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出发,回归英语本真

2020-07-29徐小红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本真小学英语

徐小红

[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下,教师要从生活教育理论中汲取改革的动力与实践的能量,从生活出发,使英语教学回归本真,回归教的本真、学的本真、用的本真,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要品格的培养。教师可从捕捉生活镜头、重现生活语境、生活作业三个角度出发,践行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教育理论;核心素养;本真

[中图分类号] G623.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52-02

“生活即教育”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正如他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初心,坚持本真,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向生活的实际需求,追求教学的生长、延续与发展。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下,教师可从生活教育理论中汲取改革的动力与实践的能量。提升英语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关键能力和必要品格的形成与发展,要求培养完整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格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英语思维,开阔视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付诸生活,从生活出发,让英语回归本真,回归教的本真、学的本真、用的本真,在真真切切的生活语境及生活任务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还课堂于生活,还英语于生活。

一、捕捉生活镜头,深化师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也是教学能否实现相长的关键。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告诉教师要做学生的先生,就要先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了解最真实的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只有教师了解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真实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生活化,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捕捉最具说服力与感染力的生活镜头,以视频剪辑的方式,将其制作成教学小视频。这样以鲜活的小视频,营造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制造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话题,深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动态生成。

如译林版六年级下册Unit 2《Good habits》从习惯出发,从生活展开,与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的好习惯与坏习惯。这个话题扣紧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镜头对准班级学生。为此,在课前预设的过程中,笔者与微信群的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协助收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镜头,以“曝光”的形式,将学生的一些好习惯和家长希望学生改正的一些坏习惯呈现在课堂上,作为话题讨论的第一素材。在活动中,笔者从“Good habits”这个角度出发,呈现班长的日常生活安排,并引导学生在观看小视频的过程中,根据教师提供的Chant模板,以班长的视角,将视频信息转化为朗朗上口的童谣,实现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转化。如下:

Im May,I am twenty-seven.

I get up early, never go to bed late.

I keep my room clean and tidy.

I often put my things in order.

I finish my homework before nine o clock.

这种个性化的说唱方式,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热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设计个性化的Chant,然后通过Chant的对比,对“Good habits”和“Bad habits”进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重现生活语境,深化情感体验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学习任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即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对接点,善于创设具有生活气息与生命活力的语言环境,以真语境激发学生的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情境重现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生活道具、情景舞台等形式,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具有代入感的教学语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A party》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Party的邀请函;在《Our animal friends》一课的“Story time”中,教师让学生模仿语篇,设计读后的仿写活动,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动物朋友设计一个名片;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3《Asking the way》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利用高德地图导航软件,以学校为坐标,进行现场定位,设计问路对话等。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3《A healthy diet》单元时,笔者在课前收集了一些儿童“切切乐”“过家家”的仿真玩具,如水果、海鲜、蛋糕、煤气灶、电磁炉、锅、铲、勺子、盘子等,借助这些具有实物冲击及操作性的玩具,以及饮食搭配软件,带领学生开展饮食与健康学习互动,让学生在模拟饮食搭配及烹饪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生活常识,让学生明白食物要如何烹饪才不会流失营养。如热牛奶的时候,温度不宜过高,50度左右即可;烹饪鱼或者炖排骨时,加一点醋有助于钙质的溶解等。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把课堂变为“我们的小厨房”,在搭配菜谱、烹饪美食、个性展示的过程中,实现在生活语境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的目标,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语境中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并以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三、活化生活作业,深化语言实践

作业是技能学习的关键,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英语教学中,作业发挥的价值很有限,不少教师局限于词汇的抄写、课文的背诵或练习课后习题,而忽略了作业与生活之间的连接,导致作业内容单一、形式僵化,学生对英语作业失去兴趣与期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视作业的教学价值,以学生的视角、生活的视角,活化英语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把作业从原本的读读背背、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英语作业。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以“走心”的教学态度,扣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用”的功能出发,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5《Helping our parents》时,教师借助微信群,联合家长,引导学生利用课后录制一个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小视频,并用英语进行解说。这一作业形式贴近生活,既有家校之间的配合,又依托互联网平台;既夯实了学生的学习,又渗透了情感价值教育,让学生在与父母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Helping our parents”的深意。

又如,教学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5《Signs》单元时,笔者在“Story time”这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中开展了“the sign of our class”的教学设计活动,以班主任的名义发出求助信,要求学生为维持班级生活与学习秩序,设计一些实用的标识,如禁止在教室吃零食、爱护班级花草等。这样将Sign的视角缩小,将镜头聚焦在学生最熟悉的班级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变成生活与语用的桥梁。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本真小学英语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