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企业学院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以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为例
2020-08-01刘星余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刘星余(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与京东集团开展合作,经过近6年的探索与实践跟京东集团电商、物流等业务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合作,学院为京东培养了将近1000多名物流、电商领域专业人才。为进一步加深合作并于2019年3月跟京东集团成立西南首家产业学院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
■校企命运共同体发展概述1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职业院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以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为例,该学校属于产业学校,是高职院校的典型代表,与京东集团进行合作可以成立实体性的职业教育平台。该种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办学形式,有利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相关指示精神、2019年职业教育改革20条,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产业化。联合企业和学院的共同命运,打造产业链的人才培育方式。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范围之内,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可以显著的提高。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业链的有效衔接,可以促进我国职业学校的创新创业,促进职业院校人才的高素质发展。
■企业学院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
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下属经济与管理系,也是经管系第一个跟企业共建的产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订单培养,连续组建6届订单班,校企共建西南地区第一家电子商务运营实训室。这六年来,将近2000多人参与到校内共建实训室生产性实习,400多名学生参与到京东物流仓储中心实训。形成了物流仓储、客户服务、配送等仓、配、客一体的产业链的合作。
(一)紧密对接区域发展
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深刻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与方案》,按照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原则,服务当地的物流产业发展,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职业院校:
(1)教育集团和企业双方共同是该学院的主体,可以开展协同育人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京东物流对于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还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物流高素质人才,为社会服务;(2)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促进四川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到新时代以来,四川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而四川信息职业学院也适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契机,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办学目的,结合当地的优势企业,增强本学校的办学特色;(3)物流电商行业是西南地区的一个龙头行业,立足实际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围绕着这个核心学院与京东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成立了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这是该学校产业化发展经营的一个逻辑起点;(4)通过这样的发展方式,京东集团企业和四川职业信息技术学院可以实现双赢,学生也可以在这个培养过程当中受益,满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物流行业转型需求,促进四川省物流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专业群
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是学校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的一种组织表现,也是当地物流产业相融合的一种产物,在构建的过程当中要从专业化的角度进行重新的整合。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整合设计,满足物流企业目前的大数据发展倾向,在产业链条上涉及更多的自动化控制专业、人才调配专业、数据分析专业以及高效的售后处理专业,形成一个具有逻辑的专业集群,打造丰富的课程体系。例如,该学校就按照京东物流的售前与售后物流服务模式,建设了一批受到学生广泛欢迎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应用京东物流的一些企业案例设计了课堂讨论的案例模型,这种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京东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以及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学生未来发展就业的竞争能力,更加适应就业环境。另一方面,要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职业化的设计,鼓励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就进行个人的职业思考,打造一种专业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业态变化相连、教学资源共享的整体命运共同体,这种集群化的发展方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京东企业提供的相关物流资源,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建成这种教学模式之后,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可以链接在一起,促进生产单元活力的释放,促进岗位群和专业群的对应。
(三)搭建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
在校企命运共同体办学的背景之下,职业技术教育就要不断拓展深度,从多层次的角度进行深层思考,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就业训练和实习实训。第一,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向深处探索,通过这种纵向的挖掘。成立一些有利于学生职业训练的培训中心,例如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就成立了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一个技术研发中心。配合京东的协同创新过程,讲解企业的实际案例,并鼓励学生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获得京东为该学校提供的一些实习岗位。通过该技术研发中心,一些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技术改进,这些成果被京东企业所采纳。这些学生也获得了优势的实习资源,提前拿到京东就业的机会。促进了自己人生的发展。第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为学生搭建一个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平台,坚持以企业的自主研发作为学生的培养发展方向,例如京东企业近些年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物流配算的精准识别,提高物流配送的速度以及精准程度,学校的职业教育也要以这种技术化的改革为方向,促进产品的升级与技术的改造,提高学生对于高新技术的认识能力与掌握水平,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技术锻炼与学习的过程当中来。
(四)菜单化管理模式
菜单化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学生培养方式。例如,京东西南电商物流学院就将学生的培养分为了基础必修模块、学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职业导向模块。首先,在基础必修模块当中,主要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通识教育,以及物流专业的相关专业教育。开展该课程可以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不动摇。其次,在学成模块当中主要包含校外实践校内学习两个主要的部分,在校内学习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到物流的智能化分拣物流的售后处理、数字化包裹识别等相关的技术发展成就,并且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来掌握提高物流分拣效率的办法,学习客户关系的相关知识,售前、售中、售后等知识点,所学的知识点在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电商客户服务实训室进行,利用京东的真实项目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京东客户服务知识体系能够顺利掌握。校外实践主要是在企业进行跟岗实习,通过参与物流管理,从最基础的派送员做起,逐渐到自己适应新的岗位进行定点观察,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再次,选修课程主要是分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学生可以学习产品数据化管理、物流产业案例分析、工业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5g通信技术的相关发展成果,并且接触到小语种知识、人工智能学习算法知识、云计算、新的物流产品营销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文化处理等相关的内容。最后,在职业导向阶段,主要划分为初次就业和职业拓展两个部分,学生在这个模块当中可以学习到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技能拓展训练,并且按照京东的内部人才分布层级,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结论
综上所述,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创建,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根本目标,立德树人,针对性进行人才培养。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校企命运共同体视角之下的职业教育,有利于我们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度的探索,摸准物流产业的发展脉搏,建立相应的教学专业群,畅通物流发展的管理沟通平台,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学生的体系。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凝聚资源,集思广益,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