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主体正义视阈下疫情治理与反思

2020-08-02李婧李新科

各界·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理反思疫情

李婧 李新科

摘要:生态正义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义理论,以生态正义为视角,从生态主体正义此维度对本次疫情进行分析论证,旨在匡人类客观、公正去看待人与非人类生命体在自然界的平等地位,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生态正义;疫情;治理;反思

一、何为生态主体正义

正义是人类恒久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价值取向,生态正义这一话题引起大家的关注的时间就要推算到20世纪80年代了,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继而人们开始将正义问题研究的对象从人与人的领域拓展到了人与生态领域,国内外学者大多结合自己的背景、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生态正义问题进行了考察。其中美国学者弗里特杰夫·卡普拉从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关系出发,认为生态正义则表示人与非人存在物的共生,卡普拉提出:“生命存在物通过物质和信息的直接或者间接交换而联系在一起,这就叫作‘共生。”然而相比这种观点,我认为比这种观点更为通俗的是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道法自然”来解释。道法自然表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以“天人合一”的内在关系立论,“道”是必然性的普遍法则,渗透于宇宙万物之中,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到这种自然法则的制约和支配,所谓的生态正义就是在各种关系中按照这些自然法则生活的过程,自然界之所以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现象,都源于背离了自然规律,打破平衡,产生非生态正义的现象而导致。由此得出生态正义即为尊重自然规律,各子系统之间平衡且协调发展。正义就是给予其应得的,如果生活主体应受尊重,那么正义就要求我们对其尊重。而动物作为自然界与人共同生活的主体,也理应受到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驱导致实现与理想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所到达的目标仍然与其他一些日常道德判断相抵触。如被收关在动物园里的老虎有不被捕猎的权利,因为伤害它们就不能表现出对其价值的尊重,不符合人类观赏的目的,那么,在森林里射杀它们同样也是对其权利的侵犯。为了动物皮毛而对它们加以诱捕和杀害也是如此,为了享受鹿肉的鲜美而射杀野生驯鹿亦是如此。但这种尊重并未给予哪些被迫参与科学实验的动物们。同样,如果说新的水坝将会危及某一濒危物种的继续生存,那么只有在这个物种的持续存在能够服务于人类的某些目的时,才能构成一个制止大坝建造的理由。由此可见,目前人们对于其他物种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很多时候具有功利性和目的性。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日常道德判断也逐渐地接受了这些行为。人类一旦忽略了他们的情感就是不正义的,而一旦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此牺牲其他物种的利益,就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别无两样。

二、生态主体正义对人与非人类生命体共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让我们联想到了历史上千百年来的种种物种互相伤害的灾难,无论是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是之前的SARS病毒,抑或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其他多场悲惨性的瘟疫灾难,几乎都是与动物有关。始于14世纪、入侵中亚地区的“黑死病”,引起瘟疫的病菌是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1348-1350短短2年时间内,这场空前的浩劫夺走了约2500万-5000万欧洲人的生命。近代以来,1976年,人类食用野味,引来了恐怖的埃博拉病毒。2003年,人类再一次食用感染果子狸,引发了至今让人恐慌的SARS病毒。2020年一场名叫冠状病毒的瘟疫再一次向人类伸出魔抓。据统计,当今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其他物种对于人类的反噬。动物与人同样作为自然界中的物种,我们享受着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只是比动物多几项技能,而没有权利主宰动物的生命。

三、结语与思考

生态正义是以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价值尺度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它标示着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应有状态。纵观历史人类社会发展,大约有万年的历史,如果按生产力的方式来划分,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类同自然的关系也相应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敬畏膜拜,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局部幵发和利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广泛掠夺与破坏。如果说原始文明是“野蛮文明”,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的话,那么,工业文明则是“灰色文明”。在近年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看似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然而,工业文明是以人类运用技术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的。这种特征一方面使得自然界单纯地成为被掠夺和破坏的异己对象,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又使得人成為被征服和奴隶的异己对象,导致人与人的矛盾和对立、社会环境的破坏。当前,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出现已经表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面对传统文明体系的弊端,认真回溯人类文明的历程,我们就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人类选择和铸造新的文明形态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在其转折时期必定会提出的理性要求,同时也具有充分的现实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永华.论生态正义的理论维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

[2]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治理反思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