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孔吸引力的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2020-07-30张珊珊孙丽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面孔吸引力惩罚

张珊珊,鞠 睿,孙丽丽

(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第三方惩罚(third-party punishment)是指不受利益影响的旁观者对违反社会规则的个体所实施的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的惩罚行为[1],反映了人们追求“公平偏好”等社会规范的需求,由于个体维护社会规范的内在动机激活了公平规范,并期望通过惩罚不公者来规范公平[2]。但是,第三方惩罚决策也具有明显的自涉倾向,典型表现是经常有第三方对遵守规则的公平分配者进行惩罚,也有第三方对违反规则的不公分配者不惩罚[3]。可见,第三方惩罚过程相对复杂,惩罚只是一种可能。研究显示,决策者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均可能导致决策认知偏差,从而影响第三方的公平决策过程。如人们会基于被评估者的外周特征进行决策,即使这些外周特征理应排除在被评价者的合理品质范畴之外[4]。而研究者认为,面孔吸引力(facial attractiveness)是导致决策认知偏差的最重要外周特征因素之一[5]。

面孔吸引力是指由目标人物的面孔所诱发的一种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并驱使他人产生接近意愿的程度[6],它传递着个体特征以及情绪等大量外周信息,对人类的沟通判断、互动决策等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7]。研究表明,观察者倾向于根据目标个体的容貌特征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品性,从而形成吸引力刻板效应,通常认为拥有较高面孔吸引力的个体是相对更聪明、诚实、善良、有同情心的[8],这种现象被称为“美丽褒奖”(beauty premium),即形成“美丽的就是好的”的刻板效应[9]。在经济行为决策过程中,吸引力刻板效应促使人们更偏向于面孔较好者,弱化了个体对公平规范的感知能力[10]。但是,在一些条件下,面孔吸引力会产生反转的负面效应。研究表明,同性别评价者对高面孔吸引力者产生负性认知偏好,即吸引力不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害[11]。学者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由吸引力形成的“性别偏见”[12]。

然而,回顾文献发现,以往研究主要考察的决策者是利益相关方(如第一方或第二方),面孔吸引力对利益无关的第三方惩罚的影响研究才刚刚起步,一些问题有待验证。

一方面,在第三方惩罚中是否具有“美丽褒奖”的刻板效应还需进一步探讨。如Putz等[13]研究表明,在第三方公平决策过程中存在面孔吸引力的美丽褒奖效应。Li等[14]研究却显示面孔吸引力的美丽褒奖效应在第三方惩罚意愿中不存在直接效应,其实验范式采用的是主观上的第三方惩罚意愿指标,缺乏体现第三方惩罚博弈的“利他损己”的本质——付出行为代价。惩罚意愿是一种基于基因进化水平的态度,并不等同于惩罚行为本身[5],以往来自社会心理的研究成果也显示态度与行为表现具有不一致性。可见,二者实验结果的不一致可能由实验范式不同所导致。因此,本研究采用客观的第三方惩罚指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面孔吸引力对第三方惩罚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相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受到的第三方惩罚较低。

此外,第三方惩罚中是否会产生面孔吸引力的“性别偏见”效应也需进一步验证。目前,仅有Li等[14]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对于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同性旁观者的第三方惩罚意愿更高;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异性旁观者的第三方惩罚意愿更高。这一结果支持了配偶品质假说,该理论认为具有吸引力的异性面孔拥有健康基因,是具有生殖优势的标志[15]。可见,第三方决策者对具有吸引力的异性分配者存在偏好。相反,具有吸引力的同性分配者会带来社会比较威胁和潜在的竞争压力[11]。基于此,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在分配不公情境下,对于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同性旁观者的第三方惩罚更高;而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异性旁观者的第三方惩罚更高。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147名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自愿参加本实验,有6名被试没能完成全部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真实性表示怀疑,因此予以删除。最终保留141名有效被试的实验数据。其中,男生62人,女生79人;年龄分布在17~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89岁(SD=1.64);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均未参加过类似测验;实验后得到相应的实验报酬。

1.2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面孔吸引力:高与低)×2(分配者性别:男与女)×2(公平程度:相对公平与相对不公平)×2(第三方性别:男与女)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第三方性别为被试间变量,其他变量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第三方惩罚,即被试在第三方惩罚博弈中拿出来惩罚分配者的钱数,拿出来的钱越多,表明第三方惩罚水平越高。

1.3 实验材料与工具

1.3.1 面孔吸引力照片材料

分配者的面孔吸引力图片从已有的数据库中进行筛选[16]。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从数据库中抽取男性高吸引力、男性低吸引力、女性高吸引力和女性低吸引力的图片各10张,共计40张计算机合成图片,所用图片均经过标准化处理,使图片颜色和大小保持一致[17]。然后,选取40名大学生(男生18人,女生22人)对图片吸引力进行7点评分。最终,实验选取的第一方分配者面孔图片如图1所示,实验选取吸引力评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男、女大学生的评价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最高与最低的男性与女性图片各1张,共4张图片作为本实验所需的材料。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选取的高(M=5.55,SD=0.93)与低吸引力(M=1.40,SD=0.62)图片之间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t(39)=24.82,p < 0.001,d=5.82。

1.3.2 第三方惩罚程序

实验通过C#语言编制的在线模拟多人互动版的第三方惩罚程序系统进行。程序采用经典的第三方惩罚博弈范式,第一方分配者和第二方接受者为系统模拟操作,真正的被试均为第三方旁观者。博弈共进行20轮,第一方的分配方案设定为6个水平,分别为5/5、6/4、7/3、8/2、9/1 和 10/0 分配。其中,5/5、6/4、8/2和9/1分配各重复4次,7/3和10/0分配各重复2次。研究根据Li等[14]的实验标准,将相对公平组的分配方案设定为5/5和6/4分配,将不公平组的分配方案设定为8/2和9/1分配,而7/3和10/0分配为白噪音,3种条件随机化处理后按照固定顺序呈现。

另外,为了增加实验互动的真实性,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实验开始前,拍取被试的头像照片,并设置情境让被试相信头像照片处理后已嵌入程序系统;②设置被试选取角色的抽签环节,但实质被试抽到的均为第三方;③请被试在实验开始前填写一些与研究无关的问卷,告知被试目的是需要等待没有准备好的其他参与者;④实验开始前,为了打消被试对自身面孔图片曝光的顾虑,告知被试每轮博弈中均配有3个角色的面孔图片,但只有第一方分配者角色的图片可以清晰显示(实际上,第一方面孔为上述所选的4张图片之一,其中5/5、6/4、9/1和8/2分配中每张图片各出现1次,而7/3和10/0分配中4张图片各随机出现1次),第二方和第三方角色的面孔图片已经被系统模块处理。

实验进行中,每轮博弈开始前设置有30~60 s不等的人员随机分配时间(每轮博弈中被试面对的第一方和第二方系统随机分配)。人员分配完成后,第一方的清晰面孔图片将呈现在左上角,第二方和第三方的模糊面孔图片分别呈现在右上角和左下角。随后,进入第一阶段的独裁者游戏,2 s后在中央位置呈现“现有10代币,由第一方支配”的提示信息。然后是第一方分配等待时间(系统设定为10~60 s不等)。分配等待时间结束后,在中央位置呈现事先设定好的第一方采取的分配方案,如“第一方分给自己7代币,留给第二方3代币”。2 s后,进入第二阶段的第三方惩罚博弈。首先,系统自动分配给第三方5代币。然后,出现提示信息,即如何进行决策及效价的详细方案说明。最终,要求被试在方框中填入自己选择拿出来的金额,允许输入的数字范围设定为0~5。提交后,重新进入下一轮。

图1 实验选取的第一方分配者面孔图片

1.4 实验程序

当被试到达实验室后,立即被主试带到独立的实验房间内,避免与其他被试碰面。整个实验过程中,被试没有机会与其他被试见面与沟通。每次实验均会有多人同时进行,并采用双盲操作的方式。操作过程大致如下:①由一名主试获取被试的标准化头像照片;②让被试阅读程序说明,确保被试完全清楚操作过程后,让其进行抽签选定角色;③被试需要完成一份问卷,然后开始第三方惩罚实验程序。整个过程大致需要30 min,系统自动记录20轮第三方惩罚的数值。

2 研究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面孔吸引力的主效应显著,F(1,140)=12.83,p < 0.001,η2=0.084。即相对于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M=0.79,SD=0.57),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M=0.89,SD=0.56)受到的第三方惩罚较高。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面孔吸引力、分配者性别、第三方性别和公平程度的四阶交互作用显著,F(1,140)=9.32,p < 0.01,η2=0.063。

进一步对四阶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不同公平条件下,面孔吸引力和性别(第一方和第三方)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公平条件下,面孔吸引力和性别(第一方和第三方)对第三方惩罚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①在不公分配条件下,对于高面孔吸引力的不公分配者,女性第三方对女性分配者的惩罚显著高于对男性分配者的惩罚(差值I-J=0.11,p<0.05,d=1.16),而男性第三方对男性分配者的惩罚显著高于对女性分配者的惩罚(差值I-J=0.14,p<0.05,d=1.01);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不公分配者,女性第三方对女性分配者的惩罚显著低于对男性分配者的惩罚(差值I-J=-0.36,p<0.001,d=-3.45)。② 在相对公平分配条件下,女性第三方对高面孔吸引力女性的惩罚显著高于对高面孔吸引力男性的惩罚(差值I-J=0.07,p<0.05,d=1.99)。

3 讨论

研究发现面孔吸引力对第三方惩罚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即相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受到的第三方惩罚水平较低,从而证明假设1成立。这与Putz等[13]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在第三方决策过程中存在“美丽褒奖”现象。同时说明了面孔吸引力的刻板现象具有相当普遍的适用性,即使在行为违背社会公平准则理应受到惩罚时,相比于低吸引力的个体,高吸引力的个体也通常受到旁观者更少的惩罚。但这与Li等[14]的结果有些不一致,Li等[14]从关键信息的可用性角度解释面孔吸引力对第三方惩罚没有直接影响的原因,认为相对于被评估者的身体吸引力特性而言,在第三方决策过程中公平分配的社会准则规范具有绝对的优先权。但如前言所述,笔者认为惩罚指标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之一。Li等[14]采用的是主观上的惩罚意愿指标,而本文和Putz等[13]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基于个人利益受到影响的客观上的惩罚行为指标。正如前言所述,惩罚意愿仅是惩罚行为背后的动机成分,具有惩罚意愿并不代表惩罚行为一定发生,以往来自社会心理的大量研究成果也显示态度与行为表现具有不一致性。然而,目前还缺少面孔吸引力对惩罚态度与行为的直接比较研究。因此,上述结果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研究发现在第三方惩罚博弈中,存在面孔吸引力的刻板现象的性别偏差,从而证明了假设2的成立。具体而言,当考虑分配者的性别与第三方被试的性别时,研究发现性别偏见效应会因面孔吸引力高、低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作用。总体上看,对同性高吸引力排斥、对异性高吸引力偏爱的性别偏见效应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表现的趋势大致相同,这与Li等[14]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配偶品质假说理论,可见较好吸引力的异性面孔隐含的健康基因具有潜在的生殖优势,从而使人们产生认知偏好。相反,具有吸引力的同性面孔会带来社会比较威胁和潜在的竞争压力[16]。在以往伴侣关系和组织候选人决策情境下的研究中,也发现了高面孔吸引力的性别偏见效应[11]。因此,Yang等[16]提出同性别竞争者的吸引力威胁是强有力的,且为自动化的认知加工方式。吸引力作为与交配相关的良好特征信息,具有高吸引力的同性成员被认为是获得交往机会的潜在性别内竞争者[18]。因此,吸引力对异性可能引起积极的反应,对同性别的成员来讲却未必如此,甚至可能带来消极的情绪反应或破坏行为。

目前,国内外对第三方决策中吸引力的刻板效应,特别是性别偏见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的贡献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在需要付出代价惩罚不公行为的旁观者决策过程中,不公分配者的吸引力对第三方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一影响会因双方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然而,研究采用模拟线上多人互动的方式只代入了分配者的面孔吸引力及其性别,并没有考虑接受者的吸引力和性别可能对第三方决策过程造成的其他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互动双方的各自吸引力及其性别组合方式对旁观者的决策过程产生的复杂影响作用。

4 结论

(1)在第三方决策过程中,存在面孔吸引力的“美丽褒奖”效应,即相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不公分配者,高面孔吸引力的不公分配者受到的第三方惩罚水平较低。

(2)面孔吸引力的性别偏见效应在第三方决策过程中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分配不公情境下,即面对高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同性决策者的第三方惩罚高于异性决策者的第三方惩罚;但对于低面孔吸引力的分配者,同性决策者的第三方惩罚低于异性决策者的第三方惩罚。

猜你喜欢

面孔吸引力惩罚
本期面孔
神的惩罚
多变的面孔
Jokes笑话
自然面孔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