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产业工人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0-07-30侯涛杨宏民李仁杰

科技视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课程体系实训

侯涛 杨宏民 李仁杰

摘 要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和产业工人面临新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换代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创新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别从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探索新媒体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研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工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67

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产业格局大变化之机,国家急需大量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而劳动力市场在产业加速升级过程中,原有的产业工人技术落后且提升困难,新生代产业工人技术素质堪忧,这种不利的局面严重制约了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且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已愈演愈烈。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问题,习主席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优秀的具有“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当前教育界改革的中心任务。职业教育是培养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应该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以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下大力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尝试探索培养优秀产业工人的新模式。

1 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和产业工人的现状及问题

1.1 中国制造面临发展瓶颈,亟待产业升级

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制造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下滑,面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边缘,中国制造经过四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全球化经济影响与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的要求下,已面临种种困难,与此同时,以5G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迭代为产业升级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现在面临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制造业综合成本变化的双重压力,中国制造需要升级为“中国智造”,这是振兴国家战略之举。国家制造业结构转型与升级需要大批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优秀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的改革关乎国运民生,关乎国家改革开放的成败。

1.2 产业工人亟待提升技能,适应新时代要求

目前产业工人队伍不容乐观,一方面主要由农民工组成的产业工人大军后继乏力,第一代产业工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技术能力差,逐渐将被新技术下的市场自然淘汰。各种原因现实条件下,年轻人不愿意做产业工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在加剧这个矛盾。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阶段限制,产业工人来源等历史原因,产业工人技术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产业升级带来的是新岗位、新技能的升级,许多新技术技能具有复合型和创新型特点,对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目前的产业工人的技术技能提升远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应用,尤其一线产业工人中具备高素质高级技能的优秀产业工人极其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甚至危及了制造业的调整布局和长远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容易,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产业工人自身、职业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努力和重视。

当前,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缺乏相关政策支持等原因,产业工人培养和教育没有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已经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顺利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已刻不容缓。

2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是培养中国制造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是实现实业强国的坚强保障。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多次出台政策予以支持,且力度逐年加大,去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简称职教二十条,具体明确地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和实现目标。

教育育人是百年大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再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了解智能信息时代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准确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与发展趋势,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目标,深入研究高级技术技能培训的方向,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职业院校应认真领会“职教二十条”的精神,基于行业发展结合院校专业设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深化革新,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质量再上台阶,培养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

本文仅从三个方面研究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工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 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本科课程体系的简化版,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很多尝试与调整,放弃或修正了某些理论环节的课程,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制造业升级、产业工人人才需求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需要紧跟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深入地进行市场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论证,教师教学实践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反复思考与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建立全新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应该满足淘汰落后技术反映产业工人新技术新技能、适应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以00后为代表的教育对象和适合新媒体传播技术的需要。新課程体系的建设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组织原则,建立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为抓手,深入持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度调整,将课程内容(包含岗位需求、新技术新技能等)、课程呈现方式(包含立体化教材、网络资源等)及传播方式(现代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全方位立体课程体系,进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建设。

2.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近年来的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强化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职业院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待加强。

学校的实训基地由于资金场地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只能简单模拟真实生产过程,真正的技能学习和养成需要实战演练,有企业深度參与合作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才能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优秀产业工人。“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成为职业教育产业工人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尝试校企合作新模式,同时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增加企业投入动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以企业为主的真正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责权利明晰的由双方共同参与的培养方案与管理实施办法,引入现代学徒制,尝试由教师与师傅共同指导的双师培养方式,创立产教深度融合的学生+徒弟的学习模式,还要有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机制,确保实训效果。只有校企合作共赢,方能取得长久的成效。

2.3 探索新媒体教学方法

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教育环境大幅度改善,教学手段先进多样。经过多轮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的模式,得到了推广并受到欢迎,近年来微视频、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媒体教学方法方兴未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与探索。

另一方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生源质量堪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已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以00后为代表的学生视野开阔、头脑灵活、信息化学习能力强,但普遍厌学情绪严重,自律性差,已成为职业教育的痼疾。所以,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组织由教育职能部门牵头的多单位联合,集中心理学、专业课程组、媒体技术等优势专家团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发喜闻乐见的教学设计,制作优质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及课程特点,不能流于形式化一刀切,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微视频等手段丰富课堂气氛,多开发喜闻乐见的教学设计、教学软件,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论

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教20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应该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与同行和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深入调研劳动力市场需求,认识产业工人人才特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升级教育体系,研究合理设置专业,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专业建设为中心、实训基地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尝试实践适合专业特点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适合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工人终身教育做好服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产业工人。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清郁.职业教育之优秀产业工人培养模式研究[J].教百现代化,2017(6):96—97.104.

[2]赵绒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J].人力资源管理,2018(05).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课程体系实训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产业工人新时代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