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开发研究

2020-07-29陈鑫程骥吴芳卜鉴民

档案与建设 2020年6期
关键词:丝绸遗产文献

陈鑫 程骥 吴芳 卜鉴民

摘要: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地方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地方价值的文献记录,具有地域显著性、载体多样性和分布复杂性的特点。文章以苏州丝绸档案的保护开发经验为例,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途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慧眼识档、积极富档、多重护档和有效管档四个层面总结了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方式,并提出了创新价值输出形式、开辟多元合作渠道、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三种创新开发途径,为其他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开发;苏州丝绸档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世界记忆项目,为抢救和保护世界濒危档案文献遗产开始行动。在世界记忆项目的推动下,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档案相关部门也都积极参与进来,成立了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并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遴选,地方各级档案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当地珍贵档案文献遗产的评选办法,基本形成了一个由下至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有序体系。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遴选、保护和开发工作是这个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世界记忆名录》的评选贡献了储备力量,也为世界记忆项目的落地推广打下了基础。

苏州作为国内唯一一个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錄》的地级市,为其他地方起到了示范作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申报的苏州丝绸档案,于2015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从最初的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晋级为世界级档案文献遗产,成了全人类共同的记忆。苏州丝绸档案的成功申遗,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下面主要围绕苏州丝绸档案,并结合其他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途径等进行探讨。

一、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广义的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指地方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包括地方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狭义的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则特指入选各级珍贵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地方档案文献。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作为各地区历史文化精粹的载体,其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地域显著性

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分布着56个民族,34个省级行政区。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俗语,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对当地各种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当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自然人文等,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比如,苏州由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丝织业自古以来就相当兴盛,19世纪尤其发达并走向巅峰,曾呈现“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的盛况,也由此形成并留下了苏州所独有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该档案是19世纪到20世纪末期苏州丝绸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实物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尤其是苏州所特有的传统丝织工艺产品宋锦、漳缎、吴罗等,见证了苏州丝绸业由传统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的历史转变。

2.载体多样性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载体形式通常以纸质为主,但还是可以呈现出地方特色的。比如,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以丝帛为载体,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杨浦区文物管理事务中心保管的“《义勇军进行曲》唱片、图书、报纸实物档案”的载体为纸质和唱片,四川省美姑县档案馆馆藏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更是有宣纸、绵纸、普通白纸、牛皮纸、木板、木牍、皮书、骨简等多种材质的载体。

3.分布复杂性

与国家层面的档案文献遗产获得了国家级档案保管机构或文博机构集中统一的管理相比,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存通常处于更为分散和复杂的状态,散落在地方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民间团体甚至私人的手中。比如,已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广东、福建两省的侨批档案,就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在申遗之前,当地档案部门甚至连一件实物都没有,几乎都保存在民间收藏家的手中。而且由于历史或其他因素,同一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很可能由多个地区的不同部门保管,更增加了对其保护和开发的复杂性。

二、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地方集体记忆,它们对过去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其载体的多样性和脆弱性、分布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保护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保护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我们档案人正共同面对的问题。

1.慧眼识档,摸清家底是基础

档案文献遗产犹如散落历史长河的瑰宝,需要通过人的发掘,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否则只会被尘埃隐匿光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在确定文献遗产能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时,通常会从其真实性、国际意义、时代意义、地域意义、人文意义以及稀有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对于地方档案部门来说,也可以以这些标准作为参考,来对馆藏档案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了解掌握馆藏档案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敏锐度,有针对性地从中筛选出更具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及应用等价值的文献遗产,从而为后续的有效保护和开发等奠定基础。作为与档案文献遗产距离最近的档案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发掘。

(1)关注地方历史文化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最能反映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活动的档案,对地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沿着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找到最具代表性的档案文献遗产。如淞沪抗战和淞沪会战是发生在上海的两次重要战役,给当时上海的百姓带来的巨大苦难,是上海地方历史上不可抹去的一段印记。上海市档案馆以史为线索,从馆藏中精选出与两次战役相关的照片档案,汇集成“两次淞沪抗战照片集”,将这两次战役以照片集的形式重现于世人眼前,揭示了日军侵华的暴行,也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概。

(2)关注地方热点、焦点

关注地方热点、焦点也是发现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方式之一。前面提到过的侨批档案,其形成就是从民间抢救和保护开始的。侨批是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粤闽地区的海外华侨与家人联络的一种信汇合一的家书,最初都是散落民间,由一些民间收藏家自发对其进行收藏和保护。当地档案部门正是注意到了这些民间的热点和线索,了解并认识到侨批档案的价值,这才有了申遗以及后续一系列政府层面的保护和开发。

(3)关注政策导向

关注政策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档案文献进行发掘,既是档案部门“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的体现,也能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赢得政策保障。“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的成功发掘正说明了这一点。2012年初,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的蒋宏坤专题调研苏州丝绸产业振兴和发展工作。得知这一消息,苏州市档案局和中心敏锐地意识到馆藏丝绸档案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意义,于是积极向上汇报和争取,将丝绸档案的保护开发工作纳入《苏州市丝绸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为后续的保护和开发赢得了政策指导和保障。而以此为契机,中心进一步对馆藏丝绸档案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梳理、清点和统计,整理出29592卷蘇州丝绸档案,诸多极具代表性的丝绸档案脱颖而出,为下一步的申遗奠定了基础。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进一步验证了中心此前对丝绸档案进行发掘的正确性,也大大推进了丝绸档案后续保护开发工作。

2.积极富档,广泛征集是途径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发掘和完善,对内需要擦亮双眼,摸清家底,对外则需要开拓视野,广泛征集。由于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往往散落在民间各处,而非一开始就完整无缺地保藏在专业机构。档案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开展广泛征集,既是对馆藏档案文献遗产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高该类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为档案部门对社会散存的档案文献遗产进行有效监管提供了线索,从而确保其得到更为恰当的保护。

苏州丝绸档案的丰富和完善,离不开中心的广泛征集。中心丝绸档案征集工作于2013年启动,面向全国有目的、有计划、广泛地征集丝绸档案,目前已辐射山东、辽宁等19个省(自治区)和上海、重庆、北京3个直辖市,征集到近3万件丝绸实物和史料档案,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心也对各地丝绸档案的情况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征集、监管和保护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心独特的丝绸档案征集工作大格局也初步形成。

此外,征集档案文献的过程,往往也是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的一种有效宣传。征集工作通常需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向社会发布征集通告,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宣讲,一方面有助于吸引社会民众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对档案文献遗产相关知识的一种普及,营造了保护档案文献遗产的良好氛围。

3.多重护档,科学规范是关键

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规范和系统开展,预防性保护、延缓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多管齐下。通过提前制定策略,根据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和保管部门的现状,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提供有针对性的保护方式,做好前瞻性和预防性工作;通过设立特藏库、优化库房环境、抢救修复破损档案等手段,延缓档案老化损坏;通过缩微技术、数字化技术和汇编等工作,减少对档案原件的使用,避免因使用而造成的损坏。

仍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中心充分利用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对馆藏丝绸档案进行系统性保护和研究,一方面通过建立丝绸档案特藏室、定制樟木板排架防虫蛀、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等措施改善丝绸档案保存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丝绸档案的数字化,除了对纸质丝绸档案进行常规扫描外,还运用摄影等形式对大幅样本档案进行数字化拍摄。针对丝绸纸质档案和样本档案的保存、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中心还专程前往陕西省档案局、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地学习档案字迹褪变修复技术、丝网加固技术以及丝绸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等,并与高校合作开展了“丝绸样本档案纳米技术保护”“苏州丝绸百年纹样档案公共数据平台”等科研项目,前者荣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有效管档,宏观监督定格局

如果说对档案文献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修复都是落到实处的微观处理,那么对档案文献遗产的监督管理则是更高层面的宏观把控,决定了保护的方向、高度和格局。对于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来说,监管工作可以由地方政府来牵头,以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重视,获得其更有力的配合,但具体执行者通常还是对档案文献遗产情况更为了解的地方档案部门。比如侨批档案的保护,广东省就是由省政府牵头,专门出台了《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将省、市、县各级侨批档案相关部门甚至个人的权责进行了大致分配,为侨批档案的保护提供了权威的规章指导。

而为了推动丝绸档案的保护,苏州也专门成立了世界文献遗产苏州丝绸档案保护监管中心,旨在对丝绸档案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且通过开展学术研究,探寻更好地保护丝绸档案文献遗产的方法,给出指导性意见。中心还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作为相关工作的指导标准,包括《丝绸档案征集专项经费使用方案》《征集档案价值评估标准》等,为相关工作的合法、合规、合理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

档案文献遗产的最终价值在于利用。合理有效的开发形式,可以使地方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有不少档案文献遗产仍长期处于“重收藏轻利用”的状态,这可能是出于避免档案因利用而受到损坏的考量。但我们认为,开发利用与保护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考虑到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珍贵性,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并通过对其开发利用来反哺保护工作,“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这是档案工作者需要长久研究的课题。

1.创新价值输出形式,激活档案能量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毋庸置疑,要积极拓展思维,通过不同形式的开发利用,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输出,将其所蕴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激活。

(1)形式接地气,内容贴民心

对于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应始终注意形式和内容的亲民性。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由于其地域性的特点,在内容的亲民性方面可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围绕地方历史、百姓生活等主题,从档案文献中梳理出民众更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如当地民众某段共同的历史记忆、某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某个社会热点等。同时,还可以采用更容易接近民众的形式,吸引当地民众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共鸣,起到较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同样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29592卷的庞大数量,为苏州丝绸档案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了让丝绸档案能够走近公众,让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丝绸档案的魅力与价值,中心抽丝剥茧,从庞大的馆藏中细化出了适合老百姓的小主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国旗袍、伟人像锦等,以其为主题举办各类专题丝绸展览,并紧扣时节和热点推出相关题材的微信文章,为民众奉上了丝绸档案的文化大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知识不枯燥,趣味来帮忙

提起档案,似乎有不少人还秉持某种偏见,认为它是严肃的、枯燥的、乏味的。在档案价值毋庸置疑的今天,这些所谓的枯燥、乏味可能针对的大多只是档案价值的输出形式。对于档案来说,知识与趣味并不是对立的两极,二者是可以共处的。档案价值的输出,固然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干货”,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提升一些趣味性,比如给传统的档案展览添加智能讲解、互动体验、文创周边等,会更有助于公众的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馆藏丝绸档案为主题进行编研时,中心就在兼顾知识性的同时,在趣味性的提升方面做了改进。比如中心2018年编写的一套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尽管是以苏州丝绸档案以及文献遗产保护等档案和历史文化知识为内容,但丛书摆脱了以往传统编研成果的沉闷、枯燥,将严肃拗口的概念堆砌转化为轻松有趣的图文解说,并通过游戏书的设计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使其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装帧风格上还结合卡通形象设计去契合青少年的审美,为读者提供了由“阅读”到“悦读”的体验,从而收获了包括但不止于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与好评。

(3)互动搭桥梁,交流促改进

档案文献遗产的利用过程,不应该仅是单方面的价值输出,还应设法提高受众的参与度,与之形成双向的良好互动交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受众对档案价值的接受度与认同感,还可以帮助档案部门改进工作方法,避免“自说自话”。

前文提到的“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中的游戏书,就是源于这样的想法。通过一些对应读本的小游戏,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创意来完成,从而起到温故知新、加深记忆的效果;通过在书页添加中心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引导读者上传自己的游戏作品、创意、意见和建议等,在中心和读者之间搭建起了一个可以直接沟通对话的桥梁。类似的做法也可以在其他形式的开发中借鉴,如中心曾在丝绸展览中布置了可供观众操作的古织机和刺绣绷架,用互动拉近了档案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通过体验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古代丝绸织造技艺和刺绣艺术的复杂与精湛,从而更能理解和认同丝绸档案的珍贵价值。

2.开辟多元合作渠道,形成開发合力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开发工作仅靠保管单位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开辟多元合作渠道,力求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进行开发。以此理念为引导,围绕馆藏苏州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中心近年来开启了与企业、丝绸协会及专家、高校及中小学合作等多管齐下的新模式。

(1)借力专家,获取专业指导和建议

对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深入研究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具体到丝绸档案,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对丝绸专业知识的欠缺是中心对丝绸档案进行保护开发的一大障碍。于是,中心通过丝绸协会等专业社团的牵线搭桥,积极寻求丝绸专家的帮助,组建了中国丝绸档案馆专家库,吸纳了包括中国文物学会纺织文物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亚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苑洪琪等在内的数十位丝绸业界专家。同时,中心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教育和研究分委员会、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机构的专家保持沟通联系,请他们为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开发出谋划策。中心多次组织召开世界记忆项目国际研讨会、中国丝绸档案馆设计方案论证会、中国丝绸档案馆征集实物专家鉴定评估会、中国丝绸档案馆建设专家研讨会等,为包括丝绸档案在内的档案文献遗产的专业性保护、开发共同献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借力学校,为档案开发注入年轻血液

这里的学校,包括高校和中小学。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地方,高校在学术理论和专业技术等研究领域都处于相对高端的位置,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地方档案部门的薄弱环节。而地方档案部门的优势在于,其长期的实践活动积累,能为高校研究理论的提炼提供肥沃的土壤。围绕地方档案文献遗产,双方是可以而且应当有所合作。而青春正当时的学生们,更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向学校借力,有利于激发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利用的创新活力。

从前文提到过的“丝绸样本档案纳米技术保护”“苏州丝绸百年纹样档案公共数据平台”等科研项目,到丝绸口述档案采集、世界记忆项目进校园活动、建设世界记忆项目进校园实践基地、成立丝绸档案保护志愿者队伍等,近年来,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苏州市第十中学等高校和中小学围绕苏州丝绸档案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以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助力于丝绸档案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认识到包括丝绸档案在内的这些珍贵而久远的文献遗产所面临的危机,从而愿意加入到保护、宣传档案文献遗产的行动中来,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3)借力企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过去形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过时的,它的经济价值、应用价值也许正等待着档案人去发现。在对苏州丝绸档案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中心以馆藏丝绸档案为资源基础,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建立了18家“苏州传统丝绸样本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借助丝绸企业的专业化研发和生产设备,馆藏的宋锦、漳缎、纱罗等濒危的传统丝绸品种及其工艺得以恢复,并开发出一系列丝绸新品投入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总体年销售额约2360万元、净利润约420万元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经济价值的变现。档企合作除了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让沉睡在库房的丝绸档案走向了世界。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宋锦,成为2014年APEC会议欢迎晚宴上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身着的“新中装”的面料、2015年世乒赛颁奖礼仪服装的面料,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仪式上使用的福袋的原材料。

3.搭建可持续发展平台,紧跟时代脉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档案开发工作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强。对于档案开发工作,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把它当成是一场持久战而不仅是攻坚战,为其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在蘇州市委、市政府以及上级档案部门和各级丝绸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苏州档案部门于2013年初启动了中国丝绸档案馆的筹建工作,为丝绸档案提供了实体保管机构,也为其后续的开发利用以及丝绸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搭建了平台。此外,中心还建立了“江苏省丝绸文化研究中心”和“丝绸档案文化研究中心”,为丝绸档案和丝绸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专业而持久的平台。不仅如此,在国家档案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教育与研究分委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2018年在苏州建立,成为世界记忆项目、文化遗产保护推广的平台。

地方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文献遗产的重要组成,对其有效保护和开发,是发掘国家级、世界级文献遗产的基础,它关乎全人类的记忆。地方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不能完全依靠现有档案文献遗产相关理论或实践经验进行,其源于地方的身世特点决定了对它们的保护开发工作需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地方百姓需求进行,这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地方档案人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丝绸遗产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遗产怎么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