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子文化”为何让人爱恨交加

2020-08-02

新传奇 2020年21期
关键词:罗家小团体人脉

关系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根基,“讲关系”“混圈子”“谈交情”成为很多人的生存宝典与登龙之术。“圈子现象”是中国人独有的吗?中国人自己理解“关系”吗?“圈子文化”为何让人爱恨交加?

人们对“关系”存在不少误解

朋友圈、工作圈、兴趣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圈子”。“圈子”之下交织着复杂的关系网络。关系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根基,“讲关系”“混圈子”“谈交情”成为很多人的生存宝典与登龙之术,甚至“guanxi”这个词已被收录进权威英文辞典之中。

“中国人喜欢用关系,也喜欢给关系套上很多负面因素。”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罗家德指出,其实,人们对“关系”存在着不少误解。他说,“关系”和“圈子”已被视为中国人工作领域中的复杂系统要素。但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用语中的“关系”“圈子”有区别。这两个词包含着更多的意涵。

与日常用语相比,“关系”和“圈子”最大的内涵不同在于它们不带有价值判断。我们往往对这两个词汇有很强的价值判断,而且人们常常倾向于带上十分负面的价值判断。但正如复杂思维所言,凡事有阴就有阳,“圈子”固然可能伤害更大群体的利益,但也可以换一个名词──“合作共生”。正如一群细菌抱团在一起,牺牲部分成为别的养料,以求种群延续。有正就有负,有利就有弊,它本身是中性的。

“圈子文化”与法治精神存在张力吗

其实,提到“关系”“圈子”“人情”,很多人会联想到“走后门”“徇私舞弊”等现象。那么,中国人的“圈子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之间存在张力吗?

对此,罗家德指出,中国人太爱使用“关系”“圈子”“人情”,所以它发生的弊端也特别多,尤其是破坏了法治,这当然值得警惕。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法”用之太甚,也一样会出现僵化、无弹性、不适应环境的问题。只看到法与“关系”的矛盾与张力正是二元对立的思维。二元对立的思维只见其相克,不见其相生。在良法美义之下,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建立信任的关系。反过来,美好的关系也应该是求其与法相生,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常说的“礼治”。

“不过,现代人很难做到克己复礼。欲望膨胀之后,美好的社群、美好的自组织被错用成了帮派、组织自我牟利的手段。复杂思维的逻辑,是好的关系应该促成好的法,好的法应该促成好的关系。我们该去求其相生,而不是只看到其相克。很多人觉得我喜欢讲‘关系,但更多场合下我更愿意谈法治。用我的话来说,中国应该‘警惕法,但更要警惕关系。因为人们天生爱用关系,也容易用歪关系。所以,在大多数场合下强调法治总不会错。”

其实,中国人的“圈子现象”并非只能产生官僚政治中常见的拉帮结派的潜规则。只要运用得当,良好的关系能让企业高效运作,有序的自组织也能填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空缺。

“圈子现象”是中国人独有的吗

那么,“圈子现象”是中国人独有的吗?中国人自己理解“关系”吗?

罗家德认为,“圈子”是一个很中国式的词汇,在学术定义上,可称为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人脉网形成的行动集。意思是说,为了一些共同行动的目标,我们会有一个中心人物,带动自己的人脉网形成一群人。这群人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一连串的集体行动。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圈子”的规模,也就是个人关系之上的这层人脉网,大概是500人左右。

中國本土人类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许烺光,就特别喜欢研究小团体。他把西方人的小团体称为俱乐部,中国人的小团体称为宗族。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又喜欢把宗族称之为“圈子”。顾名思义,两者的差别在于,西方人的俱乐部强调我们由于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加入,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的宗族则是由一个拥有资源、动员能力的能人为核心形成的小团体。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小团体其实是同时存在的。

难道西方就不存在“圈子”吗?所谓“国王的人马”,指的就是国王的个人人脉网形成的圈子。这样的分类绝对不是说中西文化就是如此截然不同,只能说在中国,圈子是更主流的小团体。

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在于,我们习惯于用长期的眼光应对不确定的环境,懂得如何进行长期的布局。学术上常有一句话:“个体总是脆弱的,网络却是强健的。”中国人就特别明白,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去构建网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所谓的“关系主义”。比如,中国人做生意的时候,不会只考虑成本效益赚了多少钱。当然赚钱也很重要,但他一定会同时平衡思考另外一件事:这次交易让我们的关系是否变得更强?如果这次交易会让对方不开心,关系就此断绝了,那么中国人宁可不赚这么多。把人情与短期交易的利益进行一个平衡考量,是中国人特别会去思考的过程。

乡土社会的组织运作与大都市圈子文化的差异

相较于现代中国管理界中常见的“圈子”,传统中国的熟人社会也有自身的运作逻辑。那么,乡土社会的组织运作与大都市中的圈子文化有何差异?

罗家德认为,这两者在本质上的变化并不大,两者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人脉网形成的行动集。这样一群人的聚集,会形成一个合作共生的关系。同时,人们也希望能在此之上形成自组织和自治理的秩序。但在内容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人脉网有比较大的差异。

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区别是关系的来源,传统社会的关系主要建立在地理和血缘基础上。而如今的圈子可以来自兴趣或行业,甚至来自某个虚拟对象,完全不需要实体。

第二,人脉网之间关系数量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人们的关系圈里大多是熟人。到了现代社会,弱连带的数量远远大于强连带的数量。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普通人的关系圈中的熟人在120至270人之间,平均而言大约是150人。而其余的将近400人都属于弱连带。要维持一个熟人的关系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在网络时代中,关系圈大量扩张的其实多是间接连带。

由此,关系行为的重要性也发生了变化。从前大家都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你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关系产生明显的影响。如今流行一个词“退群”,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微信群非常容易加入,如果观点不合、话不投机,又可以随时退出。这也是关系网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变化。

(《新京报》2020.5.21 李永博/文)

猜你喜欢

罗家小团体人脉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罗家悦:用心唱歌的傲雪红梅
临县罗家山村:疫情防控与生产建设两手抓助力脱贫攻坚 推进乡村振兴
小蜗牛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朋友不是人脉
真正的人脉构筑方式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
何为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