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平台的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2020-07-31叶婷
叶婷
摘要:随着移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逐渐涌现出慕课(MO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多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途径。“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融入POWcrPoint和微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环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桥梁。本文阐述“雨课堂”平台在中学化学中的教学实践应用,分析“雨课堂”实施对学生学习的利弊,为一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思路。
关键词:移动信息化;“雨课堂”;教学;学生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6-001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6.005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它将PPT、慕课(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课程,创建多个任教班级,通过课件传输、试题推送、公告通知、课堂授课等方式,有效介入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达成师生间的及时反馈。学生也只需要有微信App,即可加入教师开设的课程班级,查阅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
一、“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生正处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智能设备可以做到人手一部,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掩耳盗铃”没收手机,不如将手机这种移动设备的功能合理应用于教学。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构建线上师生间教学、沟通的桥梁,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全面便捷的数据和报表,新颖的交互模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1.课前自学 学情摸底
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并将制作好的学习资源通过“雨课堂”推送至学生微信,学生就可在家阅读到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雨课堂”课件的制作依托于PowerPoint,在原基础上增加几步简单的操作即可,具体步骤如下:
a.教师使用电脑端制作手机课件:“雨课堂”是内置在PowerPoint的一个小插件,在顶部菜单栏中即可看见雨课堂,点击“雨课堂”插件(如图1),可在普通课件中插入慕课、优酷、腾讯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在预习内容后可添加判断题、选择题加以预习摸底。
b.将做好的课件扫一扫上传到手机;
c.教师预览并发送至学生,预览每一页课件时,可以为课件增添语音讲解;
d.教师手机端实时查看预习数据。
通过灵活的课前学习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预习资源后增加少量预习自测习题摸底,教师可根据“雨课堂”上的大数据(如图2),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清晰掌握学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的部分,调整教学策略,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在进行“常见的酸和碱”一节教学时(如图3),学生的自测题中错误率最高的是第四题,展开第四题的页面可以具体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第四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表格给出的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酸碱度大小,学生在预习时已经知道酸性和碱性的pH取值范围,但是这道题仍然做得不好,体现出学生未能完全理解酸碱度的范围,pH<7的物质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是越强,学生的固定思维中认为数值越大就是越强,所以没有选出正确的A选项。同时体现出学生在陌生情境下,结合表格提取数据和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需要多练习不同真实情境下的题目。
2.课中交互 智慧教学
“雨课堂”让移动信息技术轻松融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活动变得时尚灵动起来。选择性地展示预习的数据(图3),结合答题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让学生清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异,营造争上游的良性竞争氛围。在阅读预习课件时,每一页课件设有“不懂”的选项,学生可以将没有理解的部分设为“不懂”(如图4),平台将匿名推送给教师,教师能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课中予以重点突破。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教学时,学生在课件页设置“不懂”,结合题目说明学生无法辨析“现象”和“结论”的区别,那么课上针对这一个细节,教师可以予以快速的解答,习题讲评课可更加有针对陸,提高课堂效率,避免出现哕嗦、炒冷饭的情况。
设备条件允许的地区,教师手机还可以变成遥控器,开启“雨课堂”授课,学生设备扫描二维码加入移动课堂学习,同步教师的课件,且能发布弹幕进行互动,课堂用手机摇身一变成为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学生端可以使用手机进行答题,教师端即时得到答题情况的数据,有利于老师轻松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无需搭载复杂高端的硬件软件,传统的课堂瞬间变成多样有趣的智慧课堂。
3.课后巩固 强化落实
在课后,推送相关习题予以温习巩固。“雨课堂”提供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题等多种题型,还可以增加附件作答、拍照上传、语音回复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作业的需求。
每一天每个课时,都有相应的题目,客观题由“雨课堂”通过内部信息技术处理,实时提供多项数据,利用“雨课堂”平台的大数据,建立学生的线上错题集,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全景式记录(如图5)。主观题可由教师通过手机微信端进入“雨课堂”公众号进行线上批改和反馈交流(如图6),时时都可以批改作业,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轻松的交流氛围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错题订正的效果。进行“元素”教学时,学生第一次书写元素符号,不乏出现许多小错误,通过线上平台当晚及时反馈及时纠错,对第二天的学习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可提高学生第二天在课堂的互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二、“雨课堂”的教学反思
“雨课堂”是一个轻量级的智慧教学工具,为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模式,在结束三个学期基于“雨课堂”的实施,总结“雨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1.“雨课堂”的优势
(1)易用性
“雨课堂”减轻教师对科技教学的恐惧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教师只需要会操作PPT、微信即可实施。
(2)全景的数据驱动
“雨课堂”提供全周期的教学数据分析,课前一课中一课后,每一步都看得见数据,有助于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
(3)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教师提前将课件扫描保存至微信公众号后,可随时随地推送课件,使移动信息化真正服务于教学。
(4)促进团队协作
教师创建班级雨课堂,可以将年级内同一学科的教师设为协同教师,这样每位教师都可以为整个年级推送教学资源,组内分工負责,即可集合团队的力量,而不会让“雨课堂”成为教师额外的负担。
2.“雨课堂”的不足
(1)手机的双面性
中学生仍然处于对移动设备充满好奇的阶段,“雨课堂”的材料需要学生通过手机阅读,不自觉的学生会以此为借口长时间使用手机,反而影响学业,与移动信息技术的推广意图相悖。
(2)硬件设施不足
在相对落后的地方,还未能实现移动设备自由,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设备使用。大部分地区的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可以支持智慧课堂的落实,基于“雨课堂”平台教学实施的课上环节受限,无法完整体验“雨课堂”的功能优势。
三、结语
随着科技发展,类似“雨课堂”的线上师生互动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移动信息技术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毋庸置疑,移动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变得更加的充实有趣。它激活了学生课堂的激情,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它丰富了学生课堂学习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它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信息化使得师生、生生高效互动有了通道,但是教师要基于课堂,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不可为了信息化教学而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