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2020-07-29刘世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三全育人实效性

刘世奇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德育教育,应遵循“实效性”原则。针对当前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学理性不足、实践性薄弱、主体性缺失等问题,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工作要求,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着力点与科学路径,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提升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全育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路径选择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及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见,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立根铸魂、固本培元的基础性工程。[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德育教育。德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实效性原则”,是对德育工作追求切实效果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效应高(反映在德育质量效果上)、效果好(反映在学生思想品德上)、效益高(反映在对社会作用的后果上)。

但在对研究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和碎片化、科学性和系统性相对缺失等问题,制约了理想信念教育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探索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路径,切实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改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高校育人工作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二、提升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着力点

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在知识含量、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等方面呈现更高水平,一方面,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他们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个人发展等思考也更加深刻,面对复杂的环境,研究生常会面临困惑:“世界如何,中国为何,我当如何?”

但是,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理性不足、实践性薄弱、主体性缺失,与研究生“追寻理想信念真理性和科学性、探寻将理想信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路径、观照自身获得发展规划”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因此,改革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供给侧,化解供需矛盾,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是提升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

三、“三全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

从逻辑起点上看。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结合新时代、新特点、新问题,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创新工作路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提升教育实效。

从终极目标上看。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中“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树人”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共产主义既是一个理想,也是一个过程,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强调和重视人的发展,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2]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实现伟大目标接续奋斗,也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掌握必然规律基础上,充分发展自身,服务社会。

四、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选择

(一)找准着力点,使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教育是具有高度理性的实践活动,马克斯·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两个层面。工具理性着眼于具体问题的关照和解决;而价值理性,强调的是事物本身的价值,着眼于对人性、信仰的追问、探寻。[3]理想信念教育,应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既要能够对研究生做好崇高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又要能使其建立自身与国家、社会的联系,明白如何将理想信念落到实处,提高生涯发展能力,明白“我当如何”。

(二)改革理想信念教育供给侧,发挥“全员育人”功能

1.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性,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基础之上的。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邀请优秀教师党员代表、教工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研究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自身作为共产党员和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用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性,让有担当的人讲担当。

党的理想信念是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是硬道理,当前要务,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邀请优秀企业家党员、行业杰出劳动者为研究生讲思政课,讲述企业家和杰出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真正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同学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3.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知识的人讲知识。

充分尊重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先锋学生党员为同学们分享学习成果,交流成长经验,邀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对课程内容做针对性指导,检验学生党员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发挥朋辈示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广大普通同学提高政治理论修养,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三)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形成“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

聘请校外杰出企业家担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打造杰出教师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团队,依托思想引领新媒体工作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讲思想引领融入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全过程,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及时总结优秀经验,凝练工作做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四)跟踪反馈研究生成长生涯,“全程育人”巩固成果实效

德育教育实效性不仅体现在效果好、效应高,还体现在效益高,即反映在对社会作用的后果上。搭建研究生毕业后返校交流平台,反哺学校教育同时,为毕业生的发展提供阶段性倾听、讨论、建议等指导,提供正向激励,使毕业生能够保持初心,勇担使命,巩固理想信念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士龙.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N].经济日报,2020-4-28.

[2][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三全育人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