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仕“云作伴”

2020-07-31彭一

中华手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簪花仕女图仕女画

彭一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中国古典美人如云,不论是大家闺秀的温柔娴静,还是凌波仙子的出尘飘逸,各时代女子的美貌妆容皆被世人传颂。在备受汉服爱好者关注的“寻画记·汉服十二美人”大赛中,美人入画,画映美人,一位位汉服爱好者带我们穿越回古代,还原了中国古代仕女的惊艳之美。

中国古代仕女画是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仕女画的表现领域不断延伸,从魏晋时期主要描绘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到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现实中的贵妇,再到五代、宋元时期民间女子题材的出现,仕女画的表现范围已从最初的仙女、贵妇等扩展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女子。

由文物加APP举办的“寻画记·汉服十二美人”大赛从2020年3月6日至4月3日,历时1个月,吸引了数百名汉服爱好者参与比赛,页面浏览量累积达上百万次。

大赛团队精选了全球博物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50幅中国古代仕女画,广邀海内外的汉服爱好者打扮成画中人物,让古画“活”了起来。雍容华贵的大唐贵妇,清丽婉约的宋朝少女,一路入藏的文成公主……参赛者们用汉服来演绎画中古人的生活样貌和服饰搭配,也向大众展现了参赛者们对汉服的热爱。

俗话说“美人在骨不在皮”, 即便参赛者的服饰形制与古画中的人物有所差异,但只要对传统文化抱以好奇,将画中人物的动作与姿势描摹得宜,诠释画中意味,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古代经典画作凝聚了大量美好、雅趣的图案,能让我们瞧见古人的生活日常,感悟他们的“诗与远方”。尽管时空相隔,但画作中蕴含的真切情感正贴合当下。

《捣练图》

《捣练图》中的女子除了带着几分“仙气”外,辛勤劳作的形象也同样美好。有趣的是,古代宫廷女子的劳作有些“特别”,一幅《捣练图》,就能让人们看见盛唐时期的“时尚法则”。     其实,整幅画作包含了3种制衣过程,分别是捣衣、缝制和熨烫。画作截取的部分展现的是女子用木轴抻住白练的两端,身体微微后倾执绢的场景。

原本在唐代诗人眼中带有浪漫性质的捣衣劳动,经过参赛者的演绎,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事必躬亲的意志。

《梅花仕女图》

《梅花仕女图》的作者不详,虽然题签说是元人所作,但从仕女形象和衣纹线条的画法来看,應该是明代中期以后受杜堇、唐寅等画家影响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这幅画上的女子立于梅花树下,对镜梳妆,额头上那朵白白的小花非常醒目。后来,“梅花妆”风靡多时,从唐朝到五代都非常流行。

本次大赛的作品,无论是参赛者的妆容、动作还是神态,都几近完美地复原了《梅花仕女图》中的人物形象。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相传是唐代画家周昉的作品。据史书记载,当时已过安史之乱,民间百姓渴望美好生活,因此宴游成风。画家如实地描绘了在奢靡风气支配下,唐代宫廷仕女的嬉游生活。

纵观历史,唐代流行“胖美人”,《簪花仕女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印证。画上的女子体态丰腴,发髻上簪有大朵的牡丹花或荷花,服饰与神态都体现出上层社会典型的富贵慵懒之貌。人物妆容上,唐代典型的“蛾翅眉”是画作的点睛之笔。

女性之美没有固定的标准。正如《簪花仕女图》里所描绘的那样,世间女子无论体态如何,都能骄傲地戴着簪花出门,自信地告诉世界:“我本来就很美。”

《步辇图》

通常,提到中国大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时,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维护汉族与藏族的美好友谊。这幅画就是颇为著名的《步辇图》。

本次大赛虽以女性参赛者居多,但也吸引了不少男性爱好者参加。本幅作品在投票阶段就得到大量网友的热烈追捧。可见,除了女性之美古今获赞,男性形象也魅力不减。

猜你喜欢

簪花仕女图仕女画
云鬓簪花入画来
(传)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卷
清代仕女图轴选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簪花仕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