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2020-07-29王红玉李琰尹进刚鞠峰曾宪超
王红玉 李琰 尹进刚 鞠峰 曾宪超
摘 要: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作为高校,学校教育教学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濰坊职业学院经营管理学院立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一日规范,百日竞赛”为平台,创造性、持续性开展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卓有成效。
关键词:百日竞赛;量化考核;行为规范养成
一、项目的实施背景
中国多少年来都在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少年来都在做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想三十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他们的一生的幸福负责,而要做到“起点”上的“终点思考”,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何使学生受益一生,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是经营管理学院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营管理学院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学期扣除各种节假日后为一百余天这一活动规律,制定并出台了学生“一日规范,百日竞赛”量化考核活动方案,根据学生“一日”足迹从宿舍到教室到餐厅到各种活动场所,时间从晨起到上课到晚自习到归寝,无论何地何时在学习、纪律、卫生、活动参加等各方面都需要参照企业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既要有规范标准,又要考虑学生的行为养成、身心健康、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让学生在竞赛中比、学、赶、超,让学生在自我否定、自我肯定中学会成长。通过对学生行为量化考核,力求达到“一个改观,三个突破”的目标,即:使行为习惯改观,使学生在文明礼貌、遵规守纪、爱护公物方面有较大突破。
二、项目的实施内容
项目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层层细化、考核,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束缚”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使“一日规范”成为“一生规范”,使“百日竞赛”成为“终生竞赛”,最终把规范修炼成习惯,将认真内化成性格,让求知发自内心,使明德演变成行动。
“一日规范,百日竞赛”活动由团总支负责监督落实考核,班级有针对每位同学的量化考核表,学院有针对各班级的量化考核表,每位同学每天从考核表中了解自己的加分、减分情况,查找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全班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学院每周公布各班级的排名及加分减分项目,吸引师生对班级排名情况的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一日规范,百日竞赛”成绩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班级、优秀辅导员和学生各种奖助学金评优的重要依据,活动的实施采用顺序渐进的方法,每位学生都在大一被“约束”、大二成习惯、大三成规范中度过,学生们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层进步,毕业后依靠良好的行为习惯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严格管理要求,并融入企业管理文化中。
三、项目的实施效果
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组织者全面提升了自己,进入企业后能尽快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位;践行者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基层岗位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实绩,得到企业的肯定与奖励。经营管理学院因为“一日规范,百日竞赛”量化考核活动的开展在全院学团管理中竖起了一面旗帜,取得学团工作连续十年第一名的好成绩,经营管理学院在校生参加市级以上活动一百六十余项,取得市级以上荣誉一百二十余项,获省级表彰三十余项,近年来,经营管理学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活动开展以来,经营管理学院送走了近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自己创业,有的考入公务员队伍,有的担任公司中、高层主管,有的出国深造,他们遍布全国各省市,覆盖各行各业,他们当中优秀人才比比皆是,他们当中成功人士比比皆是,这些都是百日竞赛活动教育成果的体现。
四、项目的创新点
(一)项目“源于学生,回归学生”,活动的开展能覆盖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覆盖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在学生基本素质养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项目的实施能给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使学生教育工作有章可循。高校是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人才的场所,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日规范百日竞赛”活动能有效地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
(三)项目有明确的细化考核标准,依据明确,便于组织实施,而且实施过程有学生组织,老师指导监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担当能力,“用学生管学生”的做法也为学校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四)项目实施细则与企业员工手册实施细则接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接轨,使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接触企业管理,有助于学生就业后迅速融入企业管理,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奠定基础。
(五)项目实施已有十年,通过持之以恒地开展,方案更加成熟,内容更加完善,该项目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亮点,项目的推广实施将使越来越多的师生受益。
五、项目的发展前景
项目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的规范形成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项目融合教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探索实现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的途径和模式,把学生的生活行为规范的养成的实现与学院的德育工作、日常管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院实际的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系统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立军.大数据时代高校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基于量化管理理论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陈少华.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管理的理论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