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
2020-08-02王俊良
王俊良
自太极传人魏某不到数秒被散打教练徐某揍趴之后,自称“混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又创下被搏击爱好者王庆民三十秒打倒三次的新纪录!对此,曾蝉联五届全国武术冠军的李连杰,坦言传统武术玩儿的就是“套路”。
套路,這一武术表演技巧、方法与程式的指向,在语义上衍生出如今的圈套、诡计、陷阱等贬义色彩。
套路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绿豆神医”张悟本。一句“将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立即“不尽财源滚滚来”。怎么“吃”回去?在这个时候,“套路”就隆重登场:将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包装成医药专家。事实上从一开始,张悟本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神医”背后,一系列“套路”身影条分缕析。图书策划人看到了张悟本身上的商业价值,于是,为张悟本量身定做后来让他红遍全国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书中给他冠以著名医药学教授、国家级高级营养师等诸多专家头衔。按照套路设计,张悟本摇身一变,就从下岗纺织工人被包装成了“神医”,成为文化公司、医药公司的摇钱树。
套路同样也用在教育上,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绑架天下所有父母。起跑线在哪儿?孩子还在娘肚子里,早教就无孔不入。孩子一入托,就奔着清华北大的门槛去——于是,不管孩子有没有天赋,音乐、舞蹈、书法、国学、武术、体育培训班,多少都得报几个;文化课跟不上,数、理、化、外、史、地、生七门功课的辅导班,任君挑选。某些教师的主场早已不在教室,而在培训班上。家长们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单等着掏钱。
比如曾经的某些幼儿国学班,入学要交一笔可观的学费,学习内容是《三字经》《弟子规》。幼儿每天穿上汉服,然后摇头晃脑地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班,自然骗不了人,但如果包装策划一下,就让你不由得不佩服“套路”的高明——教材可以不变,教师则由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网络有名的某大学教授主讲,至于其是否货真价实,则没人说得清。
再说艺术领域,也尽是套路。单说书法领域吧,首先是炒作之风盛行。何谓炒作?即用套路宣传、推销书法作品的做法。常见的便是花钱炒作:一是自己花钱买版面“自炒”;二是花钱请书家,写吹捧文章“他炒”;三是线上水军、线下枪手互动,多种媒体“狂轰滥炸”,形成一种强大声势的“乱炒”。
更有甚者,书家与拍卖行联手,将有形的套路寓于无形的操作之中。这种方式,乍一看冠冕堂皇,内幕却龌龊不堪。场上竞相举牌,价码一路攀高。待拍卖师一槌定音,拍出“天价”作品的“书法大师”已名满天下!至于谁拍得的,一般没人追究注意。在这里,拍卖是套路,上下其手一起圈钱,才是目的。这与武林掌门的“演技”、神医张悟本的“绿豆”、国学班的“汉服”类似。
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基本是零。为何百姓从打鸡血、甩手操到气功热、神医热,再到给孩子报培训班,一次次钻进几近相同的套路?原因就在于对“馅饼”的渴望。然而,如果套路大行其道,还有多少韭菜可割呢?
【原载《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