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时期的饮食

2020-07-31王化桥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7期
关键词:鸡头米芡实芥菜

文_王化桥

文德,不仅是道德文章,歌舞音乐,更包含饮食文明。

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三分之一的餐馆破产倒闭,重新开工的多数餐馆也惨淡经营。

更重要的是,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很多人在操练厨艺、在社交媒体上大秀美食、大家都更喜欢在家里请客等等,这都将给未来的餐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是,如果乐观估计中国在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前景,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餐饮业和中国人的饮食文明将会出现一次革命,一次真正的文艺复兴。

是文艺复兴,礼乐复兴,是《道德经》所言“乐与饵,过客止”,是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文德,不仅是道德文章,歌舞音乐,更包含饮食文明。

一是因为,中国文化日新月异,善于求新求变,这在饮食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以日本为例,日料来自唐朝的饮食文化,但一千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没接受中国宋朝流行的蒸法、炒法和煲法。甚至日本民间理解的粥,仍是开水泡米饭。再以西餐为例,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汉堡,与洛杉矶的汉堡的味道几无区别,而中国的一省之间,相距一百公里,南京淮扬菜与苏州的差别已是天远地远。

二是因为,中餐有近一万年的文明积淀。中餐的高温长时间烹煮,其实是文明的表现,尤其在疫情流行的背景下,也是健康和卫生的保障。中餐的烹饪和手法,病菌病毒很难入侵人体,高温烹煮其实是餐饮业的高科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这样的餐饮技术就越高级。

三是因为,中国文化善于识小、用大,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人懂得识小、察微。比如耗子屎,这样的下贱之物,在中医里却是一道名为“五灵脂”的良药。再以西餐来对比,西人喜吃牛排,但对于牛的内脏却毫无办法,而中国人对于牛的胃,不同菜系却可以做出几十种美味,广东菜的牛百页、北京的爆肚、川菜火锅的毛肚……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抗疫期间,一场中国、甚至影响世界的饮食革命在沉默中酝酿着。

当然,笔者也有一些散乱的体会,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芥菜:把冬天献给夏天

现在的青少年,不乏失眠、抑郁、便秘之人。其实,首先是坏在饮食习俗上,传统美食中,有一些精妙、廉价的菜品,很多家庭已不会做了,可以重新认识芥菜的一些做法。

北方的大白菜、南方的芥菜是古代中国裁种时间最长、食用最普遍的原产蔬菜。古谚云: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这里的青菜,指的正是芥菜,芥菜的芽可以做冲菜,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芥蒂”——菜籽发酵后成为芥末,中国人食用芥末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礼记》里有记载)。

芥菜的种植容易,叶子疯长,有芽少叶的,便是川人所说的“儿菜”。根用芥菜就是“大头菜”。

90年代末期,四川流行江湖菜,有一道招牌“青菜牛肉干锅”,风靡一时,其中的青菜,是芥菜的叶和茎,常常是锅里的青菜吃完了,牛肉还剩着,于是让服务员加菜。显然,这道菜叫好而不怎么赚钱,一口锅足够四五人吃。所以,这道菜在工业化的餐饮界早已消失。

芥菜叶子贱,老叶一般用来喂猪。其实人吃,也会像猪一样能吃能拉,将老叶子晒干、码盐后放在倒罐里腌制,春天开坛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鲜味和香味,这是四川人常吃的冬菜。

《本草纲目》云芥菜:利气温中,解毒消肿,开胃消食,温中利气,明目利膈……尤为重要的防治便秘。

四川的冬菜,南充和资阳的较为知名,大型超市都可以买到。几元钱的冬菜,用水泡开后一大桶,温开水多次漂洗至无渣,细切如丝,以猪肉半斤切末,加以豆瓣、料酒大火炒熟后,加入冬菜,水气炒干即可。

这样炒出来一大盆,夏天放冰箱里,可吃一个月,甚至一夏天。可佐餐,可下酒,可下面条,也可包饺子,还可以用来炒制其它蔬菜如黄瓜、苦瓜等。

把冬天的芥菜,做成夏天的一道美食,这正是中国人的阴阳转化之道。

二、芡实:吃了五谷想六谷

王夫之将堰塘之水称为“义胜之水”,意思是,它只有益处无害处。而长江、黄河等则是义害相伴之水。

大禹治水,正是“制水以义”,新中国“敢叫日月换新天”,大修八万多座水库,正是一代伟人继承的“禹王心法”,此为千圣相传的秘密心法。

90年代以前,江南、蜀地农村的堰塘里多有“鸡脑壳”。大凡开有野莲花一样花朵的水下,一定会有“鸡脑壳”,这是一种莲科植物,江南人称“鸡头米”和“乌头”,叶子比莲叶小一些,果实长在比菱角深一些的水底,我们小时候游泳,有时脚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入水一捞,一串“鸡脑壳”带着泥浆就有可能被提出水面,于是大人小孩便疯抢,其形状和大小极像一只鸡的脑袋,表面有刺,拿回家,一家人就等着享用一顿难得的美食。

把“鸡脑壳”剥开,一粒粒青褐色的珠子破茧而出,用水煮熟后,小孩可以放在口袋里当零食,没事就剥一粒丢进嘴里,白色的果肉弹牙,入鼻有一股类似于桂花的香气,但果壳硬,小孩很难剥开,常常要用石头敲。

这是古代中国人食用极为普遍的一种食物,《周礼》中记载为“芡”,也就是八宝粥里包含的“芡实”,《本草纲目》中记载:“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

江南、尤其太湖地区盛产芡实,尤以苏州南塘的鸡头米又大又香,最为知名,这几年,每到夏末立秋时节,苏州城就会有农家出售剥好的新鲜鸡头米。在当地购买,价钱并不昂贵,四十多元一斤。

立秋之后的八月中下旬,新鲜的鸡头米就上市了。新鲜的鸡头米做菜,可甜可咸,可荤可素,煲牛腩味道尤其鲜美,也可和山药一起煨土鸡。

中医的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壮健,它的意义还在于调整被炎夏所消耗的脾胃功能。而新鲜的鸡头米做甜食,更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俗语言:吃了五谷想六谷。所说的正是芡实。

猜你喜欢

鸡头米芡实芥菜
不同芥菜品种(系)对镉胁迫的响应
一碗鸡头米
苏州美食名片
佳蔬良药话芥菜
秋补食疗话芡实
一颗鸡头米的故事
秋深进补前芡实先蹚路
种子在黑暗中能发芽吗
芡实药膳4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