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给音乐课一片“静”土

2020-07-31孔祥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律动音乐课堂

孔祥丽

新课改之后的音乐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诗意的课堂中,教师才情涌动;自主的课堂上,学生踊跃积极;立体化的课堂里,多媒体的应用接连而起。与此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们不要忘了给学生营造一个静的空地,真正让学生走进音乐。

一、培养学生静听音乐习惯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教师的讲解在于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静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巧施静听暗示语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静穆中,音乐融及灵魂,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口耳并用,一旦用到了口,就会影响听的效果,学生便很难做到静下心来用耳朵去聆听音乐,因此教师应利用一个眼神、一个优美的动作给予学生暗示,暗示他们安静听,营造一个安静地听的氛围。例如小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小,较为好动,可能听到任何音乐都会有动的欲望,用口或用肢体。但有些曲目在倾听时需要学生静心,才能感受出其中的意境。例如音乐中出现的一个乐句、一个音乐动机、一个和弦、一声打击乐、甚至一个休止符都需要学生安静地去聆听。正所谓“用心去聆听音乐”。

(二)营造静听的氛围

丰富多彩的媒体课件让人目不暇接,曲风不一的音乐此起彼伏,热闹活泼的表演层出不穷……学生静心学习课本中音乐的时间严重缺失,视觉疲劳、听觉疲劳、身体疲劳的他们,能学会倾听,学会思索吗?教师自己苦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真正欣赏课本音乐却往往形成了干扰。

课堂上,学生热情四溢地举手发言,个个小嘴直张,小手直举,看似一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气氛,实则不然。仔细反思,小手如林的背后就是缺乏静听与思考,缺乏一片宁静氛围,热热闹闹的背后,总是让人感到许多浮躁。据此我们不要忘了给学生营造一个静听的氛围,这个氛围中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干扰,学生在这个宁静中走进音乐,达到悲歌中“人”所“悲”,乐曲中“人”所“乐”,情感得以共鸣。

二、静听中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

音乐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用舞蹈、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一边听一边动,学生兴奋地手舞足蹈,课堂纪律混乱一片。学生难做到静下心来听音乐,但并非“一棍子打死”,这一堂课一无是处;并非指音乐欣赏课要从头到尾都只是“听”不“動”,那将是一堂没有生机的课,是“一潭死水”。音乐课中学生欣赏音乐时身体上表现出的律动是一种自然体态反应,但要坐到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动”而不“乱”,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

在静听音乐中,笔者不反对学生听到音乐后自然流露得手舞足蹈,但不允许他们在还没听完音乐时就开始交流。要求是:用耳朵细心聆听,不许用嘴,但可以用一些小动作或表情来表现你听到的内容。音乐教材中有一些节奏、节拍较为鲜明的音乐作品,学生听到音乐自然会有一种想要“动”的冲动,如让学生用身体去感受亦能加深音乐作品的印象。例如,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时,教师可先介绍《闲聊波尔卡》表现一群快乐妇女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嚷着笑着的生动场景。引导学生在静听歌曲时体会活泼、诙谐的感觉,让身体、头跟随音乐做小幅度的左右摆动。

三、静听中用笔记录音乐

听音乐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笔记录。音乐课是一门听觉艺术,用耳朵去感受音乐,但适当的时候用到手中的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聆听音乐作品过程中对于印象较为深刻的地方,如某句旋律、某个音符、某个音乐动机、某句歌词、某样乐器的演奏,都可以在瞬间赶紧用笔画出或做个记号,中途不允许学生插话,直至听完后进行交流。例如:听赏童声无伴奏合唱《回声》和童声合唱《闲聊波尔卡》,教师在播放音乐前,让学生在静静听赏中找出音乐印象深刻的部分。在安静地听赏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找出是伴奏形式,有的标出歌曲的节奏、有的标出演唱者的情绪……。待曲目欣赏完毕,请学生谈谈歌曲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学生所回答的恰恰是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两首歌曲在情绪和风格上的不同点是什么?而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就已经给自己找到了答案。教师这个时候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赏,不仅让学生在欣赏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了一个好的听赏习惯。

只有在这样的制约下,学生聆听到的音乐才是完整的,才能安静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充分静下心来聆听感受音乐内容的丰富变化。

四、静听中感悟音乐

音乐课堂上,学生的静听也是内心受到熏陶、感染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或听老师范唱,或听优美的轻音乐,或听同学范唱,也是接受熏陶、感染的过程。我们知道,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不只是靠教师滔滔不绝地解析或者一问一答的讨论能奏效的,也不只是靠复杂的教学环节和眼花缭乱的视屏技术能完成的,相反,一些简约的教学方法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世界。

课堂上让学生静听,更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因此,有些音乐,尤其是情感型的乐曲,不能只以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更应立足于自我体验的层面上进行感悟,而静听便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的有效办法。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曾经四次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乐曲,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名曲,从名曲中汲取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我引导学生四次静听名曲《二月映月》,每一次播放,全场都是一片肃静,我们师生沉浸在浓浓的意境中,我分明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在听音乐,更是在用心灵静静地体验着富有生命意义的律动。试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喧闹的或看似热闹的教学场面所能代替的吗?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听而有赏,赏而有获,不能只一味地追求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绚丽多彩的课堂表面,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上适时引导学生用心静听音乐,听而有感,听而有悟,还学生一片“静”土。

猜你喜欢

律动音乐课堂
和谐律动
欢乐的课堂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再寻绿野仙踪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