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0-07-30卢菁华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应先明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所在。所谓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包括学习水平、道德素质、德育观念等。班主任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日常工作入手,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制订高效的管理方案。文章就高中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问题及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核心素养;管理
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等特点,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德育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1.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是学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的过程,就是拥有人文底蕴、形成科学精神的过程。文化基础,一是要求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心理上观照人的生存,从行动上重视人的发展;二是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及其实践途径,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倾向和情趣;三是要求学生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观念,依据科学原理、运用科学思维认识和探索事物;四是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乐于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这是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文化基础是学生得以自主发展的基石。
2.自主发展
自由自主是人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自主发展,强调学生要具有主人翁意识,对自我价值有准确的认知,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有效管理自己的人生。自主发展包括学习自主和生活自主。一方面,要学会学习。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会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做到自主学习。学生应该阶段性地回顾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不足之处,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跟上时代潮流。另一方面,要学会健康生活。良好的生活状态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认真规划时间,合理调控情绪。自主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影响重大。
3.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要求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磨炼其毅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感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学生要树立责任担当的心理意识,对我国基本国情、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有所了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还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对世界文明和文化有所了解,尊重各国文化的特殊性,学会各取所长、包容互动,关注一些全球性的文化问题和发展挑战。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了解时代、社会和世界之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要尊重劳动、积极劳动,增强动手能力、锻炼创新思维。社会参与是学生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的最终呈现。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班主任不熟悉学生的具体情况
班主任负责班级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大部分内容,肩负着管理班级和学生的重要责任,这要求他们必须沉下心来,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心里,全面细致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形成一套专门的班级和学生管理策略。然而现实中,有些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情况不甚了解。班主任常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所谓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摸底上。这就导致以下问题。一方面,班主任不熟悉班级情况,对本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培养有所疏忽;另一方面,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2.核心素养的部分内容被忽略
核心素养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思考、实践等多个环节和方面,每项内容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宣传流于形式,班主任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些班主任关注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却不关注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些班主任将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上,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生命安全知识的普及。学生核心素养的部分内容被教师忽略,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全面、健康的学习观、生活观和实践观。
3.培养方式倾向于“重知识轻能力”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这意味着班主任应当既关注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但是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和班主任经常性地将学生培养的重心放在知识的维度上,他们的培养方式有时会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尊师好学、表现良好,但在课下和课外的实践活动上却不敢动手,甚至有些学生遇到学习以外的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只能寻求别人的帮助。“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形成“知识大于能力”的错误观念,也会使部分学生丧失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1.熟悉班级和学生情况,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班级和学生群体,了解班级结构,摸清学生特点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应该主动走进班集体,通过日常交流和家访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对学生的成绩情况、道德品质、兴趣特长、家庭环境等有一个宏观而细致的认识。班主任要放下身段,以平易近人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圈子里,和学生同学习共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格外关注特殊学生的情况。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把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
例如,学校开展“孝道·感恩”大型德育示范月活动,班主任可以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织学生参加以“看不见的孝,看得见的‘笑”为主题的班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鼓励学生回家后主动走近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力所能及地满足父母的小需求,并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以作文、手抄报或小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活动结束时,班主任把学生提交的活动结果加以整理分类,召开一次家长陪读会,与家长、学生一起分享學生的心灵感悟。对家庭情况特殊(如父母离异)的学生,班主任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在家长陪读会中充当家长的角色,安抚和开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打开心结。通过活动,班主任大致了解了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真实情况,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习惯。
2.从学生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
既然班主任肩负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责任,那么就应该把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摆在日常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这是因为,一方面,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班主任参与了学生绝大部分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因此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将核心素养贯彻于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了解核心素养的各项规定,班主任才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正确判断,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同学习,共进步。
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学生眼中重要的核心素养”为主题,召开一次学习交流会。班主任可以提前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核心素养的了解程度。在会上,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给学生重点讲解他们不熟悉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则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期间,班主任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有学生认為学习好才是硬道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学习之余的时间进行。班主任一方面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此类想法,另一方面要思考学生产生这种想法是否源于自己工作上的疏忽,要反思自己在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班主任可以发现自己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有些没注意到的点,这也督促班主任更加深入领悟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以便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
3.定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班主任的日常讲解、宣传是一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核心素养中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重中之重,学生观察生活细节、探究生活困惑、动手尝试、劳动实践等都需要一定的能力素质做基础。因此,为了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不逃避,培养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锻炼他们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挑战的能力,班主任可以在遵守学校规章和社会准则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参加多样的活动。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每学期组织一次班级野游野炊活动。在活动中,班主任让学生自由配对组成食材组、烧烤组、后勤组、安全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并配合其他小组的工作。在野炊晚会上,小组学生可以通过自荐或他荐的方式,选择自己擅长的才艺表演,如唱歌、演奏乐器、角色扮演等。这样,班主任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既锻炼了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又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又如,在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日里,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当志愿者,经过统一组织,去当地的敬老院进行献爱心志愿活动。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做运动的机会,既锻炼了他们照顾别人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主动提升自身教育理念,结合定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同时要熟悉班级和学生情况,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焦江丽.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五个策略[J].教育家,2018(10).
[2]王文宇.班主任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 2017(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广西农村中学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2017C225)。
作者简介:卢菁华(1969— ),女,广西玉林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