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的范式设计

2020-07-29陆小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范式小学信息技术

陆小飞

[摘 要]科学合理的课堂范式构建,这是新课改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普遍诉求。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从教学环节预设和教学实践调控等视角出发,革新教学形式,给学生以更好的方向指引,并在实践体验中实现知识内化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 G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82-02

教师、学生、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因素构成。要想厘清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己准确定位,明晰信息技术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遵循最优化原则,形成良好的教学预设。教学范式的预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坚定执行预设。唯有如此,学习活动才能顺利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自主阅读,梳理知识脉络

阅读是获取文本知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没有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根本不存在,学习活动就无从谈起。阅读对学科教学产生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阅读这个视角出发,进行教学发动和引导。何时推行阅读,阅读什么内容,又称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屏障。这里涉及一个时间节点的问题。把握住阅读引导的时间节点,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展开设计。课堂教学伊始,学生身心尚未真正沉淀下来,这时如果以静态的阅读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很快就能沉静下来。

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输入文字》时,教师发现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导致课堂氛围过于热闹。课堂氛围浓郁虽然对教学活动的推进有一定优势,但活跃的氛围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整堂课都在动态中进行。动静结合是最好的状态。为了让学生沉静下来,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进行了独特设计。“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一节内容,从课文中找出关键性的信息和线索,将知识串联成一条线索,阅读形式是默读。”教师设计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纷纷拿起笔,展开默读。默读、勾画、思考,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一气呵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踏实有效。

自主阅读时,内容的选择和划定也是格外关键的。小学阶段,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划定阅读内容时,教师必须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进行设定。这样才能吸引全体学生的关注,让他们主动参与阅读。

二、合作探研,把握知识内涵

小学信息技术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是比较明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把合作学习提上日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开展合作探研时,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和探索。首先是任务管理工作。任务管理是合作学习顺利推进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划分出小组,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清晰了解,才能为深度探研指明方向。其次必须强化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小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自律意识相对较差,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情绪冲动,无法把握自己的行为,容易造成合作探研失败。因此,教师要从组织管理方面着手,进行整治、规范,确保合作探研有序推进。

在学习《编辑文档》时,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复杂的,重点是掌握文字复制和修饰的方法,并逐渐学会如何修饰段落,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和挑战。教师对此有清晰认知,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展开了全方位的设计规划,选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对学生展开异质分组。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够将不同层级学生聚拢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接着教师让小组抓阄决定需要深度合作探索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新颖别致,又彰显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合作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大讨论,主体意识增强。合作探究的助学效果异常显著。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有限,这是现实存在的。小学生认知特点对学习活动形成了重要制约,教师将学生置于合作学习的大环境下,让集体智慧点燃个体智慧,学生学习自觉性提升的非常快。

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是极高的,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出现在某个小组中,对这个小组产生的激发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探讨热情必定会被激活,学习自觉性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质疑,拓展知识外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放权开始,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往往相对笼统,单纯让学生提出疑问。这显然无法与学生的兴趣点接轨,学生自然也不会参与到质疑活动中来,教学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将特殊现象呈现出来,给学生思想带来启迪。

在学习《插入表格》时,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对表格插入的相关知识不感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从学生本身兴趣点和认知点出发,以表格相关知识展开引导,让学生主动质疑。认识到这一点后,教师给出一个短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观看、感知。学生对这种形式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身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在观看过程中,视频中的操作方法和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一致,知识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思维产生矛盾,这时教师顺势展开引导性思考:假如你来制作这个视频,你会有什么创新之处,视频中有哪些部分内容不够严谨?经过点拨,学生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质疑,思维认知迅速活跃起来,触摸到了插入表格的核心。

学生思维和质疑热情一旦被激起,定然会获得不一样的感知和启迪。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趣味化情境,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体验中,学生思维更容易被触动,质疑积极性自然也会提升。

四、应用操作,促进知识生成

要想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颠覆教学形式,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展开实践操作运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接轨,实现知识运用趣味化、生活化。

在学习《美化文档》时,教师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度相对较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为了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学习活动没有就此终止,而是以应用操作的形式展现出来。“现在有一个职业体验活动,这个职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白领,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你想体验白领的生活吗?”学生似乎受到了触动,积极参与。要想顺利实现“白领梦”,必须首先完成美化文档的任务。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对美化文档相关内容有了清晰认知,还有了更深刻的生活体验,认识到作为一个“白领”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布设应用操作时,教师发现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生活有很多契合点,教师以此为教学生成契机,布设生活化的训练,学生在参与中形成问题解决意识,夯实了对知识了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式构建,这是践行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长期任务。在践行尝试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发动,从环节设计和优化着手,展开探研和深究,确保教学有序推进。自主阅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合作探究对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內涵和本质有激发作用。鼓励质疑很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拓展了知识的外延。应用操作将知识置于更广阔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成。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教学范式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