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0-07-31韩英
韩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师采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数学课堂向着高效、高质的方向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教师应试化教育思想束缚严重,注重数学成绩,轻视学习过程等,为高中数学课堂转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剖析,探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高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学生存在较高的学习难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少,课堂气氛沉闷等原因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难以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与传统数学课堂相比,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师生、生生地合伙交流,促进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实现学生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
一、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的仍然以应试教育思想为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围绕高考进行展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从教经验重于学生的主观体验,采取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方法,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下,会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一旦脱离了教师,难以做到自主学习。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高中数学课堂迫于考试的压力,往往采用大量的习题训练增加学生的解题能力,且在习题训练和作业布置环节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导致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浪费了学习时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体验到较高的学习难度,班级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全班数学成绩的整体提升。
3.课堂教学缺少互动性
数学课堂的气氛严肃、沉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畏惧和教师交流,遇到学习重难点时,教师在讲台上分析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如聽天书。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导致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演变成了单口教学相声,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还包括学习思想以及各种数学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环节,由于应试化理念的束缚,导致数学教师将重点在了数学成绩提升上,忽略了教学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从应试化理念向着生本理念进行转变,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并适当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
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章节的内容时,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以及直视图是重点学习内容。由于部分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难以构思出复杂空间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为此教师除了语言地讲解外,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旋转、切割等工具,为学生展示不同视角的几何体空间结构。还可以在空间几何体中添加辅助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空间向量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
2.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单一授课方法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会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进而产生抵触心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教学问题,教师要增加自身的教学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能力,善于开创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欲望和主观能动性,获得良好的教学实效。在新型教学方法中,分层教学和翻转课堂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章节的学习中,因为逻辑性较强的原因,学生会感觉到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差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可以从课堂提问以及习题训练等环节进行应用。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将判定方法以及通项公式的应用等简单问题留给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通过对公式简单套用就能够得出结果;对于复杂的内容,像前n项和的求解、等差数列与二次函数相结合等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留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锻炼其拓展应用能力。在习题训练上,教师可以为中等生布置一些课后的习题,这类习题的难度适中,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基本的数列知识就能够完成;对于上等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典型的高考真题,并利用不同的方法求解,锻炼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分层教学法是因材施教的体现,注重整体学生的主观体验。
3.加强课堂互动,促进思想碰撞
在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课堂互动的效果不强,且浪费教学时间便会放弃互动方法地使用,导致课堂气氛一度沉闷,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其实,教师的课堂互动大多数仅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来实现,这是较为肤浅地理解,没有掌握到互动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外,生生之间的互动同样重要。在互动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教师为学生制定好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小组学习的效果,应该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一号同学负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公式及其推理过程;二号学生负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其诱导关系式;三号学生负责和差化积公式等,并在结束之后进行分享交流,由教师进行补充。在这个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还实现了数学思想得有效碰撞。
三、结论
新课标要求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授课,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突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2020,(02).
[2]殷丽琼.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