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教育之光
2020-07-31编辑张怒涛周春伦
编辑_张怒涛 周春伦
2020年,新冠病毒当前,各行各业皆有迎难而上者,他们放弃与家人平安团聚的机会,奔赴或扎根在最危险的战疫一线,去做为他人、为社会解决问题的人,他们被称为“逆行者”。
他们是医生、护士、快递员、公交车司机、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但无论他们是谁,他们此刻都是国人的教师。是他们让我们看到,教育并非教育者的专利,所有伟大生命,都是最有力量的教育之光!
1月22日,李兰娟院士正式向中央建议:武汉封城!这是一个大胆而艰难的决策。接受央视采访时,李兰娟还坦言并不容易,因为关系重大:“如果感染继续扩大,其他省份也像武汉一样蔓延,中国经济社会将遭到严重损失。我们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地步。”
白衣“战士”
2月11日,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江苏省肿瘤医院护士张苛在给丈夫送行
1月23日,湖北武汉正式封城,全国各省陆续采取一级响应。
当全国人民以“宅家”的方式寻求平安时,有人却在一线直面生死,用生命与病毒顽抗。据统计,自1月25日以来,全国共有4.26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其中女性医务人员2.8万人。
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邓小丽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汶川人。我永远也无法忘记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当我们汶川人面临生命危险、家园被毁、无助无望的时候,是全国人民的大爱重建了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点燃了生活的希望。作为一个汶川人,那份情、那份爱、那份援助,永远都铭刻在我们心里!现在,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
”10天了,我真的好想你。“2月3日,江苏宿迁,身穿隔离服的医生许慧紧紧地拥抱着丈夫杨兆辉
易俊丰(左)与同事张瑶(中)、杨彩霞(右)在防护服上写下为抗击疫情加油的文字(2月7日,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武汉儿童医院,医护人员抱着患儿准备出院
四川汶川人,邓小丽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奇迹”创造者
“初六一早,我穿着睡衣就偷偷出发了,等赶到火神山工地时,才敢给家里打了第一通电话……”1月30日,河南农民刘光亮只身一人,开车560公里到达武汉,加入了援建火神山的队伍。
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总建筑师、已年近八旬的黄锡璆老人得知火神山建设消息时,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请战书上写道: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
像刘光亮和黄锡璆一样不计生死和报酬前往武汉支援火神山和雷神山抢建的工人还有很多,正是他们星夜兼程、睡工地吃盒饭,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才有了“两座神山”(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
公交、出租和地铁,是城市通勤的基本保障工具。疫情之下,公交司机们仍然坚守岗位,除了加强自身防护,严格落实车辆消毒通风防疫措施外,他们还要成为疫情防御的监督者和劝导者
城市“摆渡人”
虽然我们对于快递员的记忆或许只有5秒。在疫情之下,这些骑手们成为物资配送环节的主力军
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们
还有更多可亲可敬的人,他们被称为城市的“摆渡人”。
他们是公共交通停运后送医生护士上下班的志愿者司机,是冒着被感染风险为居家的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快递员,是日夜值守的社区服务人员和检疫人员,是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
他们用自己在岗位上的坚守,努力支撑起民众生活的基本运转,他们都是抗疫英雄,是白衣战士坚强的后盾,是我们应该记住的人。
志愿者为生病居民送药,她用塑料袋当隔离服。该居民楼内有1例确诊1例死亡
社区工作者
武汉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她不仅是抗疫一线的志愿者,还是方舱医院的播音员
机场检疫人员。2月13日,112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留三亚的湖北旅客乘坐包机返回武汉
环卫工人
村医。重庆忠县,从1月26日至今,村医整天忙不停,他们走进每一户村民家中,给村民测体温、量血压,宣讲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还为居家隔离户消毒、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