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专业成长:家班共育视角下的思考

2020-07-30印锦松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7期
关键词:专业化成长看见

[摘要] 家班共育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应有共同的育人信念,同心同向,建立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沟通功能,实现家校资源的互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教育管理,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响应家长的心理期待;同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多维互动,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最终,家班共育搭建了家校沟通的平台,提高家长的合作素养,帮助学生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也促使班主任不断反思,专业实践,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拓宽班主任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家班共育;看见;专业化成长

人本为先,人是学校的主体;乐业为天,爱是班级的灵魂。立德树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本在于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关键在于“看见”,唯有真心、专心、用心“看见”学生、家长,才能凝聚成共情共力的教育共同体,成全学生生命的成长,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一、基点:“看见”伙伴,携手家班育人

家长与教师有修得同船渡的缘分,其连接点在于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聚焦于学生生命的成长。家长和教师以真诚的合作态度、高度的教育自觉,关注学生的成人成才,达成思想上的共识,家班合作才会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共享、共生家班育人的成果。

1.同心同向,让伙伴关系建起来

同心是思想或认识一致或者指共同的心愿,同向是朝相同的方向一起走。本文中同心同向是指在家班共育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有着共同的育人信念目标——学生的生命成长,家班双方处在同一场域,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凝成一股教育合力,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一起努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此,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家班合作,不能错误地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情,家长只需做好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家长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向老师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双方应意识到家班合作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发展,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合作的障碍,定位不能“錯位”,更不能“缺位”。家班合作,就如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只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心同向,消除分歧,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

2.你言我语,让沟通经线动起来

无论是家长“望子成龙”,还是教师“盼生成才”,双方在培养对象教育目的上,有着共同的愿景、高度的认同感、统一的契合点,这就结成了牢固的共育同盟。

每学期,我都与家长们约定,提供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让家里的好孩子和学校里的好学生融为一体。枫妈妈发来短信:

老师,枫玩“王者荣耀”这个游戏三年了,段位很高,他感到很有“自豪感”“成就感”,作为家长我们很苦恼,多种办法也阻止不了他。也正因为如此,他考到了这所学校。可是自从进入咱们班后,在您两年不厌其烦地说“人都是输给了自己,要么甘心堕落,要么自我妥协,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不归,还好,一切还不算晚”的话语激励下,他逐渐控制住了游戏瘾,他说不想两年后让后悔再次重演。作为家长,我很欣慰,万分感激老师。

家班基于契合点,看见了合作伙伴,就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的互补、互动、互助,为学生的成长插上有力的翅膀。

二、重点:“看见”家长,回应心理期待

1.合理安排,让家长参与进来

据调查,家班合作中家长缺席活动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家校活动的开展时间与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家长难以参与。学校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尽可能协调安排,满足家长的意愿和需求。以我班为例,大部分家长在服装厂、机械厂工作,更多的家长希望将家长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日,这样他们就有时间参与活动。确有需要教育情境的家校活动(如家长进课堂等)开展的具体时间,经家长商议后,可由家长委员会决定。班主任既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也要听取家长的合理诉求,换位思考,收获的是家长的感激和认同,这样更能促进家班合作的有效融合,形成同向同力的家班共同体。

2.专业指导,让家长强起来

由于我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学校中新市民子女较多,家长因忙于生计而奔波,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有部分家长苦于自身水平较低、教育方法欠缺,不知如何表达爱,如何破解困境,因此学校的指导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有渴望的需求,在教育上,家长和教师处于同一战线,此时学校应开设家长教育指导系列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组织专家讲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发掘不同群体身上的教育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地对家长进行熏陶。如寻找学生中的好榜样,进行学习方法的介绍;请进步明显的同学父母分享如何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请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家长从健康知识等角度“现身说法”;请特级教师、班主任分享教育学生的方法和窍门;充分利用学校“千师进万家”的家访机会,面对面沟通,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等。这些鲜活的案例编辑为微视频、抖音等各种形式,发送到班级群、朋友圈,家长、学生和老师随时点播浏览,提高了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还能群策群力、共商班事,可谓一举多得。站在家长角度思考并“看见”家长的需求,以平等合作的姿态交往并真诚指导,教师要付出更多一点的尊重与体谅、更多一点的关爱和成全。

3.提供平台,让家长忙起来

家班合作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比如,邀请家长走进课堂、食堂、宿舍、实训场所等,参与、体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与可能。

家长资源就是专家资源。如在特殊日子的仪式上,我会尽可能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创造向家长借力的机会。元旦联欢活动中,请家长参与指导学生包饺子;社团活动展示中,请家长帮忙租借服装、化妆,并为获奖选手颁奖;紧急疏散演练中,请做消防工作的家长帮忙组织进行消防安全演示,指导使用灭火器;成人礼上,请家长为学生着成人礼服,佩戴成人纪念章,发放《宪法》,携手一起跨越成人门……让家长各显其能,分享活动照片,收获教育的“红利”,沉浸在与孩子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中。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乐于参与班级的多彩活动,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并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出力,学生们也在和谐的家校氛围中更加自信、阳光。

三、熔点:“看见”学生,关注生命成长

1.定格美好,将关爱亮出来

校园日常生活中,处处皆美景。教师要常怀积极的教育情怀,随身带好“放大镜”,善于捕捉师生间看似平凡但真情流溢的亮点、闪光点,及时将关爱亮出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用“美篇”“抖音”等App记录班级生活、节日活动、主题活动等。在抓拍过程中,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与情感需求,看见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潜力,看见每个学生的努力与成长。

小魏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但在每学期的校政实践活动时总是那么认真负责,车的尾部永远在一条直线上,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扬州市“百校行”检查中,受到高度赞扬。我及时记录下了这一美好时刻,与同学们分享,向家长们发布。“多有责任心的孩子啊”“为小魏同学点赞”……家长们既看见孩子成长的点滴,也看见了教师真挚的关爱,更看见了学校育人工作的落地生根。在班主任的带动下,家长们纷纷拿起相机,充当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拍客,双方用“美好的瞬间”进行互动,鲜活的场景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镜头前绽放,在美好的定格中感悟来自父母与老师的关爱,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断自我激励。

2.多维互动,让评价暖起来

家校沟通过程中,我会更加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常态化评价,将与家长的单线联系变成多维互动,在立体沟通中传递温度。我喜欢称呼学生们为我的孩子们,实现语言的反转,其实更是一种身份的反转、心理的反转,没有一个家长不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希望,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评价会更加积极正向。

班级博客中,在“每日心语”栏目我喜欢用文字表达孩子们的成长状态:小枫今日的字迹比昨天工整了许多,孩子,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并贴上照片;小进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你奉献、乐于助人的样子真帅,为你点赞;果果,老师很想向你父母发个喜报夸夸你的进步,你认为自己最近这一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呢?和大家一起分享呗……

“宝贝,加油”栏目中,家长們记录下了成长中孩子们的精彩:节假日回家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女生帮奶奶梳梳头,男生陪爷爷唠唠嗑,老人露出了久违的慈祥;在紧张的对口高考联盟考试中,成绩退步了,孩子伤心不已,小燕爸爸说:“孩子,不要难过!你赢,我们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们陪你东山再起!”看到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一种希望、一种激励;孩子们的生日会上,没有一张干净的脸,却有一张张盛开的笑脸,歌声或许不太悦耳,但年华却可以如花烂漫……

除了班级博客,我们的评价平台还搭建在微信群、QQ群中,既有显性的沟通,也有无言的效果。我喜欢和家长、孩子们共读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写给成长中宝贝的一封信,分享快乐、共话成长。“看见”学生并让学生“看见”,表达着我对每个学生的了解与尊重、肯定与期望。

四、质点:“看见”价值,追求共育成效

1.家班育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班协同育人过程中,家长、教师、班主任要始终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考虑,尊重学生成长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的选择,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言行的观察、成员交流以及倾听学生心声等方式,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家长、班主任都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家校共育指导,帮助每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做最好的自己,积极健康幸福地成长,成为新时代有为青年。

2.家班育人提高了家长的合作素养

由过去的学生进了校门,教育责任全部落在学校班主任身上的现状,到现在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主动为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建言献策,家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合作意识,形成了教育同盟军。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进行培训,丰富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的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3.家班育人推动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面对来自不同家庭、教育背景和心理品质等多种因素的学生和家长,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班主任,是促进和改善家班合作的关键,这也使得新时代班主任要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怀和积极的心理素质,深入研究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良好的公共关系和沟通技巧,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引导班主任专业实践,从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家班合作的要求与出发点;助力成长,是新时代家班合作的共同目的与价值追求;家班共育,是连接出发点与目的地的桥梁。用心“看见”,形成“爱的抱抱团”,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会越走越远,家班育人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高!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积极教育视角下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hkykt07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淑云.新班主任开展家班合作的策略分析[J].江苏教育,2017(95):16-18.

[2]郭中凯,章亚希.“家班合作”中的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22):20-23.

[3]杨海维.巧用新媒体,破解家班合作“越位”与“缺位”[J].基础教育论坛,2018(27):54-56.

[4]朱相娟.家校协作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J].人民教育,2018(20):62-64.

[5]韩婷.家校共育 助力成长——家班共育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9(8):22-23.

[6]魏同玉.家校共同体共育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02.

[7]吴晗清,赵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现状及可能的改变:来自家长的声音[J].当代教育论坛,2020(1):80-86.

印锦松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学工处副主任,讲师。曾荣获扬州市“百优十佳”班主任、高邮市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专业化成长看见
促进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探索
“看见”的力量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立足小片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Facebook:人工智能让盲人参与社交“看见”图片
关于制约幼师专业化成长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重新“看见”你
一款可以帮助盲人“看见”的墨镜
立足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