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探索

2020-07-29吴吉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探索

吴吉丽

[摘 要]支架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支架理论,能够给学生思想、心灵上带来震动,激活他们的潜在学习动能。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有统筹意识,从概念梳理、环节精简、实操展示和动态评价不同层级着手展开挖掘,提升课堂实效性的同时,为信息教学提供丰富动力支持。

[关键词]小学信息;支架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85-02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借助方法升级、认知分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构建知识,逐渐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的过程。它是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支架教学范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复杂多元,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要想顺利完成高效课堂构建,对知识进行分解、对教学环节展开缩略、对教法展开升级势在必行。

一、概念梳理,感知教学支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会涉及概念教学。通常来说,在讲述概念时,教师采用的无非是概念呈现、识记背诵。这样的学习方式优势明显,学生能够快速把握概念内容。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遗忘速度自然更快,随记随忘的现象时有发生。信息技术概念探究是学习活动的起点,是实践操作的依据。教师要从学生兴趣激发这个层面着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概念展开梳理,挖掘其中蕴含的关键性信息,掌握语言符号,深刻理解概念内涵和特性。

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初识“WPS文字”》,教师导入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与概念相关的问题,你对于哪些问题比较疑惑,请你画出来并进行讨论。”学生的兴趣点立刻被激活,立刻行动起来,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点展开探究。学生梳理出来的概念点包括窗口组成、文件保存、窗口启动等。这些概念看似可有可无,但学生如果能够精准把握,对实践操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概念梳理并不是必须要对概念的内涵有深度把握,小学阶段,学生只要能够有基础了解就可以。

面对纷繁复杂的概念,教师可以采用关键词教学法、情境解读法,边探究边识记。这样产生的助学效果自然值得期待。一节课的概念学习结束后,及时让学生对一个单元中的概念进行梳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學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进行思考,概念学习必将更加灵动。

二、环节调度,构建教学支架

正所谓结果是过程的直观反映,教学的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复杂纷繁的教学环节可能与教学实际不符合,难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时,教师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整合、优化、提炼、升级。在环节调度时,教师必须从有利于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删繁就简,对预设路径做出及时规划和调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学环节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理清教学主线,在考量学生认知实际,凸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环节进行有效串联,凸显教学内容和实质。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学生才能顺着教学思路展开知识探研。

学习《输入文字》,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让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感知文字输入的乐趣。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各种感官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教师没有打断学生,而是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如何在输入文字时做到又快又好呢?请大家利用魔法棒施展自己的魔法吧。”学生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规划,在实践中摸索探究,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有较强好奇心,喜欢探究未知世界。这是他们的优势,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只保留了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环节,学生在自由、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思维域度得到纵横延伸。

三、实操展示,升级教学支架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度,教师适时融入实操训练,给学生创设最优化学习空间。实操展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借助操作构建起纵横连接的知识体系,实现认知串联、互通。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为实操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认知和知识本身逐渐产生冲突,经过上机训练,学生逐渐理清了学习思路,新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学习《编辑文档》,教师给出训练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认知升华。“请大家观看以下歌词,你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编辑,将其中的错误矫正过来吗?”题库中出现的练习题是不同的,但都能很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每个学生接收到题目后,自主完成。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异常迅速。实践操作结束后,教师将这些杰作一一展示出来,供学生观看、评选。学生投票选出最美文档、最规范文档、创意文档等。

在参与实操中,学生产生独立思考意识和判断能力,顺利解决问题,彰显思维张力。实操训练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水平,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产生的激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学训练由一维空间变成了多维空间。

四、动态评价,完善教学支架

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对这些资源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师可以通过实操训练进行检验。但检验活动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师必须实施科学评价,增加教学趣味性,丰盈教学成果,让课堂看起来更加流畅、完整、全面。评价活动不是随意的,并须经过深度思维才能呈现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把握,发挥评价的作用,将其动态特性呈现出来。所谓的动态评价是指教师将评价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而不是只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动态评价一旦生成,教学的动感和韵律感就会爆棚。

学习《插入表格》,教师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最后布设了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完成。在这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时刻都在渗透评价。在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示范演示的形式。这时教师发动学生对这个演示视频展开评价。学生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派出小小监督员和观察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矫正。在训练环节,学生用简短的词语对作品进行评价。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审美视角和知识维度都得到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导入、探究等环节着手,渗透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参与中,逐渐生成主人翁意识。

支架教学是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理论”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来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过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致使学生学习热情消耗殆尽,课堂枯燥、单一、低效。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梳理概念和知识点。从教学环节着手进行整体框架构建,实操展示是对教学的升级处理,既检验了学生知识内化进程,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动态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精准定位,对自身能力有更全面认知。教师要尽情发挥支架教学的优势和价值,让学生精准把握学科特性,在知识框架构建中实现思维延伸。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探索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索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