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及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2020-07-30

南方周末 2020-07-30
关键词:调研责任企业

为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行业规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行业的社会责任敏感性三个维度,选定、增设了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和汽车四个行业榜单,对该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行业榜单的评价指标在沿袭总榜单责任治理、经济责任、公平运营、产品与消费者、环境责任、员工责任和公益慈善七大指标模块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征二级指标和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以便更好衡量它们的行业特色社会责任议题。

2019年房地产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房地产行业正面临转型,不论是从政策调控、居民需求还是企业风险应对来看,谋求高质量发展要求空前迫切。能满足多元利益相关方需求,社会责任表现越优秀的企业,越有可能在未来环境下获得发展韧性和持续动力。

2019年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调研聚焦中国房地产上市50强房企的社会责任表现。经调研分析,50家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42.59分(百分制),50分以上的企业17家,60分以上6家。在本次调研中,有企业因为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一票否决”,未被纳入本次评价。

1.销售业绩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较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1%;销售金额增长6.5%,比上年低1.5个百分点。受调研企业遵循行业整体趋势,利润和销售面积增长仍高于全国同期增幅。受调研企业销售面积总和约6.63亿平方米,占2019年全国总销售面积近4成;平均利润增长率为33.09%,销售面积平均增速为21.63%,行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2.合规问题仍然突出,促进供应链履责任重道远

调研显示,94%企业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但仍有42%企业(包括分子公司)因为合规问题受到监管部门处罚;58%企业建立了反腐败制度,有10%的企业因为贪腐问题被媒体曝光。38%企业陈述了在供应链中开展反腐、环境、安全等责任审查,但多数企业未建立明确制度、实施量化考核。

3.工程安全与质量问题多发,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到位

房地产企业的消费者责任包括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负责任营销、保护客户隐私等。从调研结果来看,8成企业建立了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产品品质检测标准,但有68%的企业在2019年发生了产品质量相关的负面事件,50%的企业(包含其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现场发生了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

56%的企业建立了负责任营销相关制度,但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发布的2019年房地产业投诉数据,15325例房地产行业投诉中,6成以上为合同类投诉,其中销售欺诈、虚假宣传是投诉热点。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成为重要议题。调研显示,仅36%的企业建立了隐私保护相关制度。

4.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监管倒推企业提升绿色意识

房地产所在的建筑行业一直以来是高能耗、城市垃圾生产大户。受调研企业仅34%建立了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68%的企业统计了碳排放,但仅4家制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文制度和举措。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是衡量房企绿色产品研发能力的有效指标。调研显示,72%的企业实施绿色建筑认证,认证绿色项目超过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有9家,碧桂园、恒大、世茂三家企业超过3000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交所上市的房企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温室气体排放、资源消耗、废弃物管理等)普遍优于A股上市房企。2019年12月港交所新规对环境披露要求越发严格,推动企业重视环境管理和信息披露。

5.促进就业和体面工作,企业应担更多责任

房地产是提供和拉动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之一。调研50家房企雇佣员工总数超过150万人,平均增速为16.11%;有30%的企业员工数有所减少。自2019年以来,房地产企业降薪、裁员动作不断,在薪酬和人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如何公正透明、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需注意的问题。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居全球第一,但女性职场晋升机会、薪酬整体低于男性。管理层女性占比被看作衡量企业是否推动职场性别平等的指标之一。调研发现,仅4成企业披露该指标,管理层女性占比超过30%(OECD国家平均水平22.3%)的企业有4家,为世茂、金茂、蓝光发展、龙湖。

90%受调研企业建立了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制度或举措,但对促进供应链劳工安全与健康,企业仍做得不够。仅46%的企业面向供应商、承包商开展安全培训;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受调研企业(包括分子公司、承包商)施工现场伤亡人数超过70人。

6.公益捐款捐物贡献多,需探索更可持续模式

调研显示,2019年50家企业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超过120亿元,其中公益投入占净利润比例超过1%的企业有24家;60%的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其精准扶贫投入和举措,仍以捐款捐物为主,但已有企业开始通过劳动技能培训、稳定销售渠道、产业合作模式,激活贫困地区发展动力。86%的受调研企业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赠额度超过12亿。

7.社会责任管理形式大于内容,责任融入组织需更开阔眼光

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如何满足众多利益相关方利益的过程,包括企业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建立、实现目标。调研显示,72%的企业设置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或专职人员,28%的企业建立有高层管理者参与的社会责任领导小组,26%的企业形成社会责任规划。但从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与社会问题结合度来看,房地产企业责任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需要摆脱公益慈善观点,从利益相关方的利益、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变革创新角度出发,找到自身业绩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作出更多具体改变。

2019年互联网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2019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25周年,在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网信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64.5%,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和国民生活的影响更加凸显。影响越大,责任越大。无论是监管要求还是公众期望,对互联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都更加强烈,然而与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速度相比,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亟待提升。本次调研聚焦50家头部互联网企业2019年的社会责任表现,评价显示互联网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35.71分(百分制),其中12家企业的得分达到“及格”以上水平。

1.经济成长性好,上市企业市值普遍增长

201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互联网企业依然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上市企业在境内外的总市值达11.12万亿人民币,较2018年底增长40.8%,创历史新高。在本次评价中,有46%的企业的净利润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有17家企业的利润增速超过了50%。除直接经济贡献外,互联网企业在税收和就业方面的贡献也值得关注,54%的企业2019年雇员数量实现了增长,64%的企业缴纳的税费实现增长。

2.重视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网络治理成效亟待提升

伴随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企业合规意识的提升,头部互联网行业开始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重视强化合规管理。本次调研中,所有企业都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96%的企业建立了反腐败和反商业贿赂的制度举措,74%的企业明确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举措。

但另一方面,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之间仍有距离,互联网企业的网络治理成效亟待提升。本次调研中,超过42%的企业发生了“网络空间治理或平台责任缺失事件”,被监管部门处罚或通报批评。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具有的平台治理责任,缺乏对平台上交易双方或参与各方的履责约束,尽管自身合规体系建设相对完善,但是平台上的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

3.用户隐私政策透明度提升,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应有更大作为

2019年以来,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以及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监督活动的持续展开,互联网企业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表现逐步改善,隐私政策的透明度大幅提升。本次调研中,86%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官方网站中都清晰载明了其隐私政策,对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等规则进行阐述;82%的企业建立了消费者争端解决机制。

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责任不仅表现在隐私保护、投诉管理等基础责任方面,更高的要求是推进信息无障碍、消除数字鸿沟,让更多群体平等享有数字服务的机会,在这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本次调研中,仅16%的企业说明了其在推进信息无障碍方面的制度举措,72%的企业没有披露有关消除数字鸿沟的议题信息。

4.重视员工福利和培训投入,需关注员工长期发展

在员工责任方面,互联网企业普遍表现较好,这体现在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重视员工福利和培训投入。本次调研中,所有企业都建立了员工培训制度和员工关怀举措,个别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福利甚至扩展到员工家属,其中,44%的企业明确披露了员工福利投入金额,38%的企业披露了员工培训时长。但是,员工权益保障和成长支持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除了福利和培训投入外,互联网企业更应在日常管理中关注员工权益,2019年的网络热词“996”引起了社会对员工权益的讨论。

5.环保意识突出,志愿服务精细化水平需提升

与传统的生产制造企业相比,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互联网企业对资源环境的伤害较少,而且互联网企业在倡导绿色办公、绿色消费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本次调研中,62%的企业有对于可持续办公的倡议和举措,52%的企业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互联网企业在公益方面的表现也较为突出,42%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基金会或专项公益基金。但是在志愿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比如对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给予明确的制度支持,对员工志愿者人数、服务时长等进行量化管理。

6.责任管理水平仍需加强,深化对平台影响的系统识别

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既与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相连,又具有自身的专业性要求。本次调研中,超过60%的企业没有建立社会责任组织体系和专项制度,90%以上的企业未开展专门的社会责任知识培训,但60%的企业进行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这反映出,对于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很多企业仍停留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层面,没有开展更深入的制度建设和知识管理。

识别自身的社会影响是企业界定履责边界、预防社会环境风险的必要步骤,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这一步骤尤为重要。本次调研中,52%的企业未有效识别和管理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另外48%的企业虽然对自身影响有识别,但仍然缺乏对平台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的系统认识和管理。

2019年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2019年,银行金融机构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资源配置、平衡市场发展效率与安全、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银行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血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次榜单共调研50家大中型银行,被调研银行社会责任平均得分为43.31分(百分制),仅有7家银行达到及格分数。

1.总体效益稳中有升,金融科技带来新动能

2019年,我国银行业由重视“量”的高速增长逐步向重视“质”的增长转变,总体效益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上榜企业中,48%的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超10%,50%的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超10%;74%的企业缴纳税费总额实现了增长;截至2019年底,80%的企业雇员总数比2018年上升。各项指标表明受调研银行仍在持续成长。

同时金融科技成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上榜企业中,2019年,8%的企业金融科技投入超10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10家企业金融科技投入超过年度营业收入的2%。各大银行通过智能服务解放繁琐的前台人工,用科学的风控数据模型代替传统风控模式,金融科技已逐步渗透到业务运营之中,成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2.重视合规体系建设,但违规行为仍大量出现

2019年,银行业的“严监管”政策进一步加强巩固,据银保监会网站披露信息统计,2019年全年共开出1531张罚单和8.08亿的罚款,严监管的政策约束银行业迈向稳健发展。上榜企业中,94%的企业公开披露了合规体系,但只有24%的企业在2019年开展了守法合规培训,其中18%的企业年度守法合规培训超过100次;46%的企业开展了反洗钱培训。

但是,银行业的合规运营能力仍需加强,在2019年,4%的企业发生了贪腐事件,68%的企业因合规问题被监管当局处罚或通报。从被罚原因来看,银行业存在影子银行、违规担保、贷款实际用途管控不严格、授信业务违规、内控管理缺失等问题。

3.重视消费者基本权益,但忽视数据隐私保护

2019年,银行业继续通过完善流程、保障资源投入等措施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在上榜企业中,42%的企业客户满意度在99%以上,70%的企业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其中56%的企业年度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超过1000次,但仍有4%的企业出现了产品与服务虚假宣传被处罚的情况。

数据已经成为银行业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安全已成为银行安全保障核心,银行业机构涉及众多业务敏感数据,面临着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上榜企业中,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仅有56%的企业披露了消费者数据保护方面的制度和相关举措。据银保监会公开信息统计,2019年有3家银行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处罚。

4.以绿色金融为抓手,带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9年,银行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战略决策及日常业务,开展电子化、线上化、无纸化的业务。在上榜企业中,14%的企业制定了绿色银行发展战略,46%的企业有引导客户绿色消费的长期措施,28%的企业电子银行业务量占比超95%。

银行金融机构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推出一系列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在上榜企业中,90%的企业制定了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其中,42%的企业2019年绿色信贷余额超10万亿元,24%的企业在2019年募集绿色债券超20亿元。

5.重视履行员工责任,性别平等有待提高

银行金融机构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福利,上榜企业均建立了完整的员工培训发展计划,2019年,64%的企业员工人均培训超10小时,80%的企业年度员工福利人均投入超1万元;在性别平等方面,36%的上榜企业女性高管比例超25%,说明银行业在女性职业发展、女性领导力培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6.推动金融普惠,公益管理仍需提升

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深化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服务的有序融合,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从信贷资源投放、网点与服务终端布设、开展定点帮扶活动等方面有效激活脱贫效能。上榜企业中,28%的企业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100亿,32%的企业发放普惠贷款余额超1000亿;48%的企业公益慈善投入超1000万,但在公益管理方面,仅有22%的企业设立了专项公益基金,12%的企业建立了公益基金会,30%的企业有专项的公益规划。

7.重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但责任管理仍有差距

中国银行业一直较为重视信息披露。在上榜企业中,38%的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超过10年;但在社会责任管理层面仍有待提高,仅有36%的企业有社会责任专职人员,10%的企业有社会责任中长期专项规划,26%的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专项管理制度,10%的企业开展了社会责任专项培训,16%的企业加入了社会责任倡议,如“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赤道原则等。

2019年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榜解读

虽然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步入调整期,但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思考和行动,依然没有缺席。

2019年汽车行业社会责任调研聚焦汽车行业50家规模靠前的企业,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50家企业的平均分为38分,其中60分以上的企业有3家,70分以上企业2家。

1.行业进入调整期,经济指标整体得分较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负增长8.2%;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6.9%。在调研的50家汽车企业中,有60%的企业2019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负增长,另有52%的企业2019年的净资产出现了同比负增长。

经济指标的不利,也拉低了汽车企业在榜单上的整体得分。当然,这也是受到全球汽车行业景气度变化的影响。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自2013年到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都保持了正增长,但是,从2018年开始进入负增长,2018年的同比增速为负增长1%,2019年则恶化至负增长4%。

2.重视合规体系建设但供应链社会责任需要提高

调研显示,80%的企业建立了合规管理体系的情况,但是对供应链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要求,把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作为合作的前提。但本次调研中,仅有54%的企业对供应商有相关社会责任要求,部分领先企业已开始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进行审核;此外,有10%的企业披露了2019年度针对一级供应商开展社会责任专项培训的次数。

3.研发投入大,但以消费者为中心需落到实处

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企业都建立了产品质量管理体系;32%的企业(共16家)2019年度研发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以上,最高者达到8.44%,说明汽车企业对于研发工作重视程度高。另一方面,汽车企业消费者责任需要提升,调研期有30%的企业发生了消费者争端事件、消费者投诉情况突出并被媒体报道。

4.绿色制造理念普及度高,新能源车受重视

调研发现,60%的企业披露了绿色制造制度举措及相关工作情况;94%的企业建立了多种环境信息披露渠道。此外,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伤害,新能源车可降低全球碳排放。此次调研发现,42%的企业披露了2019年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或销量占比数据,并且有18%的企业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10%。

5.重视员工福利,女性管理者比例低

调研显示,汽车企业均建立了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制度,重视员工培训,28%的企业2019年人均培训时间超过10个小时,但女性管理者比例较低。在30家披露了女性管理者数量或比例的企业中,女性管理者比例平均为14.2%。受调研的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福利投入,2019年,有18家企业(占36%)人均福利投入超过千元。

6.精准扶贫投入差异大,公益慈善活动表现积极

调研显示,有56%的企业披露了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或者投入的金额,但企业精准扶贫工作投入资金参差不齐,2019年投入金额从2.4亿元到40万元不等,差异明显。另外,除了精准扶贫工作,企业在其他慈善及公益活动方面也表现较好,汽车企业积极开展乡村教育、道路安全、植树造林、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7.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存在提高空间

汽车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体系建设存在提高空间。调研显示,仅有38%的企业成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或者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小组;另有4%的企业虽未成立委员会但在内部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专岗。在社会责任规划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制定社会责任专项规划。调研显示,仅有12%的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专项规划;另外有12%的企业制定了公益类、扶贫类规划。

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行业关键社会责任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看出,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和汽车四大行业的社会责任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行业头部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更加重视社会责任落地的人力保障、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二是行业社会责任薄弱环节明显,如房地产行业的安全管理、互联网企业平台治理、银行业守法合规成为社会责任缺失的重点领域;三是新兴社会议题不断出现,需要企业用社会责任思维快速应对,如科技金融、隐私保护、绿色地产、新能源汽车等,这些新兴议题既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挑战,也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各行业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必将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资源投入。对房地产、互联网、银行和汽车四大行业未来履行社会责任建议如下:

一是守法合规经营,坚守企业经营底线,减少并杜绝违法违规事件发生;二是作为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有重大影响的行业,需要识别自身经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视角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三是关注行业关键社会责任议题,并针对性制定长远社会责任战略和规划。

猜你喜欢

调研责任企业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