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抗战文化思政育人功能的传承利用机制研究

2020-08-02方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宜昌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发表了关于红色文化的论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宜昌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发生过“宜昌大撤退”、“石牌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文化名城,挖掘并传承抗战红色文化,是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文章以湖北宜昌为视角,力求探索出有利于抗战红色文化的传承机制。

关键词:宜昌;抗战文化;传承机制

一、宜昌抗战文化的资源转化

(一)抗战文化资源转化的必要性

宜昌抗战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革命文物等,有明显实物标志的宜昌抗战革命遗址有35处它包含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形态,如何推动宜昌抗战红色资源转化,也是传承好宜昌抗战精神的重大课题。宜昌抗战红色资源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有着重大价值。由于年代久远,需要通过转化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宜昌抗战文化反映的是抗日时代的峥嵘岁月,折射的是中国军队艰苦卓绝的抗战过程,为了消弭抗战红色资源与现实的差距,必须要对其内容进行转化,如对爱国主义的诠释。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2]。”当代爱国主义强调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事业,每一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将它与目前的国情和社会思潮进行有效对接,结合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创新和完善,更好地融入到当今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二)以内容转化促进资源转化

实现抗战红色资源在“内容上”的转化,减少由于时间间隔产生的距离感,让受众体会到抗战精神没有过时,这也是对“红色文化过时论”、“红色资源无用论”等错误言论的回击。当今是一个综合国力竞争的社会,抗战文化對于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奋斗精神是宜昌抗战精神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契合点,从这个契合点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宜昌抗战文化在现代意义上的转化。

宜昌抗战文化具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刺激旅游经济增长、输出先进文化、引领道德风尚等社会功能。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宜昌这片热土锤炼了宜昌人民敢于吃苦、不屈不挠的品质风貌,不断涌现的“宜昌楷模”也正是其在当代的体现。宜昌抗战文化只有突破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增强时代感,才能将广大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最终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二、宜昌抗战文化的对象区分转化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抗战文化的熏陶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角度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重点,要抓住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这两个关键群体。[3]伟大的抗战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沃土和丰富的思想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集中延续,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表现。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群众进行交流、补充“精神之钙”;以学促做、引导广大党员明晰学习宗旨;提高政治自觉和政治素养;深入基层,凝聚士气,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宜昌抗战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二)发挥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悉宜昌抗战史实,要联系实际,尤其是本地的历史故事,巧妙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起潜移默化地受到这段史实的熏陶,学校也可以定期地开展红色演讲比赛、朗诵比赛、黑板报大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军民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崇高姿态,自觉地将这种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融入到当前的学习中去,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另外可以将一些有特色有规模的革命遗址作为研学旅行的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革命遗址走访,参观革命故居,为学生创造重回抗日年代的亲身体验,置身于红色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碰撞,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高校也要把抗战精神渗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向学生讲述中国军民在战火中创造辉煌的奋斗史。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如微电影、唱红歌、情景剧表演,充分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的作用,讴歌红色革命烈士、真正讲好红色故事、展现红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拓展红色价值。宜昌红色遗址是现实的教材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理想境界。

三、宜昌抗战文化的“活化”机制

(一)完善抗战革命遗址的保护工作

习总书记历来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他强调:“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也包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宜昌可以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启动“红色村”示范工程,如石牌抗战遗址作为被誉为中国“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历史见证,宜昌地区要制定好保护利用规划,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应健全文物保护问责机制,将地方遗址的保护纳入到地区年度考核中,革命遗址建设也可以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依托宜昌抗战文化,增强乡村历史底蕴,将文物保护和乡村旅游规划纳入乡镇发展整体规划中。同时也应该完善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做到有法可依,否则,革命遗址的保护只会不受到重视,在新建建筑时不会给予特别的保护,使遗址遭到损坏。

(二)使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

宜昌政府在规划红色旅游产业时,比如在扩大“石牌要塞风景区”的经济价值时,可以把“石牌保卫战”纪念馆以及相关遗址纳入“三峡人家”旅游区统一开发,捆绑运作,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宜昌地区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宜昌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文物+旅游”的方式提升革命遗址的吸引力,红色文化遗产游、文博物馆游、历史村落游的开展能有利于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

(三)创新传统宣传手段,提升宣传效果

目前宜昌抗战文化的宣传手段总体上较为单一,很难打开知名度,所以应该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来扩大宜昌抗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經济价值。采用虚拟、数据库+配乐+弹窗等先进技术,开设宜昌抗战历史人物厅、藏品展示厅,可以让静态的革命遗址“活起来”,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要在文物的展呈方式上加以琢磨,深入学习其它地方改造经验、努力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示内容、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实现文物陈列的观赏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精心组织一些有特色有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把展览参观与活动开设相结合,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相结合,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习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中指出,要让文物活起来,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古迹成为滋养民众的心灵所在,诉诸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才能说文物“活起来”了。

四、宜昌抗战文化的“合力”机制

(一)政府主导,区域统筹,重塑旅游发展新格局

宜昌各级宣传部门要从建设美丽宜昌的战略高度,从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传承宜昌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宜昌红色遗址既面临着历史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开发不够、表现形式僵硬保护不力、利用不充分、宣传不广泛等现实问题,各级宣传部门一定要把整合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宣传教育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推动宜昌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宜昌抗战纪念设施的的新建和改扩,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坚决杜绝腐败现象;加强对讲解员、导游、接待人员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展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涵养,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加强对居住在宜昌旅游沿线地区居民的宣传教育,使其在宜昌抗战精神的感召下,增强自身作为宜昌人的自豪感,投身于宜昌抗战基地大发展的浪潮中,展示新气象、新形象。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严格整治,改善参观环境,增强游客的舒适感;要充分发挥三峡日报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好宜昌抗战革命史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依托高校平台,努力打造抗战文化知名度

宜昌可以以当地高校为平台,依托学生和教师群体,创建多渠道的宣传平台。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扩大宜昌抗战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出谋划策,如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推广微信公众号提升宜昌抗战历史的感召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软件知识开发一款集知识、趣味于一体的软件,分设各个栏目,有视频学习、历史人物阅览、回答问题,还可以与宜昌政府相关网站,开设一个关于宜昌抗战历史文化的红色主题网站,把一些珍贵的史实、图片、影像上传到这个网页中,给浏览者直观的视觉体验。要将介绍红色旅游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诸如“宜昌保卫战”的影视片充实到网页上,形成网上宣传教育平台。网站也应该附有浏览者提供建议发表言论的窗口,如论坛等形式,以便及时做到反馈。微信公众号可以与游戏、动画结合,这也是紧跟当下很多学生的爱好取向,创新抗战文化传播模式,充实传播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等特点,拓展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把宜昌抗战文化纳入到虚拟世界中,让历史回归现实,筹建抗战文化宣传阵地,将宜昌抗战历史文化逐渐推向全国,打造宜昌多元性的历史名片。

参考文献

[1] 文丰.宜昌抗战遗址遗存调查[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05):25-31.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1.

[3] 张学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N].解放军报,2018(007).

[4] 隋笑飞.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N].人民日报,2015(001).

作者简介:方宇(1996- ),女,湖北宜昌人,硕士,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
宜昌夜景
山水秀美之城
——宜昌
湖北宜昌卷
云雾缭绕宜昌城
把宜昌建成受人尊重的城市
宜昌磷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宜昌到西安
依托三峡城市群 实现宜昌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