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途径研究
2020-07-31王健臣
王健臣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可为我国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经济帮助,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也体现着其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文就助学贷款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探讨其实际功能功能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国家助学贷款是以政府而主导,是将高校与银行风险补偿相融合的商业贷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教育性,也能够对我国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为其受到良好的教育供了更多的保障。而国家的助学贷款利率与央行的利率同期上下浮动,国家财政部门为大学生提供的相应优惠政策中助学贷款则是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可为我国现有的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但通过助学贷款制度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成了民众关注的课题。
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学生具有支持作用
由于大学生本身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在社會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然而国家颁布的相应制度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可以让其安心的上学。我国的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国家对于学生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让学生记住需要在学校更努力地学习,日后为国家做贡献,这本身能够对学生起到相应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国家助学贷款要求学生找相应的期限归还贷款,这期间本身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记得助学贷款来之不易。
2.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由于国家的助学贷款,并不是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开放的,只能是由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国家才给予相应的助学贷。一般情况下助学贷看中的条件是学生的诚信度,而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诚信度问题感觉良好,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对自己的诚信度问题加强重视。而实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大学生大部分信誉度都很好,然而一部分学生出现的信誉度问题,国家也不能忽视。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能够讲诚信,讲文明。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有关贷款的相关政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学校对于他们的支持,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1.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大学生作为一个主体,无论在社会中还是在学校内都有着重要地位,国家想通过助学贷款制度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将相应的国家贷款制度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政府拥有良好的政策,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对相应的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优惠政策,为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的问题,同样也能让学生了解到贷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防风险意识。其次,通过办理贷款的整个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拥有更好的道德水平和更好的实践能力。在设定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奖学金情况都涵盖在评估范围内。最后,可通过其他丰富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经济收益,比如开展相应的交流会,让经济困难同学对活动进行策划、宣传、邀请等工作,这样可以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
2.规范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国家想要通过助学贷款制度给予学生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将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逐渐规范化、合理化、系统化,合理科学的制定贷款发放标准。要对学生的具体经济情况进行仔细调查,要学生讲诚信,能够真实地反映自身情况。只有拥有了严格的操作程序,拥有了严格的审查制度才能防止一些学生滥竽充数,防止对我国的贷款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这样严格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应有助于学生提高诚信度,归正自己的消费行为,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功能。
3.学校教育合理化
虽然国家出台合理正确的助学贷款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学校也应该配合国家的相关工作,对学校的学生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地发挥好助学贷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学校内部要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要对经济上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可让其利用假期时,多做社会实践,提高道德水平,增加经济收益。同样也要对经济困难的同学进行心理安抚,让其有正常的心理,能够自强自立,度过危机,塑造健全的人格。再次,要求学校的学生与职工与经济困难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多给予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让学校的师生拥有和谐的文化范围。最后,通过学校的主流媒体。建立红色网站,向学生宣传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带动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在校学生都能够接收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结语
国家出台的助学贷款制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思想政治教育。为保证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让学校帮助政府进行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规范国家的相关助学贷款制度。以此来激励我国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早日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晓梅.中美高校勤工助学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
[2]欧阳彪,叶莉英.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有效性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贾春蕾.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
[4]宋冰.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分析及新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0(9):31.
[5]郑琳,罗晓艳.浅谈新时期下大学生勤工助学教育功能[J].科技信息,2009(1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