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的文化传播中当代年轻化表达研究
2020-07-29朱帅良
摘要:当前,90后以及00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年轻群体成长于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光辉的红色历史认识局限于历史书本。红色电影的年轻化表达,成为拉近年轻人与历史之间距离的纽带,让历史不再贴上枯燥文字的标签,以丰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切实地领略中国历史、红色文化以及英雄等的魅力。
关键词:红色电影 文化传播 年轻化表达
一、红色电影的文化内涵
红色经典电影作品是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电影作品而存在的。在这一电影平台上,中国的革命历史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持续向好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是宣传与推广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形式。
作为中国精神的象征,红色电影传递的是正能量,是我国文化价值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表达的是我国当前主要的价值意识和精神。红色电影彰显的是国家意识,作为艺术平台,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构建一个浓厚的文化气氛,打造国家形象,符合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要求。
二、红色电影年轻化表达的重要性
最近,B站短片《后浪》引发全网热议,新一代和老一代人的沟通理解引发热议。红色电影年轻化表达,有助于在新老两代人之间构建共鸣的平台,通过展示老一代改革家创业报国的历程,展现新时期富饶繁荣的国情国貌,通过文艺的表达方式,向受众传递了积极的文化理念。
然而,红色电影在诠释的方式上以及演绎的方法上还是过于保守,传播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一方面,这是由于本土市场在红色电影的传播上力量不足,途径不多,相关的传播公司少之又少。还有这类的作品影响力不高,没有相关的话题。另一方面,当前一些公司在传播层面上没有宣传意识,不会宣传红色电影。总而言之,影视公司没有宣传的意识,更没有宣传的途径,再加上观众不认同,导致红色影视作品没有什么知名度,导致文化宣传力度不大,全国的观众找不到可以了解相关文化的平台。让传播年轻化是当下我国影视快速吸引受众的最高效的途径,要推动文化自信,将我国独特的文化进行推广是必行的道路。
三、红色电影文化传播中当代年轻化表达的分析
郑正秋提出电影接受的三个层面,即“迎合观众、适应观众、改良观众”。红色电影的文化传播当代年轻化表达,应该重点关注如下策略。
(一)个体化平民视角叙事策略
这几年,电影的市场上刮起了一阵“红色”风暴,有关红色题裁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能够反映真正的历史,传达真正的革命精神的作品却寥寥无几,过度消费了观众的期望。从2019年开始,一些红色电影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票房,诸如《中国机长》等,这些作品不但有知名的导演,还有演技出众的明星,这些因素都让观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与过去的作品不同,以《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红色影视作品为例,它打破了常规的形式,在表达上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从边缘人物出发,间接展现了祖国的强大。以个体叙事为主线,去除空泛的宏观层面的叙事手段,着眼于具体人物。此外,该影片还从平民的角度来叙事,通过多个短视频进行拼接,也不像那些超过3个小时的电影,因而更能获得年轻人的认同。电影的内容突破了历史,时间也不长,情节变得跌宕起伏,这些改善让电影的表达方式更加年轻化与现代化,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二)视觉奇观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传统的画面视角中,完全写实的电影视觉效果难以引起新一代受众的观影兴趣,在数字媒体时代,4D影视、虚拟现实、VR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电影效果制作,更容易受到新一代人的关注与喜爱。一些微电影《红色气质》《少校村官》等均注重视觉奇观的打造,也成为新生代观众在网络平台所谈论的热点话题。倾听年轻人的心理诉求和群体热点,基于审美兴趣的影片制作,才能获取更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对新一代观众的审美及价值观进行引导。红色电影的年轻化表达形成新的面貌,这必然是一种喜人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交给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更多时代的关照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结语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在大众面前起到了对国家精神、主流价值等的传播作用。通过立体画面实现感性层面上的文化认同,远比传统的权威教育更加有效果,更加印象深刻。推动红色影视作品的发展,继而宣传“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这项事业任重道远,只有将叙事题材持续地拓展,让表现方式不断创新,红色电影作品才能更加完美地将“红色文化”诠释到位,并获得更多的关注、更大的社会影响和受众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丽.论当前红色微电影的传播现状与创作方法[J].电影评介,2014(16):67-69.
[2]李冰.论红色电影对当代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芒种,2017(02):112-113.
(作者简介:朱帅良,男,长春工业大学,初級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