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提升

2020-07-30李巍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教育信息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它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地发展,信息化影响着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成为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教育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综合素养,担当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1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

1.1信息源的扩展挑战教师话语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除了课外读物以及旁人的科普外,其余的都来自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极少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质疑与挑战。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一些学生接收信息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要迅速,接收的内容也更丰富。对学生而言,接收信息的渠道除了课本与教师,又多了一种选择——互联网。

1.2信息的多样化增加了教师引导学生的难度

新媒体具有极强的便捷性以及开放性,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造成一定消极影响。此外,因网络监管存在漏洞,新媒体上充斥着大量低俗、暴力、诋毁及色情的垃圾信息,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形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难度,进而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弱化。

1.3负面信息动摇教师信念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会发挥真正的效果,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在信息鱼龙混杂的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也有可能被错误信息入侵洗脑,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教育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提高素养的对策

2.1增强职业自信心,提高责任意识

思政课以及思政课教师受到了党和国家的空前重视,国家政策层面的大环境越来越好,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摒弃思政课不受重视,思政课教师没有前途的陈旧观念,增强自身职业自信心与自豪感,相信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拥有光明前景。同时,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望,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不断增强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在一线教学工作中,发挥出思政课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提高责任意识,做“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教师。

2.2全面学习,完善知识体系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虽然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被打破,但是学生在海量的知识、信息中依然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碎片化知识、信息海洋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一些重大的政治话题以及敏感话题进行深刻剖析,能够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说服学生。反之,如果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理论功底薄弱,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遇到某些现实问题时不仅讲不透而且自己也是模棱两可,其教学必然是苍白无力,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与信服。其次,思政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综合性突出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不仅涉及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涉及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思政课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必须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丰富的、跨学科的知识,做到既“专”又“博”,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找到相关领域的知识,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有相关领域专业性地应对,并能做到旁征博引,从各个角度说理,让学生对老师的学识产生信服感和敬佩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作为思政教师,有义务、有责任率先学习、领会党的最新精神、最新理论成果、最新思想,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精神、理论成果等融入教育教学中,及时通过课堂宣讲、课后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

2.3与时俱进,提高信息化素养

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学习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促进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首先,要有信息筛选的能力。教育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虽然网络化学习具有灵活性、可选择性等优势,但这种学习使知识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快速搜索、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搭建起具有完整性、逻辑性的知识框架体系供学生学习,筛选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路径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路径。其次,要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推广与普及,思政课教师必须学会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熟练使用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提高思政课课堂的互动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辅相成,课内课外教学相融相通;根据平台的数据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等等。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信息再加工的技术能力,包括对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加工、剪辑、再创造的技术处理能力,也包括能够拍摄、制作微视频、微课、慕课等原创视频的技术能力。

结语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脉搏,努力完善自我,對标高水平,探索新知识,提高新能力,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一批批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担当起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洪惠敏.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探索[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

[2]肖寒.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4).

作者简介:李巍(1969--) 男,江苏徐州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哲学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教师素养教育信息化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师生问答细节的教育思考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