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老师的课堂远远没有结束

2020-08-01胡森康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老师

文_胡森康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杨老师的第一节课,翩翩的风度,极佳的口才,富有深度的话语和总能引人思考的一连串问题。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颗即将生根发芽的种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此时此刻我为什么要坐在此地,为什么要学习,一连串的发问,这几乎都是我之前没有触及过的问题。对啊,为什么呢?曾经很多以为的理所应当的事情,瞬间受到了质疑,曾经活在这些理所应当的事物的表面,然而现在活在这些“理所应当”的事物之下。不过有时候,得到是要付出代价的,清醒,不甘理所当然,那便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在繁重的高中生活中,整日笼罩在学业和成绩的重压下,时常沮丧。这时杨老师告诉我,高中只是一个小池塘,没必要有如此大的压力,今后的世界才是汪洋大海。我很感激杨老师,他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当然也包括我。

杨老师有眼界,他追求真正的教育,谋求人的生命的发展,不屑于分数,不屑于繁文缛节,他抓的是人的核心,人生在世的核心,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道”,用孔孟的话说就是“仁”,再加上吸收的西方哲学思想,因此融合了东方对社会大道的追求和西方以人为本的对人的真正的发展的追求。

当然杨老师的这些思想也被一些一心只追求成绩的家长所不解,甚至举报。对此,其实大可不必,抓住了人的核心,也就抓住了人的发展。

曾记得班上一位同学语文成绩多次年级第一,当然他也很受杨老师影响,读了大量书,做了很多读书笔记,也并没有在意那些句读之事。而且班级语文平均成绩也在年级名列前茅。这完全可以说明杨老师的教育方式对成绩是没有任何影响的,而且有很大的正面作用。

我也是一个正面例子,高一时,我每天阅读和写作不少于两小时,还完成了一本书,但这完全没影响学习成绩,反而多次拿到班级第一,年级前三十,而且在高二重新分班时进入实验班。

杨老师鼓励我们读书、写作,这诚然是让我受益无穷的。我是喜欢读书和写作的,在纸面上肆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在纸面上无限地得到他人的思维方式和智慧结晶总是让人心生快意。

在那个时候,我迷上了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阅读大量相关著作和文献,这样的书籍对他人来讲是艰涩难懂的,曾有一位同学向我借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也想研读一番,可是第二天便还给我了,说“有些艰涩难懂”。可是我在其中却能得到乐趣,探索和掌握未知世界的乐趣,满足和发泄我那放荡不羁的欲望。当然,我的钢笔也司其职,它画下一个个文字,输出我的思想,日夜不断,我感受到思想的光辉,感受到生命的超越,也感受到成书的过程,终成《欲望原理》,凝合了当时我思想的精华,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时,杨老师详细阅读了我的书稿,高度评价,建议打印出来,又让我编出目录,加上引用标注,又给我联系了两位心理学专家,刘鹏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李伟教授审读全稿。虽然最终没有出版,但杨老师为此的付出还是让我非常感动。

杨老师对这件事曾评价道:真正的人才是长大的,不是谁培养出来的,教育者不能贪天之功。教育近似于农业,你最多能够浇一瓢水,施一把肥,或者搭个架子引导个方向。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杨老师的启蒙和鼓励,正是在杨老师的影响下,才能激发出我求知的欲望和对生命的追求。曾记得高中课本上有篇课文叫做《种树郭橐驼传》中言: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像这样的人,杨老师是也,反观当今的社会中,又有谁,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样呢?

人的天性,杨老师尽力维护,尽力不去干预,并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让其自然发展。曾记得那个早上,西安大雪纷飞,天地间银装素裹,唤起我们与雪共舞的愿望,杨老师见状,索性将课开在操场上,在这堂课上,天地就是我们的教室,自然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快乐和成长就是我们真实的体验。我们在操场上尽情地玩雪、赏雪。我想,这样的堂课上收获的,远比教室里一堂规规矩矩的课更充实。

如今,我已离开高中,但杨老师的课堂远远没有结束。在大学里,我时常想起杨老师对我说的话,他说不要放弃读书和写作。我当然没放弃,也不会放弃。即使作为一个繁忙的工科生,每天面对多如牛毛的任务和络绎不绝的实验,我也没放弃,也不会忘记。

我知道,只有在书中我才能觅得一方净土,才能感受到乐趣,才能给无聊乏味的生活注入一番动力;我知道,只有在书中才能得到灵魂的升华,精神的提升,才能更加接近那理想之中的世界。每日夜晚,缓缓翻开书页,映着黄色的灯光,便会忘记平日的烦恼,抛开繁琐细事,进入另一个世界,那一方净土,饱飨我的精神。提起笔,记录,散发,一股股发人深省的思想跃然纸上,由心底生出一股真正的幸福。这,便是杨老师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当然,这远远不止。

人生莽茫,每个人人生中都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重要的、影响生命发展的导师,或启蒙,或指路,杨老师便是我的启蒙导师,奠基了我今后的思想发展。在今后的绵长时光里,我会继续上着杨老师的课程,在尘世里,得一方桃源。

猜你喜欢

思想老师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