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探析

2020-07-30寻舸马承琦陶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山区云南省现状

寻舸 马承琦 陶莉

摘要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服务是我国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对接现代生产性服务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推广的调研,阐述了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推广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山区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机服务精准化;现状;问题;对策;山区;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149-03

当前制约山区农机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在于农机服务精准供给与匹配,只有深入分析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的主要机制及实现路径,才能有效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笔者深入云南省南部山区的红河州蒙自市、玉溪市元江县等农机推广部門及甘蔗生产农户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机型机具不匹配、技术模式单一、农机农艺融合度低、跨区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从农机服务精准化角度出发提出因地制机、改地适机、整合用机、跨区调机、补偿购机等对策。

1    山区农机服务精准化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农机精准化是指农业机械适应农村地形环境和不同细分农业类型需要,大力提高多种农业综合生产效率,通过科学定位和动态调整保障农业机械在各类农业生产中高效可持续运行的过程。其内涵主要包括农机产品与多样农业的适应性,农机运行与多样地形的匹配性,农机组织化与跨区服务的协调性,农机购买与补偿政策的细分性等。在我国平原发达地区,大规模农业集中程度较高,其规模与聚集效应有利于农机精准化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左右,所以在我国北方很多大宗农产品产区农机发展从规模化阶段走向精准化阶段,表现为农机产业链发达、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高、农机补贴政策规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化程度高等。而在广大中西部山区农机发展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足50%,受到自然条件制约,普遍存在农机作业效率低、农机服务盲区、购机补偿政策不细化、农机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精准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看,山区农业的多样性发展越来越依赖农机精准化。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和农业规模效益的矛盾突出,山区多样性农业的互补性和调节性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农机精准化,山区与平原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差距将有扩大的趋势。

影响山区现代农机服务发展的因素诸多,农机精准化问题是关键症结。从现有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制约山区农机精准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用机成本、范围经济、适度规模、跨区协同等方面。如张宗毅等研究表明,同样地理半径范围的农资供应和农产营销服务在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运输服务成本相差30%左右。据估算,丘陵山区单位面积耕地同水平农机化装备量大约是平湖区的3.3倍,其农机装备投资回收期较平原地区长1倍以上。崔思远[1]实证研究发现,耕地禀赋条件、务工工资、耕地规模、农机合作社数量和农机推广人员数量对农机化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罗富民等发现,平原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机服务辐射范围远大于山区农业科技园区,2011年川南山区12个县的农机服务产值为0.82亿元,而所在地的9个非山区县为1.47亿元。邓磊认为,适宜山区的农机作业及维修难以实现规模化供给,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如同一山区需要林业果业机械作业、草业农机、水稻农机和畜牧机械等,而农机服务主体提供的项目往往只能满足部分需要。王罗方[2]认为山区农机跨区作业环境有待从基础设施和农机服务政策等方面优化。

笔者认为,山区农机精准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根据国内外经验,农机精准化实现会经历自发阶段、市场化阶段、社会化阶段、全面精准化阶段。全面精准化阶段包括技术精准化、组织精准化、人才精准化、制度精准化等。如日本的山地“农机银行”服务模式早期是通过整合山地分散农户的农机资源,采取各户分别单独购买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和排灌机械中的一部分,由“农业机械银行”统一集中协调使用和购买保险,核算农机共享使用农户的租金成本。后来发展到日本农业协同组合专设山地半山地农机服务机构配合基层“农业机械银行”,向农户提供大型、综合性作业农机,以政府补贴形式为山地小农户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包括农机销售、维修、油料供应和技术培训等“一条龙”精准化农机服务。瑞士山区的“专业乡镇”农机服务模式早期围绕特色种养业,由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机自发发展,并形成各类特色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后来通过《山区投资援助法》加大政府对特色农机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的投入,引导瑞士山区集团和瑞士山区人民援助协会等社会组织改善农机服务的环境,实现从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全方位精准化服务体系。从我国山区农机发展的经验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业投入机制、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等决定了农机精准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区域特色。本文试图从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发展去剖析山区农机精准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我国广大山区农业机械推广和农机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2    云南省南部山区甘蔗农机推广现状

云南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地之一,年种植面积30万hm2,蔗农达600万人以上,居全国第2位。其种植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等热带、亚热带区域,包括德宏、临沧、保山、普洱、西双版纳、玉溪、红河等州(市)共48个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半山区,不利于甘蔗大型种植机、收获机开入蔗区作业。根据云南糖网的数据,2013—2018年甘蔗总产量逐年下降,年平均减幅1.6%,产糖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产糖率较为稳定。这背后的原因与甘蔗生产成本的增加及蔗农种植收入下降密切相关,大力推广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促进蔗农增产增收的关键。

S-1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为主,仅适用于1.0~1.1 m種植行距,与大型、大功率联合收获作业要求不相符,且该机型需要手工施肥施药,没有深松替耕功能,长期使用该机型会导致土壤板结,不符合甘蔗高产的深耕技术;收获环节大部分使用华南农大4ZBQ-9小型甘蔗剥叶机辅助收获,人工砍收、4GZ-9型小型割铺机收割,普遍存在作业效率低、甘蔗茎段破损率较高等问题。

3.3    农机与农艺融合度低不利于农机推广

首先,农机服务达不到甘蔗品种和种植行距的要求,现有甘蔗种植及收获机对山区、半山区抗倒伏能力强的较少类型甘蔗品种长期作业会导致甘蔗品种种性退化、增加病虫害发生次数、宿根蔗循环使用年限降低、抗倒伏能力减弱等问题。目前,云南省甘蔗种植行距在90~110 cm,与理想的甘蔗种植行距120 cm不符,制约甘蔗农机的推广应用。其次,农机服务与收获流程衔接不畅。目前,在坝区推广的联合收获方式包括分段收获、整杆式收获和切断式收获。分段收获需要割铺机和剥叶机以及辅助人工才可以完成去梢、捡蔗、打捆等全部工序,但综合效率低,蔗农难以接受。而整杆式收获要求为收获提供标准行距且预留机耕道,且存在破头率和含杂率高等问题。切断式收获虽基本满足生产要求,但需在24 h内入厂压榨以保证甘蔗的糖分,目前云南省糖厂的运营模式不能满足切断式甘蔗的压榨要求。因此,目前山区、半山区主要还是以纯手工收获为主。最后,农民生产工艺难以达到标准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要求。例如,在机种环节,要求开沟行距90~110 cm、沟深30~40 cm、沟宽30 cm左右,下种时要求蔗芽向两侧平放;在机收环节要求砍收甘蔗时根据培土情况确定入土砍蔗的深度,砍蔗时需避免砍裂蔗桩,损坏蔗芽,在去梢、剥叶时对含杂率还有要求,如果在甘蔗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技术要求操作,就会出现甘蔗长势不均、收获时甘蔗含杂率较高、蔗芽损坏严重导致宿根蔗无法循环使用等问题。

3.4    农机补贴力度不够

甘蔗机械虽然有一定补助,但是农民仍需要支付较大金额。以广东科利亚4GZ-56甘蔗收获机为例,市场均价约130万元/台,如果农机补贴金额为25万元/台,农民还需要支付105万元/台,回收投资成本很难,风险也很大。如果政府不加大补贴力度,农户和制糖企业难以独立承担购机费用,影响蔗农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4    对策

4.1    因地制机

从研发方面看,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适应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键农机技术研究、技术升级和试验示范工作。如研发轻便高效的小型化甘蔗生产机械,研究由割铺机配套剥叶机及装载机等组成的小型甘蔗分段收获体系;改进收获机械的扶持装置以应对甘蔗倒伏严重的实际情况;改进大中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整杆收获机结构以降低蔗根破头率及蔗叶含杂率[1]。从制造方面看,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支持山地农机制造企业生产满足蔗农需要的产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项目的产业化创新活动,支持企业对农机产品的智能化、便利化升级改造[2]。

4.2    改地适机

首先,通过土地流转加大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与糖企的龙头作用,对地势较为平整的坝区进行地貌改造,建立甘蔗生产机械化基地,适度连片规模化种植和使用联合机具。对于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实行坡改梯,加强机耕道路建设,适用小型化的甘蔗生产机具。其次,整合农地使用[3]。构建新型服务组织,实行糖厂、基地及农户或糖厂与种植大户的联结机制,逐步调整种植地块和时间与周围地块相配套,进行连片连续的生产作业并分户经营管理,也可由糖厂和农户形成联结机制,糖厂统一租赁土地形成种植基地,农户收取租金并统一交由合作社或种植大户进行种植、管理和收获以适应甘蔗生产机械化作业和技术实施,提高经济效益[4]。

4.3    整合用机

一是通过建立并完善生产加工一体化机制整合农机运行。围绕重点糖企业从合理选址、改进制糖工艺、建立中转基地、制定标准化技术等方面加快山区种植和加工的一体化进程。加强政府部门、农机推广机构、企业信息、组织协调,提高甘蔗机械各环节的衔接效率[5]。二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优化甘蔗品种,在山区采用宿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不易折断的甘蔗品种。在种植技术标准方面,在半山区种植行距应在90~120 cm;在山区种植行距应在100 cm左右。因地制宜整合甘蔗收获用机,在半山区采用中型联合收获方式,以中型拖拉机为动力,配50~110 kW的中型收获机(切断式或整杆式)为主,一次性完成收获工序;在山区应采用小型分段收获方式,以手扶拖拉机或小型拖拉机为动力,配15~37 kW的割铺机进行砍倒工作,然后用剥叶机或人工进行剥叶,最后用小型装载机或人工捆扎收集装入运输车辆。

4.4    跨区调机

建立跨区甘蔗用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采取移动APP+农机网、农机共享服务等创新形式为蔗农跨区调机提供便利。加强山区与半山区农机服务的公共设施建设,为农机保养、维修和中转提供方便。加强各级政府对跨区农机作业的政策、组织协调[6]。

4.5    补偿购机

山区根据山地平均坡度和自然条件,弥补与坝区的成本差距,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实施差异化的补偿购机政策,加大对山区适用型机具的补贴。对糖企与山区蔗农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设立山区甘蔗机械化专项资金,用于对甘蔗生产机械的叠加补贴。支持山区新型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购买部分生产机械以租赁或承包模式带动区域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7]。

5    参考文献

[1] 崔思远,金雪婷,曹光乔.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区划研究:基于全国丘陵山区238个县(市)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1):129-134.

[2] 王罗方.加速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途径与措施:以湖南省为例[J].湖湘论坛,2015,28(1):56-60.

[3] 吕炜,张晓颖,王伟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中国农村经济,2015(8):22-32.

[4] 赵勇,张跃彬,刘家勇.云南甘蔗全程机械化现状及思考[J].中国糖料,2017,39(6):78-80.

[5] 湛小梅,李亚丽,李龙峰,等.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1):168-173.

[6] 冯骅,张海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37(16):86.

[7] 吴多广,吴建涛,王勤南,等.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及产业竞争力浅析[J].甘蔗糖业,2017(5):64-66.

猜你喜欢

山区云南省现状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童眼看兵器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山区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