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区燕麦草引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2020-07-31冷若凌梁得政周国栋杨磊任宏远马睿
冷若凌,梁得政,周国栋,杨磊,任宏远,马睿
(1.临夏州农业科学院,甘肃 临夏 731100;2.临夏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甘肃 临夏 731100)
临夏州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分布着高寒阴湿、干旱半干旱、川塬灌区等三种类型,牧草种类多样,畜牧业是当地农户的主要支柱产业,尤其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国家、省、州大力实施畜牧业良种繁育、饲草基地建设、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等项目,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临夏州虽然说是草地面积大,草种类较多,但是可利用的牧草面积、种类都较少。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改饲政策的实施,粮饲兼用型玉米、甜高粱等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再加之对部分玉米秸秆进行柔丝打包后,销售给养殖场或者合作社,不仅解决了部分饲草料短缺的问题,也有利于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是与当前畜牧业发展速度相比,优质饲草供应缺乏,如紫花苜蓿、燕麦草都是通过外地购买,成本较高,因此,作为养殖场或者合作社,异地取材的饲养方式养殖效益比较较低。
燕麦草是禾本科优质的牧草之一,隶属于禾本科燕麦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带稃型和裸粒型两个大类型。燕麦草因其适应区域多、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耐盐碱性,分布范围较广,在世界八大禾谷类作物中,总产量排列第五位。燕麦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钙、铁等微量元素,有极高的饲用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燕麦在我国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尤其是遍及各山区、高原,种植面积达120万公顷,是高寒冷凉地区重要的饲草料作物。本文主要通过在临夏州引进燕麦草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并对其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指标进行观察、鉴定和评定,筛选出适宜临夏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草新品种,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饲草资源,着力推动临夏州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临夏县北塬乡前石村临夏州农科院试验站院内,平均海拔为1980m,属温带半湿润气候,为川塬灌区,年均日照时数为2323.5h,日照率52%;年平均气温5.9℃,年平均无霜期为148d,年均降水量630.6mm,年均蒸发量为541.9mm;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豆科作物,其他水肥条件统一管理。
1.2 参试品种
该试验选取参试燕麦品种7个,分别为坝燕6号、定引1号、百燕7号、冀张燕5号、定燕2号、塔娜和沃肯,其中前5个国内品种,后2个为国外品种。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小区面积20m2,行距20cm,设3个重复,播深3~4cm,小区播量359.8g。
2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3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生育期
通过对7个引进的燕麦新品种的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显示7个参试品种于4月25日播种,15d以后出苗,生育期在122-127d之间。
表1 7个燕麦品种的物候期统计表
表2 参试燕麦品种的抗逆性调查统计
3.2 生物产量测定情况
7个燕麦草处于灌浆期时,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m2测其生物产量,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参试燕麦品种灌浆期生物产量测定
结果表明,7个参试的燕麦新品种均能在临夏县北塬乡川塬灌区较好的生长,均能完成生育期。7个燕麦草品种株高均在90cm以上,亩产鲜草均在2400kg以上,亩产干草均在700kg以上,鲜干比在3.19~3.84。其中,定燕2号株高为168.5cm,亩产鲜草4522.63kg,干草1153.66kg,鲜干比3.72,叶量比较丰富,表现出较好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适合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在加工利用方式上,种植面积较小,交通便利,直接青饲;种植面积较大,为冬春季节家畜补饲所用,直接制作成青干草,燕麦草在抽穗期进行刈割,晾晒后直接打捆;为了有效的保存养分或者提高利用率,可以选择青贮,在青贮的时候,可以和豆科牧草进行混合青贮,适当添加青贮发酵剂和玉米面粉,提高青贮效果和家畜适口性。
临夏州气候类型多样,主要由高寒阴湿区、川塬灌区、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其中高寒阴湿区、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丰富,高寒阴湿区土地土地面积少、光照不充分,不适宜长日照作物种植,而干旱半旱区因环境条件差、降雨不足,农业种植效益较差,因此,造成上述两个区域群众贫困面比较大,大多依靠传统的养殖业维持生计,有传统种植燕麦草作为牛羊饲料的习惯。因此,建议今后在优质牧草引种过程中,充分考虑临夏州不同气候特点,引进筛选特定气候条件下的优良牧草品种,通过栽培方式和加工利用方式研究,逐步提高牧草的产草量,增加家畜饲养量,提高农户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