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

2020-08-02周伯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传染病经验

周伯平

摘 要: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流动性强,情况复杂,如疫情在农村扩散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农村关乎疫情防控大局,分析农村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管理现状及差距,提出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方法,为提升农村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的能力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村;传染病;应急管理;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联防联控”,为建立群防群治、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提供了重要指导。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流动性强,情况复杂,防控面广量大,采取多管齐下、便于操作的措施,有效防止疫情在农村蔓延。

一、农村防疫现状

(一)在文章中的农村是指县以下的广大农村地区

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期间,大量的流动人口包括在外工作的人员、上学的学生返乡探亲、回家过年,农村过年家族聚餐、给村里长辈磕头、聚集打牌、走村串户、赶集逛街等习俗,增加了疫情发生的风险,容易导致聚集性感染的发生,加大了农村防疫的难度。

(二)农村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新型传染病的危害性缺乏了解

思想上对疫情没有重视起来,也缺少基本的防护意识,平时很少有勤洗手、戴口罩的习惯,缺少有效的防控措施下,很容易在不经意间造成大范围感染。

(三)村民对防控工作的配合度较差

在个人生活习惯上仍然我行我素,串门、聚集打牌、打麻将、置办红白喜事酒席、活禽交易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提醒、劝诫不以为然,带节奏、情绪化非理性的现象突出,加重了管理难度。

(四)农村医疗资源缺乏

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不足,口罩、防护服、体温测量仪、消毒等急需防疫物资非常紧缺,防疫工作不能及时做到位,再加上防控面广、量大,使得农村疫情防控难度较大。

二、农村疫情管控方法

针对目前农村的防疫现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防治水平,因地制宜的做好农村防疫工作。

(一)宣传科学知识,提高村民自身防疫意识

帮助村民科学认识疫情、正确预防疫情,建立群防群治、筑牢农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首先要做好农村宣传工作。村委可建立村民微信群、QQ群,通过微信群、QQ发布疫情信息及上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服务。为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可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突出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借助大喇叭“广覆盖、靶向准”的独特优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让村民了解病毒危害性、传播途径、感染症状等,从而保持警惕,提高村民自身防护意识,掌握防控传染病的方法;可通过宣传栏张贴人们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画或悬挂宣传条幅等形式,让村民通过防范口诀、标语等直观、形象的了解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等科学防控知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加强农村疫情防控,因地制宜的做好防疫工作,筑牢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二)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采取一切手段切断病毒传播源,切实把防控的各项措施在农村落实、落细、落地,确保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动员返乡学生及威信较高、文化水平较高的村民组成由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组,分组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是实行严进严出。农村居住分散,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有大大小小的路,一条道路封闭不严,就会导致人员随时出入的可能,对村庄大大小小所有路口严防死守,禁止村民外出和外村人进入,这是切断疫情输入和输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二是禁止村民串门、聚会、赶集。安装监控,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并可及时制止村民串门、聚会、出门不戴口罩等情况。三是制定体温“一日两侧”制度,所有村民必须执行体温测量制度并及时上报体温测量情况,同时还要对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回来的村民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确保各项防疫信息保存完整、可追溯。四是對返乡人员进行逐一排查核实,居家隔离,随时掌握返乡人员体温情况及身体状况,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同时还要派专人负责隔离人员,为隔离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分析疫情可能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行为变化,疏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恐惧感,必要时,协调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居家隔离和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解决就医需求和减少出门就医风险;鼓励左邻右舍通过电话、微信等与隔离人员多沟通,并提供可行的帮助,让隔离人员时时感受到邻居的关心而不是嫌弃,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帮助他们走出疫情带来的阴影,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在工作过程中,还要针对疫情防控形势的重大变化,将应急措施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及时完善防控和应对举措,强化统一指挥调度,坚持农村和城市防控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引导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防控合力,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三)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服务能力大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农村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务。一是着力解决基层医卫人员不足问题。对人手不足的卫生院、卫生室要及时调派专业人员,才能确保工作任务有人做、能落实。二是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术培训,保障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具备疾病识别、初步处理、感染控制和防护能力。通过视频、发放防疫知识手册(手册以中国国家卫健委防控及诊疗指南为基础)等不同形式,对相关人员统一进行相关知识、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具备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做好应急物资调配工作,有效保障疫情处置物资供给。农村点多、面广,防护消毒、药品等应急物资调配及疫情处置物资供给是做好农村防疫工作的基本保障。要根据农村点多面广量大实情,全力保障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相关药品等疫情防控物资供应,满足农村防疫需要。

(四)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善農村人居环境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长期存在的下水道和厕所改造问题未能全部得到有效解决,村民乱倒垃圾、乱堆杂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加上农村大多数家庭饲养家禽、宠物,这就增加了人与畜禽等的粪口传播隐患,农村人居环境成为在农村疫情防控面临的一大难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切实引导村民结合农村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养成自觉分类的良好习惯,加强脏、乱、差环境整治,改善生存环境。二是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将污水与畜禽粪便处理、秸秆利用等结合起来,把废物转化为农村可以利用的能源,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也解决农作物的肥料问题,减少了生产投入。三是实施污水管网及户厕改造,让农村污水有序排放,开展生产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相关基础设施,落实好农村公共厕所与农户厕所改造规划,制定完善农厕改造相关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切实做好厕所粪污处理。四是全面加强畜禽养殖场所的消毒和预防工作,保障消毒药品等物资供给,切断一切可能的疫病传播途径,有效防止疫情传播扩散,降低人与畜禽等的粪口传播隐患。五是推进环境整治力度,就村庄卫生清洁、环境美化、清除卫生死角等做彻底整治,最大程度减少疫情隐患。规划绿地,播种花种,为群众创造舒适、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管理方法有着独到之处。它通过大喇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法,给村民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村民对国家政策措施的普遍认同和对工作人员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疫情防控当中,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 何海燕,喻秀丽,李雪莹,章丹丹,张晓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COVID-19疫情防控应急策略及效果分析[J/OL].重庆;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4[2020-06-28].https://doi.org/10.13406/j.cnki.cyxb.002573.

[2] 特约评论员李宏.防控疫情的重要环节—应急物资储备需各方发力[N].现代物流报,2020-06-22(A01).

[3] 曹海军,梁赛.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精控”之道——现实困境、逻辑理路和治理策略[J].理论探讨,2020(03):149-157.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传染病经验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