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其优化

2020-08-02杜甜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

摘 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快速发展性和巨大危害性,需要卫生部门的及时反应。在其决策行动中,医疗卫生资源如何配置影响重大。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中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应急补充和集中配置较为合理高效,但也反应出平常时期配置的不合理之处。文章站在思考疫情中医疗资源增量的角度视角上,对未来卫生资源的存量进行优化思考,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冠肺炎;医疗卫生资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发展至今,由于采取了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我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基本阻断,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在3个多月的防控过程中,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但由于疫情初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储备不足,存在着后续卫生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对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做相关分析,并基于现状讨论其未来优化具有一定价值。

一、本次增量分析:新冠疫情中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各地医疗卫生资源紧缺,非市场逐利性、不计成本挽救生命的政策更有利于强扩张性、强外部性的传染病的防治。中国在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采取的是以政府指令计划为主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统一进行统筹按需分配,这种强有力的宏观统筹体现了卫生事业的整体性和公平性,提高了防控效率。具体体现在:

(一)卫生人力资源的集中调配

卫生部门在汇总各地疫情发展状况后,中央确定湖北地区为疫情重灾区,并组织各省市医疗队、军医队伍支援湖北。同时,全国基层社区管理人员、党员干部也转变职能,对居民进行排查和较强的属地户籍管理,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二)卫生物力资源的应急补充

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卫生物力资源的应急补充主要体现在医院(病床)和医疗器械设备方面。医院方面,由于疫情初期拥有的病床资源远远供不应求,疫区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应急模式,以缓解当地医疗场所短缺的问题。如,武汉紧急征用体育馆、会展中心改造为方舱医院,设计建造“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应急传染病医院。黄冈和孝感地区,采取了按照传染病治疗要求,迅速对现有医院改造升级。

医疗器械设备方面,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常备库存不足,春节期间相关制造企业也早已停工停产。为加大产量供给,大量制造业企业如五菱、比亚迪等改生产线制造口罩、消毒水等医疗用品,大幅提高我国医疗物资的日产能,填补了卫生资源需求缺口。

(三)卫生财力资源的巨大投入

本次疫情中卫生财力资源主要体现在新冠肺炎治疗费用医保报销和对于停工停产的各类政策补贴上。2月7日,中央明确对确诊患者的治疗费用实行财政兜底,分别由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补助60%和40%。截至3月30日,新冠治疗总费用已超10亿,确诊人均1.7万元。对于中小企业和贫困家庭的补贴政策能起到保障基本民生、稳定民心的作用,使居民能更好更安心地配合防疫工作。

二、存量优化分析:未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优化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要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发挥卫生资源的最佳效率,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应对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上进行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卫生服务的供需平衡,二是实现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一)实现卫生服务的供需平衡

总体上看,我国卫生服务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每千常住人口医生数和病床数均存在缺口。同时,此次疫情也反映了我国在面对类似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卫生资源的储备不足,主要从卫生人力资源、财力物力资源、信息和技术资源予以分析。

(1)卫生人力资源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核心,目前我国卫生人员的数量与分布、卫生人员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卫生人员培养的专业性、复杂性,应当适当予以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投入力度,扩大定向培养医生政策的影响力,提高基层的人力资源质量。

(2)卫生财力、物力资源

卫生财力、物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基础,是卫生医疗体系运转的必要条件。本次疫情中各类卫生物力资源的应急补充相对及时合理,但其可存续性问题也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平时储备和配置上的不合理之处。

与抗击非典中建立的小汤山医院一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也是在新的医院厂址单独建设的,这是一种被动的应急措施,而非主动的积极备用,此类医院在疫情结束后将面临医院去留和如何维护等问题。存量优化要求在医院定位上,除传染病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科外,应适当建立“平战结合”的综合医院,兼顾常规和应急功能,其病床在平时向普通患者正常开放,突发重大疫情时可集中收治传染病患者。同时,适当增加各医院物资的库存储备,如可使用期限相对较长(一般为三年)的口罩,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短期供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非政府组织如慈善机构对卫生资源的补充作用不可忽视。相关部门应当继续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政策,并且鼓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服务,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一个良性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促进其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发挥积极作用。

(3)卫生信息和技术资源

本次疫情也暴露出政府和医院等医疗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国在传染病的确定准入门槛太高,需层层审核汇报,错失了将病毒传播扼杀在摇篮的机会。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将基础卫生单位的报表管理、协同工作、资源管理和应急指挥紧密的相结合,避免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失误,是未来战“疫”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是否特殊时期,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疾控中心都应当始终保持警惕状态,做好风向标。

防治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大对新型传染病的诊断方法、试剂及疫苗研究的投入,加强对中医中药的传染病防治用途的深入研究,在技术上做到有所储备,同时,加强与欧美等国p4科研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治共享。中国虽不是疫情常发国家,但绝不能放松警惕,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仍在肆虐的疟疾、埃博拉等疫情,要积极援助协助解决。病毒无国界,这是全人类的战争,随着全球化发展,更需要不断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二)实现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有的卫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不断实现帕累托改进。针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应进一步推广落实“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将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医联体”、“医共体”,使医疗卫生资源能纵向流动。同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指标,做好疫苗接种、健康科普、慢性病管理等工作,改变“重治轻防”格局,实现卫生资源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尤为明显,而本次疫情也反映出原有卫生规划的不足等问题。探讨如何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实现我国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绿林,于彩霞.卫生经济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许丽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医疗资源的供给模式及策略[J/OL].中国日报网,2020-03-25.

[3] 周明华,谭红,何思长,等.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中医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0,10(2):13-16.

[4] 邱雁.分析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6):12.

[5] 郁建兴,高翔.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N].学习时报,2020-3-23(005).

作者简介:杜甜(1999- ),安徽马鞍山人,江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本科生,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