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真空化”下的小组工作方法介入

2020-07-31李璐瑶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组工作安全教育留守儿童

摘 要: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安全方面教育缺失,学校安全教育也存在不规范不重视等问题,留守儿童自身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因此,留守儿童群体极容易发生安全问題。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社会支持,缺乏社会大众的关心和爱护,遇到事情易产生偏执情绪,很可能导致做出不良行为。笔者进行此次研究,借助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通过情境演练、安全教育等具体方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充实其安全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在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及安全的事件时保持从容镇静的

状态。

关键词:安全教育 小组工作 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入城市,众多农村人口选择进城打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家庭和社会。家庭方面,部分家庭贫困的生活窘迫,使担当劳动力角色的父母无奈走出农村到城市;社会方面,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制”结构,同时社会对“农民工”的待遇不公,很多农民家长没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进入城市中生活。因此,近年来形成了数量不容忽视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爱,又加上自理能力较弱,容易导致教育、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外出务工群体人数日益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随之也越来越巨大,近年来,众多安全问题频发,此群体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护,缺乏安全教育,又接受不够受重视、不够规范的学校安全教育,而他们自身缺少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极容易发生安全问题。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社会支持网络,缺少被关注、被关心、被重视、和被爱护的感觉,遇到事容易偏激,可能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让些儿童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以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保持从容镇静的状态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

当下,导致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难以提升的影响的因素较多,通常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儿童自身四方面。本研究通过笔者实际实践经历和相关实践文献表明,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介入,辅以情境演练、安全教育等具体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儿童将正确的安全观念树立在心中,帮助其充盈安全知识储备,帮助其提高安全意识,具备应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安全问题的能力。

笔者所调查的L市Y村距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内居民达800户,常住居民一千余人,但村子位于群山脚下分布分散不集中,村民之间往来不便,儿童之间更是缺少一起玩耍成长的小伙伴。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村内达70%以上的家庭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有缺失,20岁以上65岁以下的青壮年或是还保留劳动力的人均进城打工,每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全年的1/4。导致村内多数孩子在不上学期间处于游离状态,无人看管,安全隐患极大,此类现象亟待改变。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保护上,对于此现象,我国政府与民政部门在政策上予以高度重视。2016年出台的对留守儿童安全防护的政策意见,就是关于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服务的相关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安全成长与发展,保障其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享受的权益。

二、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意义

首先,通过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去解决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是一种新颖的模式和途径方面的尝试;其次,能够在全社会引起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广泛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同时,近年来我国的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有人对其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但仍然缺少具体的解决办法去满足其安全需求,针对如何提升留守儿童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相关领域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本研究通过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介入此领域,关注点聚焦在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是该领域专业化下一次新颖的尝试。其次,在服务的整个过程当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安全保护的问题上进行倡议和引导,还要以保护者的角色对在此群体的成员进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担当教育角色,向留守儿童群体提供学习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此次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当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去修复农村留守儿童安全薄弱的地方。首先将进行群体的安全状况分析,借助留守儿童本身、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力量,按阶段进行具有明确主题的小组活动,提高小组成员有针对方面的安全意识,使其拥有可以预防未知安全隐患的能力,以此保障其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安全性。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利他主义为价值观,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方法,去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职业服务活动。笔者认为社会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本文以儿童可能遭遇的安全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按阶段召开小组的方法,分别从食品安全辨识,溺水自救与施救,自然灾害防护,交通规则的掌握,火灾的严防与逃生等几个主题入手,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拥有辨别危险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防护和自救方法。笔者通过本次将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到提高留守儿童安全意识的领域后,得出研究结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具有专业性优势,是该领域一次新颖且必要有效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想要将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彻底解决,仍然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包括: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完善户籍改革制度;切实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提高学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有效加强安全教育普及;依托村委会,社区等载体营造安全环境等。

三、理论基础

1.需求层次理论

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 1943 年提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每种需求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儿童来讲,低层次的需求是他们最为急迫的需求,例如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等等。安全的需求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身的人身安全,稳定的生活,和避免遭受痛苦、疾病、胁迫等方面的需求。社会工作的服务导向是服务对象的需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方面需求的满足极为紧迫。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去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安全意识同时弥补其安全教育领域知识的缺失,进而有效满足该群体的安全需求。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于 1971 年提出,该理论

主要探討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多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予以社会学习非常宽泛的信息来源,为观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发挥和便利条件,多类型的新兴媒介使用显著增强了观察学习的成效。在本次实践过程中,笔者和所在团队运用观赏视频、模拟情景、师生互动等多样化的示范方式将安全防范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浸入其中,保证安全教育的课程成效的同时,也增添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

四、通过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过程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工作方法之一,简单来说是小组工作就是在工作者的带领下,形成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相互支持的关系,通过分享和游戏互动,激发并提升组员的能力和尚未被开发的潜能力,改善组员消极的态度或是不良行为,发掘并提升其社会功能性,解决部分个人问题、群体困惑或是社区和社会问题,推进个人、小组和社区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此次研究中将小组工作的过程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即初期阶段,和组织实施阶段,即中期阶段,以及评估反思阶段即后期阶段。

首先笔者及所在团队在支教前两个月与当地村委会共同举办了一个关注留守儿童,带留守儿童走进城市的活动,活动效果反响极好,儿童表现出了对城市的向往,对科技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也让当时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产生思考,想要继续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做些力所能及,与专业相关的服务。于是笔者与其他六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志愿者组队,在暑假期间前往L市Y村进行支教活动,计划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为当地儿童带去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此次小组的前期准备期间,团队成员走访了村中十余户人家,多为留守儿童家庭,家中仅有年迈的老人与孩子共同生活,在与家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儿童的生活习惯,学习进展,个性特长......并根据年级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进行针对性服务。之后做了小组工作过程中的预判以及应变计划。

1.活动时间的安排。由于有部分学生会在暑期进行课程补习,所以我们事先拍了学生的无课表,将学生时间统一,制定开展小组活动的时间表。

2.小组成员的缺席。小组成员的准时出席,是小组活动得以持续进行保障。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小组成员迟到或缺席小组活动的原因,和迟到缺席后重新融入小组的成员情绪,及时合理地对活动安排做出调整。

3.在小组工作前期,工作者需要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观察组员之间的互动模式,了解组员的信息、爱好、禁忌、组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小组过程中工作者要给组员展示自己的机会。

中期阶段,整个过程共进行五期小组活动,志愿者通过幻灯片从食品安全,火灾防护,自然灾害防护,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五个方面为在场的孩子们讲解了安全防护的知识,期间有家长旁观到小组的开展,对此类知识的讲解予以肯定态度。

后期阶段,评估与反思。组员角度,小组活动的目标基本实现,不同年龄阶段的组员之间做到相互尊重和接纳,有良好互动,会主动配合社工开展的活动,甄别时用较为温和的心态面对。工作者在活动期间所在当地村民朝夕相处,关系融洽,也对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从活动设计和活动开展角度看,活动内容符合留守儿童群体的需求特点,在儿童群体间反响良好。反思,小组活动的时间未能有效掌控、对年纪较小的成员做出影响行为时不能做到有效约束、活动时所需材料工具有欠缺。

五、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对象方面。缺少父母的陪伴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年纪尚幼心智未发展完全的情况下,不具备能够保护自己的能力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在此现象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笔者想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转化为实际,制定每次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通过实践切实帮助该群体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意识与自卫能力。在研究视角方面。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的中国社会,随时代发展的速度加快,愈来愈多的社会问题产生,亟待解决。社会工作专业比从前也更加受到重视,我国的社会工作也从半专业化、行政性,向更为专业化的趋势发展。虽然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成长与发展,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多,也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到儿童社会工作的领域。但是关注儿童安全教育领域的研究并不算多,笔者希望此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任朝霞,陈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5):139-141.

[2]李悦.社会角色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行为失范原因分析[J].才智,2015,(02):351-351.

[3]季大凤.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活力,2014,(14):1-1.

作者简介

李璐瑶(1999- ),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小组工作安全教育留守儿童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小组社会工作游戏带领的几点注意事项
小组工作方法在提升初中生抗逆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