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岭高海拔山区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及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0-08-01马颖琪

中国水产 2020年3期
关键词:仔鱼催产亲鱼

文/马颖琪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为我国特有的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地域分布范围仅限于秦岭地区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山涧溪流中。天水地区地处秦岭高海拔山区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属高寒阴湿、山涧沟壑溪流居多地段,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这里山清水秀,溪流淙淙,冷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于冷水鱼类栖息生长。近年来,通过开槽引渠建立仿生态养殖池开展秦岭细鳞鲑苗种人工培育试验已有十余载历程,不断的研究攻克了苗种培育瓶颈性技术难题,目前人工养殖培育技术已完全成熟。笔者总结了秦岭高海拔山区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性技术要点,以及苗种养殖阶段常见易发病害,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溪流水培育秦岭细鳞鲑苗种技术要点

(一)亲鱼的强化培育

1.亲鱼筛选:筛选成熟、活力强的秦岭细鳞鲑作为亲本,体重在0.25kg~0.4kg,年龄3龄~4龄。秦岭细鳞鲑雌鱼在生殖季节胸鳍、腹鳍手摸硬度增加,体色为青褐色,生殖孔突起呈棕红色,而雄鱼在生殖季节胸鳍、腹鳍手摸较为柔软,体色为黑褐色,生殖孔锥形明显并呈红褐色,轻压腹部两侧有乳白色粘稠状的精液流出且遇水立即散开。

2.亲鱼强化培育:在自然条件下,秦岭细鳞鲑生活习性特殊,栖息地条件苛刻,且雄鱼性腺发育早于雌鱼,需要对亲本进行仿生态模拟强化培育,并人工调控亲本的性腺发育。

黄粉虫为亲鱼投喂饵料,同时拌恩诺沙星1g/kg,一周内连续投喂3d。按雌雄比例1:2~1:3,放养量为5尾/m3~8尾/m3。自2月底开始,加大水流量0.05m3/s~0.1m3/s进行流水刺激,促进秦岭细鳞鲑亲鱼的性腺发育。

3月初开始,每日监测水温,水温达到6℃~7℃开始减食,后每隔3d~5d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消毒,不停水,在进水池口进行泼洒,使用浓度为3mg/L~5mg/L,催产前5d~7d停食,并停止水体消毒。当水温接近繁殖温度(8℃~9℃)时,雌雄分池,以避免个别亲鱼自产。待水温达到12℃左右时,进行人工催产。

3.亲鱼的同步发育调控:一般情况下,秦岭细鳞鲑个体发育雄鱼较雌鱼早,个体间差异显著,性腺发育不同步。根据秦岭细鳞鲑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各种人工调控手段进行人工催产繁殖,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因子,使雌雄亲鱼性腺发育基本同步,保证仔鱼同步出膜,减少因出膜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仔鱼种间相残的现象。

4.人工催产: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与水温相关,水温8℃~9℃时,效应时间48h~88h;水温10℃~12℃时,效应时间36h~48h。此外,效应时间还跟亲鱼的性别有关。根据历年来的催产经验,秦岭细鳞鲑雌鱼在注射催产药物之后的效应时间长于雄鱼。也就是说,一般雌鱼要早于雄鱼8h~12h注射催产药物,才能达到雌雄亲鱼同步排卵排精的目的。

(二)人工孵化

1.水质的调控:水质是保证秦岭细鳞鲑正常孵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下,野生秦岭细鳞鲑生活在山涧溪流中,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的调控是秦岭细鳞鲑养殖培育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1)温度:水温的调控是孵化的关键。秦岭山区山涧水温昼夜温差较大,而鱼类的胚胎发育需要一个适合的水温范围,水温过高会导致出膜仔鱼弯曲等畸形现象。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秦岭细鳞鲑受精卵在平均水温11℃时,历经约400h出膜。人工繁殖的水温不宜超过15℃,最适宜水温应控制在6℃~10℃。试验养殖主用水为备用水源深井水混合溪流水来人工调控温度,保证了孵化水温温差在可控范围。

(2)溶氧:受精卵对DO水平也有较高要求。实验证明,秦岭细鳞鲑的孵化水体DO需求在6.5mg/L~9.5mg/L之间。在养殖生产中,备有增氧泵,在需要时可曝气增氧来提高溶氧水平。

(3)水体流速:水体的流速要适中,水流小会导致受精卵表面氧气交换量不足导致缺氧,水流过大会导致受精卵的冲击力较大影响正常的胚胎发育,孵化期间水流量控制在0.03m/s~0.18m/s,确保日换水量200%~300%。

2.饵料的投喂

秦岭细鳞鲑仔鱼孵化出苗10d左右时,鱼苗口裂形成。此出膜第13d时,卵黄囊开始消失,开始由内源性转向外源性营养,以摄食外来饵料为主。近几年的养殖试验,鱼苗的开口饵料的选择从最初的蛋黄,到人工孵化的丰年虫,捕捉的水蚯蚓,以及购置进的鱼类专用开口饵料,经过了不断的总结跟对比,得出结论。

鸡蛋黄投喂鱼苗效果欠佳。结合秦岭细鳞鲑生活习性,野生的细鳞鲑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的溪流中,视觉器官是其摄食的重要感觉器官。而蛋黄溶解使养殖水体变浑,使鱼苗对食饵的可视性降低,影响其有效摄食。

秦岭细鳞鲑对丰年虫具有摄食偏好性。投喂丰年虫时表现出快速游动、抢食的现象,这可能跟秦岭细鳞鲑的生物学习性有关。秦岭细鳞鲑为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喜食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和天然摇蚊幼等。实践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对水中晃动的活饵料有明显摄食偏好性,相比于常规开口饵料鸡蛋黄,丰年虫更适宜于口和早期喂养,成活率高,是秦岭细鳞鲑开口的最适饵料。

饵料投喂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开口期至孵化后30d,投喂丰年虫;第二阶段为孵化后30d~60d,投喂丰年虫和配合饲料混合饵料,并逐渐减少丰年虫投喂比例;第三阶段为孵化后60d以上,“食性驯化”阶段,全部转投配合饲料完成食性驯化。

(三)日常管理

精细的孵化管理是提高孵化率和出苗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光照控制。秦岭细鳞鲑的发眼卵、稚鱼和仔鱼对光线的敏感性较强,特别是仔鱼,如果有强光直射,仔鱼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避光集群性,这样的集群往往会造成仔鱼暂时缺氧,甚至出现浮头死亡,因此在夏季光照强烈时,孵化室的门窗用遮阴网覆盖,防止强光射入,尽量保持黑暗环境。孵化室的照明灯也要使用弱光灯,平时尽量减少开灯次数及时间。

2.避免震动。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刺激比较敏感,稍有搅动即可引起受精卵死亡。所以要尽量保持稳定的环境,避免震动。

3.及时分池。由于秦岭细鳞鲑出膜时间不一致,先出膜的仔鱼生长时间长,个体较后出膜的仔鱼大,这时会出现大吃小和互相残杀的现象,因此需要及时将规格差别大的仔稚鱼分池饲养,提高苗种成活率。

二、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这几年的养殖过程中,曾发生过水霉、小瓜虫等疾病,通过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均未造成大的损失。

(一)水霉病

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阶段,水霉病是最常见最易发的病害,该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亲鱼的注射催产及受精卵的孵化环节,常由人为因素导致亲鱼损伤、死卵污染健康卵而发病,无损伤健康鱼种以及活的发眼卵一般不受其感染。患病的亲鱼在头部、躯干、尾部出现水霉寄生,并粘附污物,其状如覆盖棉絮,故俗称“白毛病”。水霉菌丝也常常会侵入受精卵的卵膜内,在卵膜内丛生大量外菌丝,被寄生的鱼卵,内外菌丝呈放射状。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水霉净、美婷、硫醚沙星等。试验证明,美婷、硫醚沙星两种药物对鱼卵的水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美婷主要成分为生化防腐酸,能有效渗透霉菌组织的细胞壁,干扰细胞间酶的相互作用,使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使菌丝体细胞死亡而起到杀灭作用。硫醚沙星主要有效成分为大蒜素,该药有极强的渗透杀灭机理,不仅能杀灭病原菌,且能刺激表皮细胞再生具有皮肤组织修复等功能,对预防和治疗秦岭细鳞鲑水霉病有独到的疗效。

在流水孵化池中均匀泼洒浓度为100mg/L的美婷,每12h用药一次,连用3次,能明显降低秦岭细鳞鲑卵水霉病的发生率,提高出苗率。亲鱼受伤时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涂抹鱼体,或用硫醚沙星药浴,药物浓度为1m3水体用硫醚沙星0.5g~1g,药浴3min~5min。加强日常管理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按25g/m2水面用量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间隔2周时间继续用此方法全池泼洒作为预防。

(二)小瓜虫病

小瓜虫发病多在春末、夏季发生。养殖的过程中,只要做好日常管理,严密管控水质水温,保持水温低温条件,则可避免该病的发生。感染该病的鱼体以躯干、头、腮布满白点为特征。感染小瓜虫后容易引起水霉病、细菌等继发感染。秦岭细鳞鲑小瓜虫病的治疗有别于其他温水性鱼类,不能采用提高水温致使小瓜虫脱落的方法。经过总结得出,发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g化水全池泼洒,每隔3d泼洒一次,连用3d,或者全池遍洒福尔马林,浓度为15mg/L~25mg/L,隔天一次,连用2d~3d,都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仔鱼催产亲鱼
浅析影响仔鱼开口摄食的因素
准噶尔雅罗鱼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亲鱼优选抓好七关键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
花的一年两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冬季巧留亲鱼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