密已经大白于天下,他强大的奥秘主要在于“软实力”:用意识解决跑动问题,用细腻解决被动问题,用巧力解决力量问题。

猜你喜欢

半场黄人渡边
环游世界的梦
小黄人的新发型
小黄人的故事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
小黄人来啦
北海道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