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0-07-31余智德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余智德

摘   要:“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是指为了打破地理和物理的限制,降低人力、财力、时间等帮扶成本,促进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间的精准对接,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配置,为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选择帮扶资源、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等帮扶工作提供跨越时空、资源高效整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从而形成教育帮扶“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合力和可持续、深化发展的教育精准帮扶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帮扶;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9-0086-03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模式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精准式扶贫的转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2]在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帮扶工作由原来以物为主、“漫灌式”、“输血式”帮扶向以人为本、“点滴式”、“造血式”帮扶转变。

“互联网+”正在引发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互联网+” 思维正成为精准帮扶工作理念创新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手段为精准帮扶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互联网+”教育帮扶是指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和思维方式介入与融合传统的教育帮扶实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和优化作用,重构帮扶结构和流程,创新帮扶内容和供给方式,构建开放精准的教育帮扶新业态,实现真扶贫、促公平的价值追求。[3]“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是指为了打破地理和物理的限制,降低人力、财力、时间等帮扶成本,促进人与人、人与资源之間的精准对接,更大范围内实现和优化教育资源的供给配置,为精准识别帮扶需求、精准选择帮扶资源、精准评价帮扶成效等帮扶工作提供跨越时空、资源高效整合的信息化平台。

笔者主持了广州市“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规划、立项、设计、建设与应用等全过程的技术工作。本文通过回顾广州市“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建设历程,总结“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建设应用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推进精准教育帮扶全面深化的行动路径。

二、广州市“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建设历程

从2010年开始,广州市启动“百校扶百校”工程,在市内选择了6个中心城区结对帮扶市内的6个农村地区或城乡结合部,3年为一周期,先后开展了三期,历时9年。每个工作周期选择100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对帮扶,实行一对一结对开展教育帮扶。近10年来,广州市教育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帮扶规模从市内向市外、省外延伸,截至2019年广州市承担国家下达的各项教育帮扶共9项,建立各类结对帮扶学校约1000对,帮扶方式从传统教育帮扶逐步转向“互联网+”教育帮扶。广州市教育局的“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研发经历了探索、扩展和深化等三个发展阶段。

1.探索阶段

2010年至2015年,广州市教育局共实施了两期、历时六年的“百校扶百校”工程。这两期主要以传统教育帮扶方式为主,帮扶工作措施包括结对区域和结对学校定期互访、支援地区派出教师到受援地区支教、互派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挂职跟岗、捐赠教学物资和教学资源等,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推动了教育帮扶工作,促进结对区域和结对学校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但是传统教育帮扶方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存在帮扶供给不够精准、帮扶管理不够精细、帮扶效果不能保持、帮扶成果不能固化、帮扶难以持续推进等问题。2016年,广州市教育局启动第三期“百校扶百校”工程,广州市政府将“百校扶百校” 工程纳入广州市“十大民生实事”,同年广州市教育局立项建设“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立项名称:广州市教育局“百校扶百校”网上帮扶平台),作为办理2016“百校扶百校”工程这一民生实事的重要措施。该项民生实事在当年圆满完成。

2.扩展阶段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广州市大部分学校出现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很难派出支教教师。2017年广州市教育局领导指示对“百校扶百校”网上帮扶平台进行优化扩展,将平台服务范围从原来市内“百校扶百校”扩大至广州市对口帮扶的全部地区,包括贵州毕节和黔南、四川甘孜、新疆疏附、西藏林芝、广东清远和梅州等地区,探索“互联网+精准教育帮扶”的新模式,破解传统教育帮扶的难题,推动构建“行政主导、学校自主、教师参与、网上网下互动、资源高度共享”的帮扶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帮扶的效率和效益。

3.深化阶段

2019年广州市教育局立项建设广州市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平台,截至2019年底平台已完成深化设计,处于正在开发测试阶段。该平台不仅能支撑广州市各级各类教育帮扶活动的开展,而且还能支撑广州市各大教育集团(集群)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各级各类有组织教师社群的网络教研,打造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同时建设教师大数据,通过教师精准画像、精准培养,带动和推进精准教育帮扶的全面深化。

三、广州市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平台的构建

1.设计理念

笔者认为,教育帮扶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帮助受援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校长和名教师,引领该地区教育教学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教育薄弱的状况,所以“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将“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融为一体,体现广州市与受援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盘棋谋划”和“一体化培养”的思想,让广州市的教师与受援地区的教师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科研,有效地将日常工作与帮扶工作融合在一起,使教育帮扶工作“减耗增效”。该平台需达到两大重要目标:

(1)支持构建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平台为支援与受援地区的教师搭建自主双向的“沟通桥梁”,让志同道合的教师置于共同体的境脉中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先进经验、探索实践问题,将广州市优质教育资源无缝对接到受援地区,帮助参与共同体的每一位教师个体解决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在多方群体的对话交流中实现隐性经验知识的潜移默化,从而构建跨区域、跨组织、跨学科的“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形成教育帮扶“自上而下”行政推动和“自下而上”自发创造的合力。[4]

(2)支持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

平台伴随式采集到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行为数据,整合教师群体的学习、工作和个体特征等信息,形成教师队伍大数据,通过构建教师发展模型、分析挖掘教师大数据,评测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知识,统计教师队伍各项报表,绘制教师胜任力雷达图,从而清晰找出受援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弱项和短板,开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处方”,有的放矢地向该地区、该教师提供紧缺的师资培训项目,从而促进该地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和教师个体专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构建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施策和精准评价的“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从而形成可持续、深化发展的教育精准帮扶生态。

2.平台设计

广州市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平台具有以下功能模块,平台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1)教师信息服务门户

基于微信公众号、APP、互联网站等建设教师信息服务门户,为广州市及广州市对口帮扶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2)智慧教研系統

智慧教研系统支撑有组织的教师社群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支持的网络教研活动有主题学习型、课例分析型、混合教研型、在线会议型、远程协同备课型、远程支教型等形式,使用的教师社群有学科(专业)教研会、名师工作室、教育集团(集群)、结对帮扶区、学校学科组等各级各类组织类型,旨在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研协作新模式、共建共享共融的教育集团管理新模式、精准帮扶的“互联网+”教育帮扶新模式。

(3)教师专业发展分析系统

广州市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平台将整合广州市教育局教师相关的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基于广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平台采集全市教师基础信息、教师行为信息、教师成果信息,汇聚全部教师发展数据,建立教师大数据库,如图3所示。

四、“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应用

从广州实践取得的成效来看,“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的应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式”帮扶实践,常态化开展并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动受援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预期目标。下面选取两个广州实践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广清“互联网+优课解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2017年至2018年期间,天河区教育局与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清远市教育研究院三方合作开展广清“互联网+优课解码”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为清远市培养25名种子教师。该项目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构建天河区与清远市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创造了“优课解码”的听评课程式,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听课评课等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活动,打造了有自我“造血”能力的本土化教师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这25位种子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获得各级荣誉和教学成果奖项128项,其中有2名教师的教学课例被评为部级优课或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有3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该项目入选南方报业集团评出的广东教育创新十大优秀案例。

案例二:广州实验教育集团从化温泉教育集群

2018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成立广州实验教育集团从化温泉教育集群,涵盖从化区温泉镇6所区属公办小学和2所区属公办初中,遴选广州市区优质学校加入集群以“6+2+N”模式推动教育区域间、校际的均衡发展(“N”代表优质学校的数量)。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依托“互联网+”教育帮扶平台,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共建、特色对接、活动联动、平台共用等机制,形成区域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远程输出与共享,温泉教育集群成员学校实现与优质学校“三同步”(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同步测试),实现学校之间共赢共生,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延伸和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5]

参考文献:

[1]黄钦.互联网嵌入精准扶贫的模式与障碍[J].传媒,2019(23):5-8.

[2]“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习近平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EB/OL]. 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8182772789552056039.

[3]廖宏建,张倩苇.“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的转移逻辑与价值选择——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8(5):5-11.

[4]柯清超,刘绮群,李凤霞,黄靖元.“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机制研究[Z].

[5]李渊浩.市教育部门扎实推进从化温泉教育集群建设[Z].每天快报,2018(194):1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互联网+互联网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