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数字资源,让语文课堂富有诗意

2020-07-30张慧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话语诗意尝试

张慧

数字资源指的是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辅助,以数字的形式发布、存取并利用的数据总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尝试利用各种数字资源进行辅助教学,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情趣,具有诗意,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提升学习效率。

一、搜索资源,延伸阅读广度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所接触的资源主要是课本,课本所选的都是精华,但是同时却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面,若要讓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提升语感,就要促使学生展开资料搜索,获得更多的资料。鼓励学生在课本所读主题的基础上展开自主搜索,寻找同主题的作品,拓展阅读的广度;又或者搜索作者的创作背景、专家的赏析类文本等,这能让学生提升阅读的深度。

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为了对学生进行诗意的引领,促使其更好地展开学习,要鼓励学生进入到网络中展开自主搜索活动。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数字故宫”,进入到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中,在家中也能欣赏文物、了解历史故事。此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了解的故宫和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看看组织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转换成文字表达出来;其次要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和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有关的作品。如阅读叶圣陶的名著《苏州园林》,并上网搜索一下苏州有哪些经典的园林,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此时还要鼓励学生对比一下,看看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再对照文章进行思考,看看这两篇文章在介绍景物的时候使用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在尝试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同时也使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让自己的语文知识更为扎实。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运用学到的方法介绍某个建筑物。

在数字资源的辅助下,学生能更轻松地搜索到各种有用的素材,其知识视野会得以拓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推荐其搜索适合其阅读的作品。这样的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情趣,学生更好地展开自主阅读,进入到具有诗意的语文课堂。

二、在线互动,益于个性指导

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能将学生的话语转换为可用的数字资源,促使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从他人的话语中获得启迪,进而获得更多的感悟。教师也可以随时关心学生的交流话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促使学生获得启迪。

学习《黄山奇石》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讨论,说说作品如何展现黄山奇石的特点。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在线互动,诉说了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认为:“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各种不同样子的石头比喻成了人们熟悉的事物,让表述更为形象化。”有学生尝试总结:“我觉得在文章中要用更多的比喻,这样文章就更生动。”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要适当地使用,避免过多过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要给予其个性指导,对过于依赖比喻手法的学生,要鼓励其展开积极阅读,尝试改写文章,增加其中的比喻手法,并思考这样是否真的让文章更美。学生在语言实践后总结认为:“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适当使用比喻能画龙点睛,但是用得太多给人堆砌辞藻的感觉,反而不好。”这样的话就将学生的话语转化成了有用的数字资源,抓住了学生的学情,对其进行了诗意的指导,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线聊天工具能让学生随时进行沟通,将自己的话语转化成数字资源,在网络上进行沟通。这样能让学生投入到更轻松的自主交流中,学生的交流效果会更好。同时,这样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话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感悟,体会到语文课堂的诗意。

三、搭建平台,展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能力,小学生的社会接触面不广,所以创新思维能力有所不足。此时要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转化成数字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能从他人上传的数字资源中获得启迪,让自己的思路变得更清晰。

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后组织学生展开自主上网搜索的活动,了解一下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抗日英雄,他们做出了怎样的牺牲,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对抗日英雄的赞美。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上,引导其进行学科融合,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作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活动中,有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于是就为抗日英雄创作了一首诗歌,并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展现了出来。还有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他选择了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讲述抗日英雄的故事,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用历史的眼光入手进行分析,介绍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了我国抗日战争为何最终会获得胜利。每一个学生都将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融入到了作品中,结合创新思维展开思考,让自己的作品形式更新颖,内容更独特。学生在相互交流后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启迪,创作出了更新颖的作品。

在搭建平台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上传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要引导学生基于学科融合的思想,将历史、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和语文学科整合在一起,搜索更多相关的数字资源,整合设计出更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

四、设置专题,开展深度探究

网络上有大量的数字资源,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可用资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专题探讨的活动,尝试进行深度研究,围绕某主题进行资料搜索,并尝试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落花生》后,组织学生展开专题学习活动,以“如何写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文章”为主题,展开自主探究的活动。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诗意地解读作品,如果能引入多媒体展现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更多同类型的作品,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进入到情境中,展开诗意的学习。学生围绕该专题展开了自主探究的活动,尝试总结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让作品富有哲理性,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寻常的事物中获得启迪,将其和人类的品德、思想等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创作。”还有学生从创作手法上入手进行思考:“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观察生活,而且不是简单的观察,要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想法写入到文章中,文字自然就富有哲理性了。”此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思考如何将总结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尝试写一篇具有哲理性的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力要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专题活动实际上就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围绕相关的主题自主搜索数字资源,设计活动项目,完成探究主题,这样就能提升自己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数字资源,则能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引领其进入自主探究中,促使学生展开互动对话,更好地解读作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能更好地构筑诗意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小学(226010)

猜你喜欢

话语诗意尝试
画与理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