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建构思想探析

2020-07-30窦改霞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主体责任公平正义以人为本

摘要:社会保障是民生大事。我们国家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审视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建构思想,对新时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启示,另一方面为实现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

关键词:以人为本;主体责任;公平正义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系统全面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但关于社会主义的构建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经典著作和文章中,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其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理论,在这些理论中就涵盖了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保障的建设思想,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个体应当也顺应社会形态的发展,由孤立片面的发展向全面发展演变。基于此,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人类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后的阶段,在这样的社会,人必将是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它的实现前提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整个社会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这是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所做的物质前提--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物质基础坚实,才能建立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覆盖全面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保障的基本价值标准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实际劳动所获与他们实际创造的劳动产品的价值相差甚远,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剩余的那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吞占。对工人阶级而言分配的公平正义无从谈起。就马克思的表述而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需要从三个角度去保障公平。第一,保障的范围要具有公平性。不区分保障对象的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等。一切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在家庭或个人因疾病,养老,生育,失业,工伤等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时,都有获得国家社会保障的权利。第二,保障过程要顾及公平性。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免于陷入生活风险之中,并未其提供了各种生活保障,保障了社会成员的大后方,使社会成员处于社会相同起跑线,并使弱势群体也具有社会竞争力。第三,保障结果强调公平性。社会保障的意义就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助,实现资源的再分配,进而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最终削弱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了著名的“六项扣除理论”,该理论详细阐述了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即需要在工人阶级创造的社会总产品中进行两次扣除:“第一,补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的后备金等。”对于剩余的社会总产品在进行分配之前,还要扣除:“第一,一般性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第三,用来为劳动者设立基金等。”以上两次扣除,第一次是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初次分配,第二次是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再分配,显而易见,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中的基金来源是社会成员共同创造的,这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基金需要单位缴纳统筹账户以进行社会统筹是相契合的。

四、国家必须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马克思的构想中,共产主义的社会管理一定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国家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胜利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权就必须由无产阶级掌握。毫无疑问社会保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国家制度,那么只有由国家或政府强制实施,才能确保社会保障体系内外的公平性与合法性。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述过“由国家对工人阶级的生产资料进行分配,并负责照管丧失劳动能力个体的基本生活,例如实行免费教育等”。还有马克思在“六项扣除学说”中说道,“应该把资本主义所有生产资料夺过来,并把它们作为社会公共财产,成为社会资金”,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集中财富对特定需要的群体进行补偿。这些操作都必须由国家经手并实施,只有这样,不论是社会救助还是社会福利,才能确保公平正义,发挥社会保障应有的价值。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建设的思想虽然产生得早,但它的价值并未被时代发展所掩盖,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的理论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它的内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将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同时要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建设的理论,在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同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不断实现马克思的中国化,建立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詹小娟.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6]尧婕,王红光.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6,14(1):12-14.

[7]汪连杰.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J].经济学家,2018(6):21-27.

[8]席恒.新时代、新社保与新政策—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40(1):24-30.

[9]郑功成.全面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6):8-14.

[10]林闽钢. 以“美好生活”为核心的新时代社会保障论纲[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40(3):32-34.

[11]丁建定. 试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思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3):80-82.

作者简介:窦改霞(1996.1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主体责任公平正义以人为本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学院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的问题刍议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互联网负面内容治理需各方合力共举
朱前鸿 刘伟: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
浅析如何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检查
高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内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