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当代艺术创作中视觉文化观念转向

2020-07-29董文霞

参花(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艺术创作

摘要: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一种美的创作,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视觉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当代艺术创作中视觉文化的观念转向,以进一步分析当代艺术创作的发展。

关键词:艺术创作 视觉文化 观念转向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当今信息传播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已经发展成为视觉文化的传播。电影、广告、形象设计等动态的视觉表演、插画等静态感官享受,都将我们带入了视觉文化的世界。

一、视觉文化的兴起

与语言文字不同,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为媒介传播途径形成的文化。简单来说,“视觉”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看”,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和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与其他感官相比,视觉获得的认知更形象具体,更加生动,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而且在信息的传递方面,视觉可以给人更强的冲击力,容易让人产生共鸣。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视觉文化愈发占据主要地位,而且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逐渐呈现出图片等压倒文字的倾向。对事物形态的关注和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也表明了人们观念上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视觉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延伸,可视性要求不断攀升。

对于视觉文化的分析,主要是从艺术史中表现出来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符号语言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后者为了打破形式主义的框架,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艺术作品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时期开始,政治意识形态不再是“主要话题”之一,而是变成了一系列局部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和实例。图画和图像更是变成了对权力的实现。

视觉文化是当代文化中的一个新领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视觉文化都是现如今社会的显学,主要是研究视觉传播方式为媒介的文化现象,绘画、雕塑、摄影等都包括在内。由于有文化研究的非精英和后现代主义的前提,视觉文化更偏向于研究通俗的文化现象,比如电视、电影、广告等等。

二、视觉文化与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美和观念的结晶,是纯粹为了表达审美而创作的。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艺术描绘的中心是人,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活。我们具有发现美的本能,审美意识从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逐渐形成了,日常的穿着打扮、房屋的建构设计等都是出于人们内心的审美创作。

艺术创作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随着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对于视觉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它不仅给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带来了纷繁多样的视觉信息,而且对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常的绘画、雕塑或是其他艺术创作时,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和认知中得到素材。但是现在,艺术创作者更关注的是家庭,甚至是社区等会给人带来视觉影响的环境。艺术家对影音图像等进行观察和解读,极力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艺术创作一般是建立在美术学科基础之上的,而美术学科又是以形象为基础的。在解读“形象”时,要注重与形象相关的构成要素。在当代社会,各种视觉文化打造的艺术品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电影、广告、海报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的创作就是视觉文化的创作,图像也是最能体现如今视觉文化冲击的普遍性事物。视觉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满足了大部分人群的审美需要。

艺术家一般会赋予作品某种特殊的审美意义,从而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伟大的艺术创作往往能够激励人们的实际行动,其力量源于审美的创造能力。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让观众产生新鲜感和共鸣,经常会开辟新视野,探索不同的创作形式和途径。经过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大部分知识和信息的接收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文化的日趋多元化使得艺术创作更加归属大众,并有文化共享的趋势。现代社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追求视觉快感逐渐成为深受视觉文化熏陶的当代群众的基本需求”。[1]

三、视觉文化转向

从哲学上来看,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明确表现出了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种与语言相关的思想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更多的“转向”相继出现,如“后现代转向”“批判转向”“文化转向”等等。“语言学转向”正在被“视觉文化转向”所取代。海德格尔说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真相,或者说是阐述了一个现如今的现象: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理解和解释,越来越倚重于图像,生活中似乎方方面面都对视觉效果有着不同等级的要求。只有能够吸引人们驻足观看的,才是真正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广泛的视觉文化,除了可以把秘而不宣的物质形态呈现出来,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许多文化活动本身的形态。例如,在传统美学的分类中,音乐只是属于听觉的,然而如今,音乐的欣赏也愈发依赖视觉要素了。约翰·凯奇的钢琴曲《四分三十三秒》就是很好的例子,演奏家走上台并没有进行钢琴演奏,只是静静地坐了四分三十三秒,琴键以外的心跳、呼吸、小声议论、些许的烦躁,所有的这一切都变成四分三十三秒音乐的组成部分。视觉要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核心要素,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视觉信息,这些图像组成了人们制造、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视觉媒介越来越能够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一方面,这种视觉物的转变加速了对图像的迷恋,另一方面,它又产生了自柏拉图时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对图像潜在力量的不安。”[2]当代广泛视觉文化很好地征服了非视觉文化领域。

然而,在图像逐渐呈现出压倒文字的趋向时,这场文字与图像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随之而来的便是“读图时代”。印刷读物等日趋图像化,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阅读习惯,我们面对的不再是枯燥抽象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具体的图像。“读图”成了一种如今的潮流。视觉文化的产生成就了影视行业的发展,各种文学作品日趋“影视化”,文学性逐渐变成了电影性的基础。把文学作品改变成为影视作品,一方面,文学作品本身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流传,另一方面,更给作家本人带来了非文学性的资本。

艺术创作与审美趣味密不可分。审美趣味表示藝术家对观察对象的外表或内涵有着某种情感走向和指向性。人们有了审美情趣,才会主动追求艺术方面的创作。在今天,艺术家面对的一个比以往都更加繁杂的现实,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公共现象彼此交错。图像的意义在各种媒体中不断传播。为此艺术家应该成为思维敏捷、视野广阔、创新力强的思想者和执行者,艺术创作需要更优秀的人才。

新型图像技术和摄影技术及网络文化占据了艺术创作原创空间的思路。机械的复制、模仿使得艺术品本身的价值产生落差,对学术的批判和理论的构建少之又少。但在这个全球文化交流的语境之下,艺术逐渐变得综合性很强,艺术家要敢于打破边界,合理借鉴前人的方法和概念,吸收为自己独有的视觉样式,将富有激情的原创精神发扬到底。

电子媒介由最开始的介入到现在影响影视方面的生产、制造、设计等,逐渐成为视觉思维和视觉生存的引导者。[3]因此,视觉艺术逐渐成为艺术品的卖点。视觉文化的商业性影响了如今人们的生存状态。视觉文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平常生活中的美化进程,也让审美主体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商业成为社会的推动力,也使创作也变成了一种合理的投资。这样一来,视觉文化就成为现代商业的“战利品”。包括现如今生活中文化活动的平庸化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是在当代社会确实存在的。视觉文化向我们表达的应该是一种人文远景和审美理想。文学艺术的恒定因素具有跨越时代的特性,这种不变的永恒性不仅是文学艺术得以传承的体现,也是古今审美互通的基础。视觉文化还应该区别于一般的大众文化,因为视觉文化是具有审美性的。艺术承担了“拯救世俗”的责任,它将我们从刻板枯燥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这不仅是对当代人们生存习惯和生存形式的思考,也是对当代人们生存的体验。通过把审美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我们从“理性”中解脱。[4]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逐渐变得普遍化,但是审美物化的现象却没办法作为现代全部精神品质的载体。视觉文化孕育人们的生存样态应借助人文品位,力求视觉文化可以多角度地满足人民大众的艺术创作和审美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视觉文化逐渐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主流地位。对此,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同时也要保持艺术创作的本心,将视觉文化充分融入艺术创作,为社会增添一份审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叶彤.谈当代艺术创作的解构[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45.

[2]肖剑锋.当代文化背景下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内在矛盾[J].美术界,2015(10):76.

[3]曲高天.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浅析[J].西部皮革,2018,40(19):105.

[4]钟和.当代艺术的全方位解读[J].中国美术,2015(03):131-132.

(作者简介:董文霞,女,硕士研究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风景园林)(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