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策略

2020-07-31杨锦雪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素质教育策略

杨锦雪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针对学业等级性及统考科目考试制定的新的区分要求和任务,同时需要对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对学科考试的考查目标、定位和作用、考查方式、命题原则,及中学教学的导向等加强分析和研究,使高考内容改革进一步深化,并对科学高考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对试题难度进行调控,学生负担得以合理减轻,从而使素质教育发展得到有效促进。本文就新高考改革下,实现和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  素质教育  策略

目前高考改革方向的明确,使高考中的统考科目减少,同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区分选拔要求和功能定位,另外学业水平考试也从以往的只作为标准参照转变了选考科目,并将其成绩计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能否顺利升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下,需要重新对科目进行定位、作用明确和制定要求,对素质教育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一、新高考改革中关键内容分析

(一)学科考试

作为高考试题评价和命题的重要依据,考试标准对考试任务、内容、性质、目标,及考试方式进行规定和明确,所以考试标准能够对高考内容改革要求、社会选才意志进行充分体现,成为高考命题中具有指导性的基础规范文件[1]。通过考试标准的构建,能够对新高考内容改革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应从前瞻性的角度和改革整体要求出发予以制定和完善。

新高考改革中,需要重新对各学科作用和考查功能进行定位,应对学科命题技术和理论加强探索和创新,进一步确定新的题量、题型、难度、试卷结构等,确保考生水平与选考科目的试卷难度水平相适应,对考生进行精确区分,使试题的质量和区分度有效提升,使考试区分和选拔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学业水平考试

在新高考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纳入高考总成绩,并作为衡量学生能否符合毕业要求,以及承担着高校人才选拔的任务。所以需要从人才培养及高校选拔需求层面出发,对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进行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考生所具备的未来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发展职业方向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为高校提供符合条件的新生。

(三)素质教育引导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进入普及化阶段,需要从以往的少数考生选拔转变为大多数考生精细区分和选择。所以应充分结合考生总体水平,对高考试题难度进行调整,使其更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各层次考生的精细区分,能够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提供更准确的高考成绩,进一步实现新生的有效选拔。同时还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引导,在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国家选才要求为核心,对学科作用进行充分体现,使学生能够合理减负的同时,得到全面素质综合发展,从而为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成效提高的有效措施

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主要针对学生各方面素质,通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措施使其得以全面提升,其中不仅包括学生智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个性发展等,其本质即是对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以及终身发展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新高考改革,进行引导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通过素养导向强化,关键能力考查等,在中学教学中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落实。

(一)考试定位和考试目标的科学制定

新高考的重要基础即考查目标的确定,并对考试重点、方向和考核方式进行明确。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对高考总体目标框架予以确定的同时,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对考试目标进行明确。新高考改革中包含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的四层考查目标[2]。其中关键能力是必备知识和科学素养之间的重要纽带和联系;必备知识是基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结合学生未来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形成的,是进行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素材。核心价值作为正确思维观念的综合体现,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对德育要求和方向予以明确,并在高考评价体系发挥着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学科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运用学科能力、知识、方法及思维方式对复杂问题情境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的综合品质和能力,其主要包括了智育和德育两个层面。

上述考查目标之间互相联系、层层递进,形成有机整体,不仅对高考考查内容予以明确规定,又对素质教育内涵进行充分体现;同时对课程标准对合格高中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予以反映。作为基础教育素养以及高校学习必备素质,四层考查目标能够有效保障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推进。

(二)严谨规范的考试标准制定

根据新高考考试标准进行高考命题,其主要制定标准为: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查;对主干内容的重要考查,尤其是针对未来教学相衔接的相关内容;基本方法运用考查;基本实验操作考查等[3]。通过对学科基础知识、学科主干内容加强重视,试题设计基础主要以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为主,能够有效避免深怪、繁难试题的出现,从而对高中教学规律进行有效引导,使其能够真正以课堂教材为主,对基础和主干加强重视,防止教与学出现超纲超量,从而对应试教育倾向予以有效改变,实现对素质教育的有效促进。

(三)创新试题设计、关键能力考查

目前为了实现新高考的突破和创新,需要在题型设计方面与全新考试理念和考试目标加强结合,对新题型进行开发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新时代要求能力培养需要,能够对学生逻辑推理、独立思考、学会学习、信息加工、文字写作、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进行重点考查,使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考查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条件开放、结论开放和解题过程开放等开放性试题的设置,以及答案的不唯一性,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鼓励,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摆脱传统标准答案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和发挥空间,使其能力发展水平得以充分展示。

通过探究性试题的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进行考查;试题探究性增加通过引导学生对新规律进行探究,从而获得新结论,并在面对新问题时,通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运用,对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在进行问题发现能力考查时,对学生的基础素养和视野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入手,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四)应用性增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考查

通过新高考考试内容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实际生产生活等层面,使高考试题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增强,并通过贴近时代和生活的方式,对考核内容、题眼、情境创设以及呈现形式等进行设计[4]。将生产生活和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观点及立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予以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知识、素养三个层面的统一培养得以实现,使素质教育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结语

目前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对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作为有效促进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需要在全面系统的高考改革中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对顶层设计加强研究,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使新高考改革得以持续深入开展,从而对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有效构建,为国家选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燕立国.新高考改革下的素质教育[J].湖南教育:下旬(C版),2019(4):58-59.

[2]燕立国.新高考改革下的素质教育[J].湖南教育(C版),2019(4).

[3]任子朝,赵轩,陈昂.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发展——新高考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19, 305(01):42-46.

[4]郑小波.高考改革应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J].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7,(03):54-55.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素质教育策略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Passage Four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