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冬训多流汗 奥运赛场少遗憾

2020-08-02闫佳

羽毛球 2020年2期
关键词:冬训女单教练

闫佳

全队篇:晨曦微露,早操开启序曲

12月末的厦门清晨,晨霭中伴着淡淡薄雾,这也让国羽的早操有些与众不同。

早上6点20分,天色尚未破晓,队员们已经在出操集合地报到。尽管大部分人还是睡眼惺忪,但是山间传来的鸟鸣、露水打湿的植被、清新舒畅的空气,都叫人不禁神清气爽起来。6点30分,早操正式开始,五个组结合训练计划各自操练了起来。

男双和女双组的队员沿着宿舍外的平台各占一边,做起热身拉伸。因为身处半山腰,最初光线朦胧,还要靠着几盏路灯才能勉强看清身边的队友。随着天色放亮,周围的风景也逐渐清晰起来,伸手可及的草丛处亦是五彩斑斓。教练在一旁计时提醒,叮嘱队员之间相互帮助做足拉伸活动。除了栏杆之外,大家还充分利用起各种“资源”,做起激活身体机能的力量训练。张楠和刘雨辰走到走廊过道,靠着墙壁练起了静蹲。

混双组这一边则另辟蹊径,在附近的小花园内晨练。蒋国良指导一边给队员讲故事,一边身体力行地与大家围圈做热身活动。

男单组一行人马在训练馆集合,摆上满筐的羽毛球补起轻技术。女单组则是养生爬山,姑娘们一行9人沿着步行栈道小跑至山顶。据文凯指导介绍,因为这段森林步道距离适中,环境舒适,早上的空气也很清新,所以希望队员们边爬山边活动,也能放松一下。当陈雨菲、何冰娇等人从山上漫步回宿舍时,已是上午7点整。当然,一天训练的序曲才刚刚春生奏响。

女双篇:重回17岁,

            步法MVP诞生

这天下午,女双组训练的关键词有三个:技术、身体、力量。在紧凑的节奏中,队员们进行了1V1、1V2的技术对抗,随后到健身房上了一堂力量课。为了给紧张的训练增加一些调剂,体能老师刘杰带着姑娘们来了一场颇具趣味的测验课。

第一项测验是绕球桶折返跑,对大家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它原本是足球场中常见的带球训练法,如今为提升转向步法而被移植到羽毛球训练中。体能师用20个羽毛球桶摆出一条长约5米的通道,队员从起始球桶绕“S”形折返跑到另一端球桶,再转身绕“S”形跑回起点为一趟计时。完整的一趟绕球桶跑下来,每人要做40次急停和折返动作。

“姐姐”郑雨打头炮上阵,时间为35秒。紧接着,冯雪颖、夏玉婷也都跑出了相近时间。轮到贾一凡跑时,陈清晨忍不住捣乱道:“还是你看起来跑得最舒服。”全程都小心翼翼的贾一凡回道:

“不许说话,我觉着我40码的大脚,转弯转得紧了点儿。”结果,36秒79,贾一凡被率先甩出前三阵营。随后绕桶的陈清晨,跑动姿态像极了滑雪选手,贾一凡赶紧夸奖道:

“你这跑起来的动作挺聪明的。”最终37秒22,

“凡尘”妥妥成了该项垫底二人组。

最后一个登场的是素来以跑动能力强、移动灵活著称的杜玥,她步伐轻盈,跑出了31秒79的当日最佳成绩。当体能师宣布结果时,女双组的姑娘们纷纷又绕着球桶跑了几圈,效仿起“MVP”的灵活身姿。

而后的两项测验—一全场四点倒球和左右两点倒球,这是正统的羽毛球基础体能考核。如今,這两项也被列入全国U系列赛事的体能考核项目。但是,对于升入一队时间已久的女双姑娘们来说,再次测这两项颇有种重返17岁的滋味。

全场四点倒球是陈清晨的软肋,上场前,她特地向记者表达了切勿拍摄的心声。搭档贾一凡不忘使坏说:“加油,清晨姐!向全世界证明长得不高也能拿世界冠军!”测验一开始,陈清晨就恢复了全力一搏的姿态,拿出120%的劲儿埋头跑向场地四点,推倒共计20枚羽毛球。最终的成绩依旧垫底,她拍拍胸口百思不得其解大叫道:“究竟是哪里不对!”此时,贾一凡转过头来对记者说道:“感谢你们,让清晨姐今天再次勇于突破!”

这既是训练也是测验,姑娘们在流汗中收获了欢乐,但这份辛苦的汗水是充实而有养分的。

男双篇:努力突破,前进没有捷径

下午13点45分进馆,双打组即拉开阵势集体做起了热身操。也许是为了保持新鲜感,每天的领操人都由队员轮流担当。从手腕到脚踝伸展好后,大队人马开始围着训练馆的八片场地绕圈跑起步来,每跑一圈,就会有队员喊出:“中国队,加油!”十多圈跑下来,身体也充分活动开,训练课的重头戏正式上演了。

男双组的教练班子进行了调整,中国羽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担任主管教练,同时老教练陆亨文回归,协助指导男双组的日常训练。冬训期间,王伟和陆亨文已经开始指导队员,并且还与韩国教练柳镛成多次探讨了男双的训练方向。为了保证东京奥运会的备战,为了突破2019年的瓶颈,他们从提高进攻成功率和体能等方面对队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柳镛成教练的多球课,节奏快、效率高,一筐球转眼的功夫已经散落在场地上。每次刘雨辰接完一组,都会忍不住弯着腰对柳教练说:

“Too fast! Too fast!”轮到何济霆/谭强练双人轮转时,柳教练会一口气连续发上两组,看得人眼花缭乱。打完一筐球,队员们会自觉将球一一摞起,20个一组,平整码放在球场上。已经了解柳教练训练方法的队员们,如今不会问他要摞多少组多球?因为他的回答只有一个:“ALL!”

同样深刻理解打球没有捷径的张楠,依然是每天最晚离开训练场的队员。因为对羽毛球的执着与热爱,驱使着他在课后仍然站上场地,再多练上几个球。有时,他只是一遍又一遍抬起脚尖,重复琢磨着发球的动作。当然,榜样力量也会引来小将的加入,所以,当他们放松治疗后,自然也就成了食堂里最后一拨用餐的队员了。

混双篇:出其不意的“哄”练妙招

坐拥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混双组,自然在训练中也有着出其不意的妙招。譬如,每逢杨明指导笑眯眯地招呼黄雅琼、黄东萍再练一会时,那就意味着她们恐怕要加练好长一段时间了。深孰其道的两位女将明白,通常杨导口中的“最后一组”,往往能长达40分钟。不过,明知道“被骗”,黄雅琼和黄东萍仍然会在场上练得开开心心。

因为二人的打法特点不同,杨明指导在发多球时也会有所区别。黄雅琼的多球讲究速度,给黄东萍发多球时则注重连贯杀球。偶有一次,正与杨指导较劲杀球质量的黄东萍,漏杀了一个,还没等杨指导开口,她就连忙指向地上的球说道:

“这球该是‘鸭哥接的。”瞬间把“锅”甩去了正在隔壁场地2V3的搭档王懿律身上。

此次冬训,队伍还请来了营养师王政,她曾在2017年担任过中国女排队员朱婷的营养师。黄雅琼和黄东萍自然也是她的重点队员,针对二人的身体状况,王老师建议黄雅琼每晚加一餐牛奶。而为了帮助黄东萍认识到减脂增肌的必要性,王老师经过几番苦口婆心,终于也让崇尚自然养生的“火爆妞”掌握了鉴别热量表成分的小技能。

此外,继双流集训女双与女单一起进行合练后,来到厦门,混双组也分别与男双和女双开始了训练场上的“对话”。黄雅琼与黄东萍就和杜玥/李茵晖重温了一场女双对决,比起混双有男搭档助力,回归女双打法也让二人拉了拉体能,尝试在场上更大范围地跑动。而郑思维与任翔宇,也和韩呈恺/周东来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男双对决。

女单篇:狠抓体能,乐在其中

周五上午的训练课,对于女单组的姑娘们来说有些累。不光是因为计划中这堂课的训练量被标注为“大”,它真正的难点是田径场上的全力万米跑。为了狠抓体能,磨炼意志品质,训练课一开始先由体能老师带大家练了一节快速力量课,而后,全员才移步田径场跑足了25圈。虽然跑到中途,有的队员面露难色,有的喊着“就快累倒”,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放慢脚步的意思,而是向着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拼尽力气跑到了终点。

2019年摘得七个冠军的陈雨菲,积分升至女单世界排名第一,同时,她也被评为国家体育总局的“训练标兵”。万米跑后,下午3点的训练中,她依然表现得生龙活虎。

与比赛时的不苟言笑相反,训练中,陈雨菲有一套自我激励方法,总是能让自己投入并乐在其中。当天,在练两点打四点时,规则是赢球一方可以只跑两点去调动对手跑全场四点,为了掌握主动权,陈雨菲会绞尽脑汁去得分。然而,有时事与愿违连续丢分后,她不但不会气馁,反而是利用片刻休息时间,坚定地向队友放话:“下一分我就赢回来。”

训练结束后,王祉怡和新升入一队没多久的周萌会留在馆内加练轻技术。对她们而言,一队的训练节奏紧凑而密集,想要跟上大队员们的步伐,还需要日积月累出质的飞跃。

晚间是自选技术补缺课,何冰娇和蔡炎炎也结伴回到了训练场地,这对小姐妹拎着满满的两筐球,耐心地加班加点练了起来。随着清脆的击球声,原本冒尖的球筐渐渐露出了筐底,她们新换上的球衣又再次被汗水湿透。

男单篇: 三代球员,

             训练中演绎传承

“单手插兜”训练,球网上搭一块猩红绒布,遮挡发球姿势……这是李矛教练的训练手法,也是他多年执教总结出的经验。

每当上多球课时,李矛就像个魔术师,变着花样地给队员们出各式难题。当他准备加速时,会提醒“你要是觉得我快,你就告诉教练”;当看到队员回球质量不高时,他会激励说“你别费球啦”;轮到下一位队员上场时,他会调侃道“对不起啦,轮到你了”。当然,“加油”、“漂亮”、“努力”、“优秀”这样的鼓励话语,也会不间断地向队员“袭”去。

此外,夏煊泽指导训练灵敏度的徒手丢多球练习,也是让队员既上瘾又叫苦不迭的一门“玄学”。它需要队员通过判断夏指导的眼神、动作、力度,来做出接球反应,加强他们对真假动作的反应灵敏度。有时,你以为球会落在正手位,一瞬间夏指导就改了力道,将它抛去你的后方。所以,看上去这个训练一组只有十多个球,但想要一气呵成全部接到,却并不简单。

在男单的四片训练场地上,集结了国羽老中青三代顶尖选手。无论是已经参加过四届奥运会的林丹,还是为了争取第三次踏上五环征程的谌龙,或是伤愈复出誓拼首次奥运资格的石宇奇,都在冬训中争分夺秒。

喜欢碎碎念的谌龙,每当打出满意线路,都会说一句:

“给你压力看到没?”将冬训比喻为“爬坡阶段快看到曙光了”的石宇奇,在场上的移动更加积极稳定,他渴望带着全新的自己迎接新年的战役。就在12月29日李宗伟举行退役仪式当天,林丹如常在馆内训练,他先是与年纪相差17岁的青奥会冠军李诗沣对阵了一场精彩的战术课,而后轮番跟着教练进行了多球训练。

绿色地胶之上的他们,没有年龄或是资历之分。站在场上,他们每个人都在为心中那个明确的目标而潜心苦练,储能蓄力。

冬訓点滴拾遗

1.在训练场上,经常会看到队员们这样的休息姿势。多球之后,刘雨辰也已经汗流浃背

2.男双主管教练王伟在指导李俊慧

3.女单组打团体赛,“手心、手背”分个组

4.冬训中,“王子”组合也在积极苦练中

5.郑雨独自练发球时,“热心的路人”王懿律忍不住上前指导。不过,最终教了3、4个球后,郑雨礼貌地将其“送”走。

6.女双主管教练姜京珍在指导刘玄炫/夏玉婷

7.林丹背后的李志锋教练表情丰富

8.对抗赛时,男双组的小伙子们搬来椅子,组成助威团。

9.黄雅琼嘁来杜玥一起左手持拍,与跨国体能师组合来了场公平的抢11分。场边的蒋指导见“颜值无敌”组合左手打得太欢乐,便对体能师们喊道:

“你们明天可不要让她们跑步啊!”

猜你喜欢

冬训女单教练
疫情下学习不停 冬训课堂接地气又暖民心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常州牛塘镇推出“活力冬训”新模式
江苏阜宁:党员冬训助推检察队伍建设
睡着了
加油
Just for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