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义非凡的“野炊”
2020-08-01汪顺兴
文_汪顺兴
一次,刚讲授完《万有引力》,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行星变轨问题,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书上说载人航天器从外太空返回大气层时有可能会被大气层弹回去,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都期待着我立刻给出解答,于是我做了受力分析,分解速度,在黑板上又写又画,他们还是不能理解大气层可以将金属的载人航天器弹回去这个现象。我从开始的眉飞色舞到后来的郁闷沮丧,他们从开始的满脸好奇到后来的目瞪口呆,直到下课铃响,学生们都没能完全理解。
虽然这个问题超出了教材的要求,高考也不会考察,但是,我不能无视学生们的好奇心,并且我认为以他们现在的知识积累,是可以理解这个问题的。
我思考着如何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一天,我跟我的小孩描述兰花香味,无论我如何表达,儿子都难以领悟。我恍然大悟,学生不能接受“大气层能将航天器反弹回去”的真正原因是学生没有见过这种现象。很快,我想到了解决办法。
我组织了一次野炊,地点选在岷江边。野炊搞得热火朝天,吃饱喝足后,我把他们都召集过来搞了一个小比赛:打水漂。规则很简单,谁抛出的石头在水面上弹起的次数多,谁就赢了。我先给他们演示了一次,石片轻盈地在水面上掠过,溅起一串串水花,赢来了一阵尖叫声。他们纷纷效仿我,并力图超过我。很快,几个男生就打出了好成绩,有些女生却在抱怨,我的石头怎么又沉水了……
我观察着他们的神情,觉得该发生点什么了吧,怎么还没学生来问呢?正在这个时候,之前提问的男生兴致勃勃过来了,“汪老师,我们明白了,既然石块能被水弹起来,那么返回舱也能被大气层弹回太空!”我按捺住喜悦,反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推理呢?”
大家七嘴八舌,有同学道:“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它本来该沉底,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被水弹起来,同样道理,返回舱的密度比大气层大,在特殊条件下也可能被弹回去啊。”“非常好!”我简直忍不住了,由衷地表扬他们,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仿佛一下子也都明白了。
我立刻抓住这个问题,让他们研究一下:怎样抛石块才能被水弹起来呢?大家开始一边实验一边讨论。很快有同学说:“要使劲水平地抛,才会弹起来。”“要俯下身或者蹲下抛。”“还要选扁平的石片。”
我看大家讨论出不少结论,让他们继续实验效果,大家发现自己的“成绩”都进步了。我又把他们召集过来,“同学们,石片为何没有直接沉水而是被弹起来继续飞行?你们现在就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研究一下吧。”
大家兴致很高,甚至想通过作图和列表达式来讲解讨论,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干脆在沙滩上演算。沙地上很快呈现出一幅幅平抛的轨迹图,自由落体的公式……
“谁来给我们分析一下,石片抛出后可以做什么运动?”我开始一步步引导。
“平抛。”大家异口同声道。
“我们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呢?”
“分解。”
“那为什么要俯下身?”
“俯下身是使得石片下落的高度减小,石片获得的竖直方向的速度小。”
当大家对石头到底用圆的还是扁的意见纷纷时,我又让大家握紧拳头,使劲砸向水面,然后再把手掌张开使劲砸向水面。
“班长,你做得很认真,给我说说有什么感受?”
“手张开的时候觉得更痛一些。”
“更痛一些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又问。
“哦!我知道了,手张开受到的力更大!”
一直默默听大家讨论的课代表此刻若有所悟:“我觉得是这样的:相同质量的石片和石块的表面积不同,就像手掌和拳头的区别,所以石片受到的水给它向上的力更大……”课代表有些疑惑,似乎难以讲下去了。
“你说得很对,你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你再想想石片‘弹起来’是什么意思?经历了哪些运动过程?”我一边鼓励一边提示。
“我估计,石片受到的水对它的作用力是向上的,大于石片的重力,所以石片竖直向下的速度就很快减为零,然后在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所以它就飞出水面像被‘弹’回空气中。”课代表带着不确定的表情说完了。
“太对了!”我情不自禁为他鼓掌。这时又有同学提问:“老师,为啥要使劲抛呢?”
“使劲就是使得石片有更大的水平初速度,石片竖直方向减速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阻力不足以使得石片水平方向的速度减为零,石片才能再次跃出水面啊。”有同学马上代替我回答了。
“前段时间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会被反弹回太空,其实宇宙飞船就像我们手中的石片,大气层就像这水面,你们现在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能!”大家很肯定地答道。
夕阳西下,在愉悦和幸福满足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意义非凡的“野炊”。
是啊,正如伽利略所说,真理往往藏在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里。这次活动,同学们体验了愉快的探究过程,也体会到了我们平时学习的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化曲为直的简化思想等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体验,同学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知识不能只在教室里,不能死啃课本,更不能一味依赖被动接受,要积极走进大自然这本无字天书,回到实验室,把握好每一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学会合作,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要善于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学会演绎和归纳,使学到的东西活起来,慢慢形成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