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0-07-30于新艳
于新艳
中图分类号: G642.4;O1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16.027
2000年,一批新兴的综合性本科——第三类本科院校相继创办,历经近20年的历练,到2018年,这批高校基本转型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等院校。在完成学校高水平发展目标的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完善。而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地位及意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为了适应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及改革的切实需要,作为传统且经典的高等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日显突出。我们对省内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样检测,从中分析了目前制约应用型(民办)本科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其成因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分析
1)抽样数据分析:我们对3所同类院校近万名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样本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表。
从总体成绩上来看,近5年来(2014—2018年)省内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数学教育质量在持续的提升。在2017年左右基本稳定,提升的速度减缓。
2)从数据分析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逐年提高的,随着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办学资质的不断提高,我省这类高校招生的情况相对比较乐观,生源也越来越优秀。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待培养,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有50%的学生数学的基础不牢,有40%左右的学生眼高手低,懒于思考,更懒于动手做题。学生整体课堂活跃程度不如文史类课堂。课后习题的独立解决与思考能力欠缺。虽然教师也开通了一些日常网络服务平台以便于给学生解疑答惑,但平台利用率不是很高,學生课后问问题的人数较少(大约不到总授课人数的15%),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强。虽然平均成绩相对在提高中,但个体成绩差异较大,听课率不稳定,这是目前大多数同类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制约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客观因素。
3)根据我们调研,发现作为理论性强的理科学科,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并不是十分顺利。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有限的时间内要讲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时间相对紧张。由于数学课程是一个很讲求“先来后到”的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每堂课都要有复习,引入,推演,运算,应练习等环节的设计,而推演又由理论证明及公式推导等构成,可以说内容丰满,如不细致讲解,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到位,从而影响他们的运算与应用。而完全讲解则需要至少一半的学时,这样往往造成理论强而时间紧的弊端(满堂灌)。二是这一学科的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课改形式的开展。一个数学题目往往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解题方法也相对比较固定,数学开放式的题目又太难,所以在数学课堂进行翻转课堂难度较大,往往造成是老师的“独角戏”。
4)在学以致用方面,基础学科是为专业应用服务的,高等数学作为综合性高等院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其主要价值就体现在其基础的应用工具地位。但就目前调研结果显示,关于高等数学对相关后续专业课程到底哪里用,怎么用,用多少等问题,同类院校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课程设计方案。在应用方面,高等数学的基础优势虽重要,但被认可度却偏低。
综上所述,目前影响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情因素,二是课程内容及课堂设计的因素。针对这两点制约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主因,我们初步制订了几点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以我院为试点逐步开展落实工作。
2 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1)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首要的从学生入手,主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做题(应用),复习的闭环模式。听课效率及做题率要加强并形成有效的反馈。在分组驱动式的基础上,开展“一帮一带”的生生互动的促学模式,就是学得先进者带动落后者,学习轻松的同学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上进的生生学习环境。学生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讨式学习,这样也有利于课堂分组讨论的开展,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合作的关系。在这个学生互帮互带的模式下,还可以在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中有机的插入一些课程思政的小议题作为学生过程评价的一个切入点和考核点。(比如:求微分与求不定积分实质是互逆的预算关系,从这个关系中可以体会哲学的辩证思想。还有一元函数的很多定义与性质都可以平行推广到多元函数上,这就是发展与联系的一种内在关系体现,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小议题给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
2)依据各专业的不同应用需求,调整相应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师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定期调研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及内容更新情况,根据专业教师及其开设课程的内容应用需求,调整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重难点内容,尽量做到课程内容的全面而精炼,加强学生应用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数学虽然“因果关系”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因”都需要学生去探讨,对于一些数学分析性强的,专业理论性深的“因”我们完全可以略去,只求其“果”,并会用“果”去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了。目前我们高等数学课程中还有一部分“因”(主要是理论证明)可以略去,所以在了解学生专业课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精简,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也是我们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3)调整考评机制,从目前调研数据来看,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更多注重的是成绩考核(权重占60%左右),而很多专业课程更多注重的是过程性考核(权重占50%左右),这样做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成就感。我们的高等数学课程也可以借鉴专业课的经验,加强过程性考核力度,以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过程考核的核心也就是激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课与课下的学习中。课堂可以设置讨论、小考等可视化的过程考核模式,争取使每一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到这个考核过程中,并且教师实时反馈考核结果。课下则主要采取网络学习平台的在线考核,每周设置一个视频或微课听课任务点,并在线上设计问题提纲,复习要点等,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统计功能监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形成网络学习的过程考核。这样也就形成了线下+线下的过程考评机,形成一个客观公平的过程考核体系。
4)调整授课方式,不再单一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采取“线下+线上”的混合式授课模式。利用一些成熟的线上授课平台,采取录制微课视频、直播答疑等线上模式来填补课堂时间紧,内容满堂灌的不足,比如导数与定积分定义的引入就可以录制成小的微课视频提前发给学生预习,这样我们课上直接引入定义并进行下一步的讲解,省时省力。还有多元函数的定义等等都可以采取这样的线上预习模式。这里我们不主张采用线上现成的网络课程资源,我们采取由教师自行录制微课、微视频、音频等资源上传到我们的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因为已有的课程虽然制作精致,但在内容上往往与我们的课程进度还有教材的匹配度都有所差异,并且已有的网课资源很难兼顾到我们学生的具体学情。当然,我们传统的授课模式仍是主体,辅助形式可多样化,也便于我们的过程性考核。
5)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学院的养德修为工程,以“金课”建设为目标组建一批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素养高,科研能力强,学习型发展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做到纵横双向发展,为高等数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课题组每学期会对成员教师进行教育教研培训至少2次,培训形式多样,有外出学习,有请专家来我部们讲座,有线上讲座学习……,目前我課题组已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当前,我们全体组员正在集中做好高等数学线下+线上授课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工作,我们的网课资源正在积累。同时,我们课题组有得过全国高校微课大赛获奖者,我们也实施内部自我培训与学习的方式,请获奖者给我们做关于高等数学微课设计制作的讲座,我们力争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可以独立录制精致的微课,把我们的线上教学打造好。
上述对策分析有一部分已经在实施中,有一部分在方案设计中。我们整个课题组在竭尽所能的为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在这个探寻与试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我们所预计不到的问题与难题,我们也会针对这些问题与难题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并再探其解决方案。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都清楚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过程,只有不断求真探索力求完美的努力。我们尽全力把高等数学的每一堂课设计好,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会、会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我们高等数学教师的教学宗旨。教学质量永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生命线”,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开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我们的教育生命线在努力,我们也坚信一定会把高等数学学科建设的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兰丽英.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