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设中燃气站区的变与守

2020-07-31高丽娥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设

高丽娥

摘 要:城市建设中,燃气站区的建设与不断向周围辐射的城市高楼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高楼逼迫燃气站区离开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让站区在一个城市中发挥基础功能,让站区与城市和谐互存不被蚕食,已经变成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新问题。

关键词:燃气站区;建设;城市扩大;土地矛盾

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速,城市基础建设也是三年一小样五年一大样。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燃气站区与不断向周围辐射的城市高楼大厦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燃气站区与城市高楼之间最明显的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对土地的争夺与防守;二是燃气站区的危险性被不科学的城市扩容所放大。这些问题所引发出的城市管理矛盾,实质上转换到城市安全管理环节上来。表面上是分属于不同利益主体的房地产开发商跟燃气站(区)经营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安全。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不是一个简单划分谁对谁错的责任问题,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应该得到城市布局规划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警惕和重视。

首先,从城市规划谈起。这个问题似乎不是问题,原因很简单,规划者虽然是各地政府,但出规划报告的都是有相关资质的专业规划(设计)院所。问题不是专业的人士做出了不专业的规划,而是規划设计被偷梁换柱般做了改变,最后跟施工图一样,从事前指导,变成了事后完善,这种不严谨性,影响到站(区)发展。

笔者差不多跟踪了十多年燃气站区的被动迁移问题。众所周知,燃气站区建设从规划、选址、建设、环评等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和作业标准。拿选址来说,所有的燃气站区起初都选在城镇边缘地带或相对独立的安全部位等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并且要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流通的地方,甚至要考虑当地的风向。但问题是随着房地产的高歌猛进,三年前的一片空地或者鱼塘,三年后变成了高档小区。尤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区,不要说大城市,全国各地的县级城市都在不断扩容。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既然燃气站区有严格的选址要求,那燃气站区的安全距离就是一条红线,不管城市怎样扩大,对有一定危险系数的燃气站区应该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这道安全红线不能逾越。问题就出在这里,许多地方因为看到土地红利、高价房红利,开发商想方设法获取土地。有的地方是政府为了卖地,发展土地经济,对原有燃气站区建设选址规划视而不见;有的地方是政府管理失位,房地产企业不是拿到“三证”后才开工,而是拿到土地后,边建设边办理相关手续。人是所有安全事故的主因,正是人为忽略了严格的安全距离上的要求,高楼大厦一旦建成,居住者心里预埋下自我安全上恐惧的种子。

举个例子,甲液化石油气气站区建设时,距居民区1km,这个距离无论从规范要求,还是发生大量泄漏事故后的应急初始疏散距离都得以满足。但甲燃气站区投产几年后,乙丙丁等房地产开发公司随着房子变成抢手货,一期售完、二期三期等等后续开发的楼盘不断向燃气站区靠拢,以致出现高楼包围燃气站区的结果,变成了人为性的灰色管理。而最后只是满足储罐与民用建筑的最低防火间距。例如单罐容积100立方的储罐,它的安全距离最低要求为70米。是否这个70米就安全了呢?很显然,不是。一旦储罐区发生泄漏,液态的液化石油气体积以250-300倍扩散,站区围墙无法阻止气态的石油气的扩散,这种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是一触即发的危险。燃气站内的生产区所有设施都要防爆,那么站区之外的居民区电力系统基本无防爆措施。势必引起爆燃及更大灾害,一个站一般有几个罐,会有联所反应,高密度人群安全撤离的时间非常有限。消防隐患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买了楼房的人(尤其高层住户),对站内所有操作尽收眼底,恐惧感与日俱增。他们以燃气站区影响安全生活为理由,今天上访、明天拉布条不让站区正常作业,弄到最后逼迫燃气站区要么停产,要么搬迁。即便燃气站区重新找块地,但也逃脱不了下一次逼迫离开的结果,因为城区就那么大,今天的冷地段,明天就变成投资热土了。

其次,从城市建设者的急功近利说起。城市建设者在这里当作一个狭义概念来理解,目的是将其功能主要限定在决策层面。尽管燃气站区与房地产经济相比,远远不及买高价地来得迅速,可城市是一个完整肌体,你不能觉得一个手指头没有心脏重要,就随意砍掉,功能大小不同,缺一个也是个问题。

十多年前的地标性高楼,十多年后可能变成旧楼了。尽管在房价不断增长的今天,即便二三十年楼龄的旧楼,其市场价格远高于它作为新楼房的时的价格,但就使用功能来说旧楼房不及新楼房不说,隐患也在逐年增多。尤其高层电梯房,水电问题、电梯问题、高层外砖脱落问题比比皆是。当初的新,因时间原因已经和一个变老的人一样,被岁月刻上苍老痕迹。而燃气站区是个变不老的行业,就如同粮食一样,即便卖不上一个高价格,除了能源枯竭和更替外,始终是生活乃至生命的基本依赖物质。简单点说,储气罐到期了,直接更换;液化石油气变成天然气,照样烧火做饭,站区那块地的功能不会发生变化。在农村,还有烧柴烧煤的地方,站区建设似乎距离百姓生活还有点遥远,但在城市里,水电气已经成了仅次于粮食的重要生活物资。

燃气站区的迁移,特别是石油液化气站的迁移,是一个安全方面的重大课题。在旧站处理过程中要采取足够的技术安全措施(防爆、防静电等措施)。要有严格的处理程序。首先要将残液交给专业的危废处理公司处理。其次做好储罐、管道的最后排空,即做到罐内及管道内压力为零。在以上操作中,操作人员要穿防静电服装,使用无火花工具。一切前期工作到位后,对储罐、管道注水浸泡一天后,才能排掉浸泡物质。而储罐不可以在本站内做破坏性处理,只能送专业的检测公司处理。当然迁移麻烦只是一个问题,关键是你不能因为城市扩大而不断迁移吧。

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对基本能源供给配套建设要管得严、管得住。高楼包围燃气站区后,对非管道输配的燃气企业来说,运输槽罐车每天在住宅区附近经过,也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情。管理者的管,不光盯着燃气站区的安全,还有不断往燃气站区靠近的公路、桥梁、高楼等也要管。安全距离作为红线,不可逾越,安全红线之外的建设需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去执行,不能有半点打折扣的行为。

其实笔者一直觉得,燃气站区一旦规划好后,其他建设方面的规划要围着这一规划运作,万不可先用其他建筑包围燃气站区,最后逼迫燃气站区撤退,因为在这个包围站区的过程中会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不管是搬迁安全,站区用过的土地是否有污染也是许多建筑企业忽略的问题。投机取巧是企业家的天性,一旦经化工品污染过的土地如果不能进行良性还原,迟早会给周围的居民带来损害。而且现在的高楼把城市搞成了个水泥空间,要是保留住燃气站区,至少在城市里也多出一块空气流通的空隙,留出一个可以让城市呼吸的地方。

燃气站要在城市建设中保持其生命力,也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尽可能满足规范要求。如十几年前建的站区,好多无温度压力液位远传系统。温度压力液位远传系统可以将温度、压力、液位重要信息传到中控室,在到达报警温度、压力、液位时,提示管理人员,采取降温降压措施,可以设置切断点,自动切断压缩机,烃泵等设备电源,停止槽车卸车等作业以防储罐超装,超压。另外自动喷淋装置,在广东这个高温时间较长的地方尤为重要,因高温代表着高压。到达设置温度,自动开启喷淋装置,对储罐进行降温,降压。保证整个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站区建设也在不断升级中,不断在安全方面提高自身管控能力这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安全措施不能与时俱进的旧站区,被高楼贸然包围起来,隐患问题一定会更大。

总之,要把燃气站区作为城市的功能化机构对待,在城市建设中,各大基础功能设施一旦规划建设完成后,城市管理者要严格履行好管理职责。

参考文献:

[1]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

[2]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

[3] GB51142-2015.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5.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