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估校正的改进准静态方法的中子动力学计算研究
2020-07-30贺涛李云召张文鑫王冬勇马党伟
贺涛 李云召 张文鑫 王冬勇 马党伟
摘 要
早年,堆芯瞬态分析常采用简化的“点堆”动力学模型,不考虑瞬态过程中堆芯中子通量密度随空间的分布,且不随时间变化。“点堆”动力学模型求解快速,对小型紧凑耦合系统在一定情况下可给出较满意结果,但由于其无法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扰動过程。然而,大型商用压水堆的瞬态分析中,特别是事故工况下,中子通量密度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会非常剧烈,点堆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的近似非常大。因此,为了精确模拟大型压水堆的瞬态过程中,中子通量密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必须采用三维的时空动力学模型。本文使用预估校正的改进准静态方法求解时空动力学方程,并于基准题对比,验证了预估校正的准静态方法计算的正确性。
关键词
中子动力学方程;基于预估校正的改进准静态方法
中图分类号: TL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7 . 10
0 前言
三维时空中子动力学方程组的求解需要进行时间变量的离散。传统的时间离散方法为差分离散,分为包括隐式差分、显示差分以及半隐式差分。差分方法的理论模型简单,典型的程序实现包括NESTEL[1],PARCS[2],SIMTRAN等。但是,若要保证计算的精度,差分离散的时间步长需要严格限制在比较小的数量级,这就导致堆芯扩散计算的次数大量增加。
同时,在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准静态的思想,即将中子通量密度的形状与幅度随时间的变化分开计算。在堆芯中,中子通量密度的形状随时间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可以在较大的时间步长上进行求解;而中子通量密度的幅度随时间变化迅速,同时幅度的计算耗时较小,因此可以在较小的步长上进行计算。K.O. OTT与Henry A.F.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准静态方法。即将中子通量密度与先驱核浓度因式分解为形状函数与幅函数,并且引入归一化条件保证因式分解的唯一性。然而研究发现,由于在计算过程中,为了保证瞬态过程中形状函数与幅函数始终满足归一化条件,必须在计算步长上迭代形状函数与幅函数。而形状函数的求解仍是中子的扩散计算,耗时巨大,使改进准静态方法的计算效率极其低下。为了解决改进准静态方法中,迭代形状函数与幅函数使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Sandra Dulla在改进准静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预估校正策略,去掉了迭代形状函数与幅函数的步骤,提高了计算效率。
1 中子扩散时空动力学方程组
上述两式是一个常微分方程组,和通常的点堆方程形式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此处方程中的变量和系数是形状函数、共轭通量以及截面参数等的积分比值量。
3 程序开发与应用分析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FORTRAN95语言研发了三维时空动力学计算程序Bamboo-Transient。
本文采用三维LMW基准题对程序进行验证。
3.1 三维LMW基准题简介
该动力学问题是三维两群稳态LMW问题的拓展,包含六组缓发中子动力学参数,外边界条件为真空边界,瞬态过程起始(t=0.0s)和终止(t=60.0s)时刻的轴向布置分别如图2所示。瞬态过程由堆内的两组控制棒轴向运动引起:瞬态开始前,第一组控制棒(材料标号为2)插入至堆芯中部100cm处,第二组控制棒(材料标号为2*)提出活性区外;从0.0s到26.666s间,第一组控制棒以3.0cm/s的速度提出堆芯活性区,从7.5s至47.5s间第二组控制棒逐渐插入堆芯60cm处。
各材料的截面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分别列于基准题中共4种材料,在堆芯中的布置如图1所示。各种材料的宏观截面参数由基准题给出,列于表3中,包括两群的扩散系数、宏观吸收截面、宏观裂变截面与散射截面。
裂变谱为:χ1=1.0,χ2=0.0。
包括6组缓发中子先驱核的缓发中子份额与衰变常数。中子速度v1=1.25×107cm·s-1,v2=2.50×105cm·s-1;缓发中子裂变谱χd,m,1=1.0,χd,m,1=0.0。
3.2 计算结果
问题中的组件大小为20cm×20cm,每个组件被划分为超过10个的计算网格。控制棒材料的吸收作用在此问题中非常弱,瞬态过程中的功率水平和通量形状的变化非常缓慢,因此可以采用较大的时间步长,整个瞬态过程持续60s,总共更新60次形状函数。本问题采用两组参考值,均是由节块扩散程序得到。两种计算模型得到的归一化功率水平和两组参考值均符合得较好,和SPANDEX程序的最大偏差为-1.183%,和SIMULTATE-3程序的最大偏差为0.675%。
同时,本问题还与PARCS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与PARCS的最大功率偏差在整个瞬态过程中不超过0.4%。
4 结论
本文推导了基于预估校正的准静态方法的中子动力学计算模型,在Bamboo-Transient程序中进行了应用,并选取LMW基准题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国际上同类程序相当。
参考文献
[1]Turinsky P J. NESTLE: Few-group neutron diffusion equation solver utilizing the nodal expansion method for eigenvalue, adjoint, fixed-source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problems[R].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1994.
[2]Downar T, Xu Y, Seker V. Theory Manual for the PARCS Kinetics Core Simulator Module[R].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