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及建议
2020-08-02蒙梨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人数并不容乐观,随之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亲情陪伴呵护导致的生活问题,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牵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缺乏亲人在学习方面的介入导致的学习问题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与引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关爱作用,除此之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
关键词:留守儿童;原因;现状;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目前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学者段成荣等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学者吴霓等所指的儿童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6—16岁的儿童,叶敬忠所指的儿童是之所有未满的18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界定的不同,关于中国现存在的留守儿童人数有1000万、6755万、7000万等不同的说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1)经济迅猛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至的便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人前往城市打工赚钱养家已成为常象。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一大批孩子被留在家中,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也就此产生——留守儿童。
(2)受到条件制约
由于受到经济、身份户口等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例如无法解决孩子读书问题、住房条件不允许等,大多数农民工无法将孩子老人带在身边抚养。所以,很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托付给亲人或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外出务工人员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二)留守儿童现状
(1)无力看管,无人教育
“无力看管,无人教育”,当然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是这种类型,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是较为普遍的。有的家庭较为贫困,由于家境不富裕,他们天天忙于下地干活,无暇顾及孩子,特别到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就很容易饿着孩子,就更无从谈起对孩子内心想法与感受的关心了。还有的留守儿童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管,由于代沟所致,老人会溺爱孩子,对生活不给予指导甚至误导,孩子会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也有留守儿童是寄居在亲戚家里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有的孩子会很本分,但一离开亲戚就会无法无天,也有孩子很胆大,对于管教会顶撞亲戚或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这些现状都是“无力看管,无人教育”留守儿童的具体表现。
(2)数量多,比例高
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5%,即越有1730万人。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人数并不容乐观,随之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成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亲情陪伴呵护导致的生活问题,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牵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缺乏亲人在学习方面的介入导致的学习问题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与引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与关爱作用,除此之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
二、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易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方面
(1)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生活自理能力还不足够,需要人照顾。较多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共同居住,然而隔代抚养留守的祖辈在食品营养方面都较缺乏饮食均衡的相应理念,认为孩子吃饱就足够,不注重青少年营养补充。这样易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青少年期应补充的营养,出现身材矮小枯瘦、头发发黄的现象,极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2)当留守儿童生理发育发生变化时,羞于与他人请教,也没有父母的细心观察呵护,当问题超出他们认知范围内,得不到帮助的他们就会陷入问题迷茫中。这些成长路上自然会遇上的问题,处理不好,会成为成长的阻力。
(二)心理方面
(1)自我封閉,性格孤僻。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处于异地,家庭环境不稳定,这就使他们缺乏安全感与归属感,从而带来孤独感。周宗奎等人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闭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留守儿童虽然有人抚养,但给予他们的终究不是父爱母爱。王玉琼等研究发现,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儿童年龄较小,正处于身心发育期,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和冲动,会产生敌对心理。敌对心理会导致攻击行为发生,表现在动不动就和同学吵架,对同学冷嘲热讽,脾气暴躁,甚至有意去挑起矛盾,很难与同学朋友正常交往和相处,一些留守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
(3)认识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迷茫,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的流向了社会。留守儿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很少,在学校里的思想教育,又仅存在不切实际的说教问题,于是他们的道德养成出现了问题。
(三)学习方面
由于缺少父母在学习方面的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是较为多样并且复杂的,其中并不乏为了父母的物质奖励而学习的学习动机,不当的学习动机会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交性。儿童无法真正正确认知学习这一件事,便不会真正用心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了父母的干预和介入以及临时监护人疏忽对留守儿童学习的辅导,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外极易养成作业懒散、学习不积极的坏习惯,逐渐走向“重养轻教”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儿童在课堂学习中缺少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并会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等不遵守学校纪律的不好行为。
三、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1]亲子关系正常发展对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第二关键期的留守儿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是重中之重。
(二)完备学校制度,开展校内教育活动
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制度、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推行寄宿制管理。学校要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及时向临时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增强临时监护人外出务工父母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临时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充分发挥老师的教育监管作用,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与相关老师签订留守学生承包责任书,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使其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心来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校内教育活动,如主体单位道德法制讲座等,这样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环境。
(三)加强制度建设,政府进行财力支持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鄉隔离的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等制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在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村让农民“离土不离乡”。改变优质教育资源部分集中于城市的不合理现状,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鼓励大学生和年轻教师扎根农村基础教育。
(四)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充分自我认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培养个人素质,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得心应手地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四、结语
为留守儿童做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对他们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的关爱终如久旱后的甘霖,滋润他们的心灵,抚平他们的伤口,慰藉他们的精神。无论如何,为人父母都不能只顾挣钱而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社会各界也不能只满足于现在的发展繁荣而忽略了下一代。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他们在阳光下立足于土壤中健康茁壮成长,而不是挣扎于缺乏爱与呵护的沼泥地里。
参考文献
[1] 罗桂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000(017):489-490.
[2] 康馨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20(08):239-240.
[3] 王英蓉,张紫薇,王孟妍,高雅斌,徐祗坤.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20(10):171.
[4] 董航.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20(09):195-197.
[5] 张娜.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79.
[6] 查明辉.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与教育对策[J].老区建设,2020(06):50-5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604034),项目指导老师:卢奔芳。
作者简介:蒙梨(2000-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