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的构建
2020-07-29李带群
李带群
摘 要:“问题图式”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数学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极大改善了数学教学基础阶段的教学环境,使小学教学的表现形式更为灵活生动,对于引导学生步入数学殿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在“问题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除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外,还表现出与“问题图式”高度相关的细节问题。为此,本文就将从“问题图式”教学的实践情况入手,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使“问题图式”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构建
一、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问题图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重要选择。随着教育手段的持续升级,“问题图式”表现形式也更加灵活,学生可以通过课件、软件、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对图形概念进行深度学习,并将之转化为数学知识和方法,对于数学符号、图形、图示等形象元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环节上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的进行“问题图式”的解析。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学流程上,教师虽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学展示工具,但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探索之中,失去了对“问题图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体来看,“问题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问题图式”教学还没有能够形成适于当前教学需求的完善结构。因此,其独特的推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二、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问题分析
(一)审题不明
“问题图式”教学过程中,审题阶段需要学生依照数学问题的描述,对条件元素进行的整理和归纳,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细化为明晰的条件列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群体往往无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细化,缺少合理的方法进行问题的结构,致使出现了学生审题不明现象的持续存在,也会让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的整体进度止步不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推理不严
在“问题图式”教学中,学生不能够按照图形引导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演,这使学生在运用图示、符号、图形等进行数学问题解析时,会出现逻辑上的疏漏。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大限制了“问题图式”教学方式的普及,让很多学生对运用图形解决问题失去了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尽量避免运用“问题图式”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学段的数学教学中,然而在该时期学生正处于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习惯的养成阶段,“问题图式”教学方法的缺失,无疑是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基础不足
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抽象思维的感知能力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支持。因此,在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不同类型问题的图示解决方法非常陌生,没有能够将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问题图式”教学效率大幅下降。
三、小学数学“问题图式”教学的构建方法
(一)导图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列表导图、结构导图、框架导图等多种导图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细致的解析构建,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信息及问题细化为条理清晰的条件元素,进而通过条件元素的合理运用,达成数学解题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导图的引入作用,是保障学生审题效果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掌握列表导图、结构导图、框架导图等多种导图的使用方法,能够以列表形式、框架形式、过程形式,对文字问题的表述进行翻译,形成更直观的图示。这种习惯的养成,将为学生运用“问题图式”方法进行数学问题解析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是学生养成图式解题习惯的基础步骤。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这一环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条件列表的导图方式,分别找到0.2是2的1/10 , 0.02是2的1/100等条件,这样学生就将一个整体的数学问题分解成了一组包含所有条件信息的结构导图。这种图式方式,会让复杂的问题脉络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
(二)画图解题
学生在完成数学题目条件信息的导图引入后,就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了明晰的导图形式,学生此时对各个条件信息的认知更为精准,也基本掌握了数学问题的结构框架。因此,教师仅需要让学生通过关系符号、图形或图示的方式,对现有的条件进行关联性的画图,就能完成运用图式解题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该环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将以表现为条件的数学知识点,用画图的方式,通过关系的建立,来理清数学的问题,进而归导出数据列式或数学逻辑,通过将“问题图式”形成的最终结果,转化为卷面书写结果,就完成了对数学问题的解答。画图作为“问题图式”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画图指导,让学生了解各种关系图形、符号、图示的意义,并鼓励学生在结构图基础上进行画图,完成对整个题目的解析。
例一:在上文中有关小数的结构图,就可以作为画图的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箭头表示各个条件间的关系如:学生通过用画图的方式,将原本的条件联系在一起,就能准确推导出最终结果。这样的画图方式,严格遵循了数学的推理逻辑,是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规范数学推导过程的重要手段。画图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数学教学创新之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条件元素关系的不同“画图”,来形成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将复杂的数学题目转化为活的教学素材,学生可以将一个数学题目转變为多种数学问题,并用画图法来进行解答。如五年级下册小数除法:
例二:15个长方体礼盒,用去16.2m彩带。平均每个长方体礼盒用去多少米彩带?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图来解题分析:
再引导学生将题目转译画出数线图如下:
解:16.2÷15=1.08(米)
答:平均每个长方体礼盒用去1.08米彩带。
根据图中的信息找出关系式:每个礼盒用彩带的长度=总长÷数量,即可解答。
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让整個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地位,让学生学会画简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较快地找到解题方法,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最少的数学学习时间,获得最大的数学素养发展。
(三)集图提升
集图就像集邮一样,是让学生将自己画过的“问题图式”收集在一起,整理成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素材。如,乘法定律问题或倍数问题可以画数线图:
例一: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橙子各80箱,苹果每箱重25千克,橙子每箱重
20千克,运来的苹果和橙子一共多少千克?
例二:小明今年12岁,爷爷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爷爷今年多少岁?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强调画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让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严格的数学“问题图式”规范进行绘图,并将重要的绘图结果整理起来,形成问题图式集。这将是学生日常学习、复习、温习的重要材料,对于学生掌握“问题图式”解析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集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辅导、小组合作学习、课后作业设置等环节,对学生的集图成果进行检查、指导,鼓励学生对画图结果进行创新和优化,以确保集图活动的效果,能在日常学习中持续发挥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不明、逻辑不严、基础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致使“问题图式”教学的效果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图式”教学方法的构建时,应当针对当前的实际问题,以导图引入为基础,让学生学会用运用图形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进而通过画简图的方法,体现条件元素的关系,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图式”解题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形成图集。并以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应用,巩固学生的学习所得,将解题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玲.六年级学生解应用题的认知诊断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王康.图式表征在小学应用题教学应用中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陈艳.见题识方,借图寻法——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5(3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