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立德树人在“三学”中落地

2020-07-31章师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学评价机制立德树人

章师亚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的号角,也是教育发展的最强音。语文这门学科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并加以贯彻落实呢?“三学”是有效的策略。一方面,“三学”的旨意是立德树人;另一方面,“三学”的实施愿景、课程意志、教学策略、评价机制、行为特征等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动力支撑。

[关键词]立德树人;“三学”策略;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01-02

2018年9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改革的号角,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最强音。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如何在课程实施中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并加以贯彻落实,是每一个语文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三学”的尝试。

“三学”是“课前学、课中学、课后学”的简称。它指向课文学习。具体做法是: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安排一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学(简称“前学”);课文学了之后,再补充或拓展一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学(简称“后学”);“前学”“后学”的中间板块是课中学(简称“中学”)。“前学”“中学”“后学”都以“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样”做统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与“前学”“中学”“后学”构成坐标系。这样,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就纳入了这个坐标系中,让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与监控;同时,也构成了一张立体的网,将一篇篇课文一“网”打尽,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那“三学”是如何让立德树人落地呢?

一、“三学”的旨意是立德树人

“三学”关键在学。学是“三学”的核心。“前学”“中学”“后学”以学贯穿,“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以学统领。学有四个层级:学生、学习、学得、学变。四个层级可表述为:一切教学(教育)都要围绕“为着学生一为着学生的学习一为着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学有所得一为着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达到状态的改变”来考虑。这不仅仅是一条线,更是一条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链。这条链的首端是学生,即人。也就是说,“三学”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关注与观照。但是,“三学”的整个操作,最终是要让学生达到第四个层级,即“学变”(学习状态的改变)。这就形成了一个“回路”——通过对学生(人)的不断关注与观照,实现“学变”的循环往复(趋向优良、完美)。而“学变”的“变”不是知识性的,也不是方法性和技巧性的,而是思想性、情感性的,属于态度、习惯、信心、毅力、觉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改变。因此,“三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立德树人。

二、“三学”的整个实施都能为立德树人提供动力支撑

(一)“三学”有着指向立德树人的实施愿景

“三学”的愿景是三句话。一是学生能做的事情就让学生自己做;二是致力于“学态”的改变;三是把课时减下来,把阅读加上去。第一句话是关于“学”的定位。前面说了,“三学”指向的是课文学习,在这个愿景之下,对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给学生在课前自己学的。这与其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如说是在锻炼学生的自信力和自治力,所以说它是立德树人的。同时,一篇课文给了学生不少自学的内容之后,课堂教学就少了拥挤、少了负累,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放飞心灵和释放生命的能量,而这也是立德树人的。第二句话是关于“学”的主旨。“三学”当然有“学业”的要求,即通过“三学”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得语文素养。但是,“三学”更看重学生的“学态”。只有当一个人的“学态”改变了(当然是朝着好的方面改变),“学业”才能随之改变。“学态”自然是立德树人的事。第三句话是关于“学”的态度。这个态度虽然是学习语文的态度,但在这个态度下学习语文,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因为,阅读说白了还是精神层面的事,“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朱永新语)所以,它依然是为着立德树人的。

(二)“三学”有着体现立德树人的课程意志

“三学”以学为核心,学又以自学为中心。“前学”“后学”完完全全由学生自学,“中学”虽说有教师在场,但本质上也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因为“三学”课堂非常简约,只有“‘前学检测”和“‘中学展开”两个板块,而主体板块是“‘中学展开”。“中学”展开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分三个步骤:一是交代学习任务,二是展开学习活动,三是汇报学习结果。三个步骤中,只有“交代学习任务”是教师的事,且时间非常短,“展开学习活动”和“汇报学习结果”都由学生完成。因此,“中学”主要还是学生的自学。这样,“三学”的整个课程架构就是学生的自学性。但是,学生自学不是“学学而已”,有“学会”的要求。要学会就得花力气、下苦功,就得全身心投入,就得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那这个“学会”的過程不就是“练人”的过程、“立人”的过程和立德树人的过程吗?

(三)“三学”有着保障立德树人的教学策略

当下的语文课程实际上是阅读课程,阅读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课文教学。因此,课文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抓手。在“三学”中,有一些做法与传统的课文教学迥异。如,在“中学”的“展开学习活动”环节,不仅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而且还有严格的学习时间。时间到,学习停(即便任务没有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的紧迫感、专注性和惜时精神。在“汇报学习结果”环节,节奏很快,学生汇报之后,如有差错或者离任务的完成还有距离,也不做纠缠(改正、补救等),直接进到下一个任务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思想,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比前面的学习有进步。这是“激动”(刺激学生的动力神经)、“逼进”(逼迫学生朝着更优的方向迈进)和给学生以“争气”的训诫。再如,“三学”的“后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作业,而是拓展阅读(文章或整本书)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制作、查阅、探访等)。阅读指向学生的心灵和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思辨和创造,两者直抵人的内质与内核。因此,“三学”所有的教学策略都有对立德树人的保障。

(四)“三学”有着强化立德树人的评价机制

“三学”不但非常重视评价,而且在做法上有着跟一般评价不一样的地方。“三学”的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课的始终,二是直指“学得怎样”(学态)。前面已经说过,“三学”的课堂,就整体而言,是两个板块:“前学”检测和“中学”展开。“前学”检测就是对布置给学生课前学的内容做检查;“中学”展开以“任务”的方式按三个步骤(交代学习任务、展开学习活动、汇报学习结果)进行。所谓评价贯穿课的始终,就是“前学”检测结束之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做評价(注意,是评价学习,而不是评价学习结果),并用评价过渡到“‘中学展开”这个板块;“汇报学习结果”之后也要对学生的学习做评价,并用评价过渡到第二个(第三个……)任务的学习。两个板块全部结束(即课结束)之后,要对整堂课的学习情况(包括“前学”情况)做评价。所有评价,都以总结学生学习的优劣、得失为基本原则,并努力将这些优劣得失转化为学生继续学习的能量(保持“优得”,改变“劣失”)。所谓评价“直指‘学得怎样”(“学态”),有三点具体要求。一是不举手,教师直接指名;二是对象三人以内,须同质(即程度差不多);三是学习结果不理想,评价为主(谁学得好,谁学得还不够),纠正、帮助为次。如,“前学”的内容是课文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上课后,进入“‘前学检测”板块,教师直接指名学生(2-3人)同读课文的某一段。这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都读得正确、流利(即都达标),二是都读得不正确、不流利(即都不达标),三是有的读得正确流利、有的则达不到要求。这里,教师尤其要关注第三种情况,并对第三种情况进行评价:同样的学习内容(朗读),同样的学习方式(课前自学),同样的学习水平(程度差不多),为什么会产生不一样的学习结果呢?显然,这个“不一样的结果”不关别人的事,完全是自己的疏忽(如没有重视这件事情、没有用心去读等)。那既然是自己的疏忽,是不是不应该?是不是应该改正?这样的“直指学得怎样(即学态)”的评价,非常有刺激性、激励性——对读得还不够正确、不够流利的学生来说,就甘心落后于人家、甘愿比别人笨吗?因此,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有助于“人”的改变的——使人能够向上和向优。这不就是立德树人吗?

(五)“三学”有着彰显立德树人的行为特征

“三学”的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律性的。所谓一律性,就是说,“三学”不是一节课这样做、一篇课文这样做,而是在整个语文教育上、整个小学阶段中一律这样做。换句话说,“三学”是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姿态朝着立德树人的目标行进的。这跟立德树人的方式或要求一脉相承。因为立德树人也是长期行为,需要打持久战,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三学”不但课堂(学习方式)简约,任务(学习内容)也简明。任务由“瞻前顾后”确定,即略读课文依据课文前面的“导语”确定学习任务(瞻前),精读课文依据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确定学习任务(顾后)。因此,对于“学什么”来说,“三学”是非常精准(不旁逸斜出)而又非常精炼(不名目繁多)的。这就为“学好”奠定了基础。“学好”不就是立德树人的另一种表达吗?因为,立德树人如同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书”和“育人”的合成。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把它截然分开。立德树人是“立德”和“树人”的合成。那对“树人”来说,学科技术的掌握,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具备,是不是也属于重要的方面,甚至必要的前提呢?

立德树人不能空谈。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有意为之、科学施策,乃教育人的职责与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学”的实施,不仅有时代性,更有“时尚”性。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三学评价机制立德树人
初中数学线上教学“三学一练一辅”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学三小三结合”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Response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Yield in North China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