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后“资料袋”的教学价值
2020-07-31李春华
李春华
[摘要]“资料袋”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对“资料袋”的编写意图,并借助“资料袋”来引领学生阅读,注重对“资料袋”进行补充、完善与创编等,以充分发挥出“资料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资料袋;课堂教学;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21-02
“资料袋”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凭借。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巧妙穿插了一些“资料袋”。这些“资料袋”的内容丰富,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那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出“资料袋”的教学价值呢?
一、研读“资料袋”,把握编者意图
总揽三到六年级统编语文教材,“资料袋”出现的次数总共有十几次之多,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经过梳理、归纳,可以看出“资料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介绍
作者及主要作品介绍,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作者以及其相关作品,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作者其他作品的兴趣。
(二)与课文相关知识的介绍
与课文相关知识的介绍,目的是丰富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如,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的“资料袋”,向读者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以及它之所以这样壮观的原因。六年级上册《长征》一课的“资料袋”,向学生介绍了长征方面的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革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与单元语文要素有关的内容介绍
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关的内容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作用。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导语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基于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可通过图文结合、绘制表格的形式写观察日记。这样,使学生对观察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巧借“资料袋”,助力学生阅读
(一)巧借“资料袋”,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特点,巧借课后“资料袋”来设置悬念,能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的“资料袋”,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纸的种类、再生纸和纸的使用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文本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结合自己的平时生活说说纸的用处、纸的种类以及纸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袋”,说说自己对纸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对学生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很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录了人类的文化。你知道纸是如何发明的吗?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去了解一下它吧!”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即将阅读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巧借“资料袋”,拓宽学习空间
教材课后的“资料袋”有许多是介绍与教材文本相关的知识,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隐性资源。课堂教学中,从这些“资料袋”人手,引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丰盈语文教学。
如,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的“资料袋”主要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并列举了《水浒传》中几个英雄好汉的事迹。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共读《水浒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大家分享交流,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点评,以手抄报的形式制作英雄人物小报。这样,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深刻了,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巧借“资料袋”,提升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课后“资料袋”与单元语文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以语文要素的要求为目标,并借助“资料袋”,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如,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的“资料袋”,向学生提供了“图文结合”和“做表格”这两种观察记录的方法,以进一步促进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教学中,教师以“资料袋”的教学为凭借,鼓励学生把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多读几遍;再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这样,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写观察日记奠定基础。
三、丰富“资料袋”,提升学生素养
“资料袋”作为文本内容的必要补充,由于受篇幅限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料袋”进行补充或者扩编,使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扩充“资料袋”,提升学生素养
“资料袋”所呈现的内容都是与课文相关的、典型的、重要的信息,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有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这就为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丰富资料内容提供了空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对“资料袋”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使文本的内容更加丰富。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教师以课后“资料袋”为引子,引领学生就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这一演变过程进行资料补充,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关资料补充到“资料袋”中。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显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创编“资料袋”,提升学生素养
“资料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阅读理解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单靠教材中的“资料袋”,还不能满足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学习需求。因此,在学生熟知资料袋的内容构成、呈现方式和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仿照文本“资料袋”的形式亲自做一做。这样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文内容。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一课,教师让学生先复习一下《蜜蜂》一课“资料袋”的形式、内容;再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搜集作者叶圣陶的相关作品、主要贡献等内容,自制“资料袋”,以促进学生对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叶圣陶其他作品的兴趣。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围绕着“纳米技术”这个话题,结合文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潜在危害”等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以“资料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对“资料袋”的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揣摩编者意图,巧妙运用,以丰富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