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绩效提升路径探讨
2020-08-02戴和平
戴和平
摘 要: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过程和手段,依托目标使命来实现组织中上下级管理合力的达成。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模式,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实际成果为标准,来增强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实现事业单位宏观管理,提高内部绩效管理效能奠定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目标管理;内部绩效
一、目标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中的应用价值
1.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
彼得返侣晨嗽谄洹豆芾硎导分刑岢觥澳勘旯芾怼备拍睿家阅勘晡芾硎侄危猿晒曜迹康饕匀宋荆垢鋈擞胱橹募ㄐЩ竦米畲蠡嵘T凇澳勘旯芾怼敝校胖匕ㄋ南钜亍?
第一,目标为绩效考核的对象。立足组织实际,制定管理目标,细化各个部门及岗位目标,以目标完成情况为评价对象,通过对目标的量化与考评,作为奖惩依据。利用目标考核,来制造组织内部管理差异,再利用差异来激励员工,提升岗位绩效。
第二,量化是考评的重要依据。从目标制定到目标的评价,要确保目标管理的客观性、全面性、具体性。通过量化手段,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便于对照和评定。
第三,层层分解并落实到人。对目标管理,要从整体目标出发,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明晰分工与职责范围,强化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感。
第四,以人为本。人在整个目标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目标管理机制的形成,其根本在于对人的激励。管理者要明确目标管理的全员性,要营造科学的管理氛围。在评价中,要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员工潜能的开发,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2.内部绩效考核的不足
传统的绩效考核兼顾德、能、勤、绩四方面,以工作实绩为重点,逐步形成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体系。但传统内部绩效,重结果、轻过程,讲平均、搞平衡,使得考评结果差异性不大,丧失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第一,绩效目标不明确。囿于传统绩效考核制度,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目标设定上模糊性强,多明确大方向、主要内容,缺乏目标的细致化、具体化呈现。这种条件下,导致职责落实不到位,组织目标形同虚设,对员工而言也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第二,缺乏授权。很多事业单位,在岗位分工与工作内容上,缺乏自主性、积极性,未能立足部门实际,缺乏对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规范,导致上下级交流、沟通不畅,部门管理呈现一盘散沙,团队合作与协同无法达成,降低了部门绩效。这些问题,多与缺乏有效的授权有关,无法营造创新激励氛围。
第三,绩效评价与组织目标脱节。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对于开发员工潜能,激励员工奋进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目标管理不到位,脱离实际,使得人浮于事,绩效考评主观性强,无法将员工成长与组织目标建立关联,降低了绩效考核可信度。
3.目标管理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价值
第一,目标管理便于统合组织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在于对社会事务的落实与管理。由于涵盖范围广,涉及的内容细碎且多样,在对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上,很难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职能作用。目标管理理念,以“目标”为管理手段,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绩效考核要求,将“服務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实现对个人职权、职责的量化,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效能。
第二,立足事业单位实际,增强管理决策可靠性。事业单位与社会工作息息相关,在引入目标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单位实际,从提升管理决策可靠性、有效性上,减少管理成本。目标管理与内部绩效考核的融合,能够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各岗位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目标管理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相挂钩,可以对事业单位发展做出合理预测,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良性发展,提升政府公信力。
第三,增强事业单位管理规范性,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目标管理以“目标”为考核对象,通过对事业单位目标的细化,引入程序模式,对接岗位职责与分工,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得到规范。如利用岗位目标责任书,制定岗位绩效计划与考核制度,实现对岗位员工工作绩效的科学评价,调动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人力效能。另外,目标管理便于实现内部岗位间的协调与团结,为员工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目标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绩效中的应用
1.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明晰组织战略目标
对于事业单位人力绩效管理而言,首先要从组织战略发展上,确立总体绩效管理目标,再结合单位职能及管理实际,细化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不同单位,要从未来发展战略上,调整和优化战略目标,深入调研,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确立发展总目标、年度目标;接着,立足年度目标,梳理单位重要业务及部门工作内容,对各工作岗位进行评价,提炼出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务指标。同时,要区分“目标”与“任务”的关系,“目标”要具有挑战性、现实性、可测量性。结合“目标”,来细化各部门、各岗位、各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通过“目标”来统领“任务”的完成。
2.对组织目标进行层次分解,细化到岗位职责
第一,战略目标的分层、分解。不是上级对下级进行设计目标,也不是上级强加给下级的工作目标,而是由员工与部门主管共同设定,员工的职责目标要与部门主管目标保持一致性。不同事业单位在具体工作内容上千差万别,但总体来看,无外乎综合管理与对外业务两大块。各岗位员工要全面审视岗位具体业务,与部门主管共同完成岗位目标及部门目标。
第二,岗位目标责任书的制定。对于部门下的各个岗位,在进行目标确定时,利用“岗位目标责任书”来对岗位职能、分工,以及工作成效进行描述。“岗位目标责任书”要确立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包括具体业务及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等要求。另外,“岗位目标责任书”还要明确关键绩效指标,如具体职责内容,各业务完成程度的量化,工作进度安排等。
3.基于目标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流程
从目标管理与内部绩效融合中,主要分为绩效计划、岗位质量标准、计划执行与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等环节。
对于不同岗位,都要从绩效计划设定开始。管理者要参与岗位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计划来实现上下级沟通。如在岗位工作内容及考评权重上,将“多”与“少”进行区分。结合“岗位目标责任书”,对具体岗位的职责任务、评价标准进行明确,做了哪些具体任务,各项任务完成程度等。通过绩效计划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对于岗位质量标准,主要作为评价员工工作完成度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对于不同的岗位任务、绩效评价权重的设定,需要从具体岗位任务、工作指标的考核中来实现。每个员工在什么时候完成某项任务,完成结果如何,达到哪一质量标准。这样可以避免评价者的主观影响,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通常,质量标准涵盖多种指标,包括评价什么,如何衡量工作成果,达到什么样的完成水平等等。这些指标中有定量的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如怎么做,做了多少,属于定量评价;对岗位任务从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用“行为化”来量化,确保评价准确性。
对于计划执行与辅导,主要在目标完成过程中,管理者对各岗位、各员工的工作计划进行跟进与调整,通过辅导与激励,来确保各岗位目标的达成。目标管理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对于岗位员工,需要及时与部门主管展开有效沟通,及时向上级反馈工作执行中的问题,主管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分析、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对于绩效评价与反馈,主要是基于目标管理质量标准,对岗位及员工的工作成绩及表现进行评价。结合岗位员工的目标计划及各项目标的完成情况,完成岗位考核。对于员工,其目标的完成度与员工个人利益、部门组织业绩建立关联,并作为员工奖罚的参考依据。在目标评价中,引入被评价者自評、上级评定相结合机制,通过自评,由员工对照“岗位目标责任书”与期初“绩效计划”,结合自身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对各项岗位工作指标进行自评并打分。自评后,将评价文件及材料呈交给上级,由主管上级管理者进行评定与审核。上级评价,着重对员工的工作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审查,按照员工“岗位目标责任书”“绩效计划”,参照相关岗位质量标准及指标要求,对被评价者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确认员工工作绩效结果,上报绩效考核部门,由部门考核组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最终确认。绩效面谈是绩效反馈的重要环节,在确定最终绩效结果后,主管管理者要与被评价者展开绩效面谈,对绩效考核结果及相关目标管理指标达成共识,帮助员工查找影响绩效的因素,制定改进措施。
三、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绩效管理的完善,通过对目标管理理念的应用,将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效能管理充分结合,目标绩效管理关注的事,人力绩效管理关注的是人,从管人治事上得到统一,奖罚分明。不过,由于不同单位性质的差异性,在目标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要立足单位实际,推进目标管理与内部绩效工作的互促互融,真正发挥目标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高迎春.绩效目标管理及政府绩效评价的使用.经济师,2019(12).
2.顾峥.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路径分析.财会学习,2019(05).
3.朱红涛.现代组织目标观演进及对目标管理要求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20(01).(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