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应用题中干扰情况的分析与克服方法

2020-07-29韦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低段应用题小学数学

韦丹

[摘 要]低段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以图画或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主题图虽然直观形象,但是学生审题时易被各种信息干扰,导致解题出错。在低段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分析并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应用题;干扰情况;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31-02

應用题虽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现实生活问题的缩影,但却是虚拟的现实生活问题,因为应用题只有文字描述,缺少真实场景。小学生由于思维特点、生活阅历等原因,仅凭文字描述,对应用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被题中的其他信息所干扰,导致解题常常出错。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克服干扰,扫除障碍,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低段应用题中干扰情况的分析

1.多余信息的干扰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有时他们分不清题中哪些是无用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常出现全部信息皆用来解题的情况。如有这样一道题:“草地上有7只羊,又跑来3只羊和5只兔,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羊?”有的学生会直接列式为7+3+5=15(只)。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不会解答,而是被无关信息干扰,导致解题出错。

2.隐藏信息的干扰

应用题中的信息有明有暗,暗者称为隐含条件,学生常常因忽视隐含条件而出现解题错误。如有这样一道题:“小猫钓了6条鱼,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鱼,各自吃几条鱼?”许多学生直接列式解答为6÷2=3(条),这就是由于忽视小猫也要吃鱼这一隐含条件。

3.概念不清的干扰

一些学生由于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概念,导致解题时被信息干扰出错。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上午8时从甲地开出,下午4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学生错解为40×(8+4)=480(千米),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不清。

4.数学术语的干扰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虽然进行了总结、归纳,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由于思维的片面性,对数学术语的理解往往不够准确。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图书室借出72本图书,还剩28本。学校图书室原来有多少本图书?”学生错解为72-28=44(本),这是受“还剩”这一数学术语的干扰所致。另外,有的学生往往看到“一共”就用加法解答,看到“还剩”就用减法解答,忘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5.生活阅历缺乏的干扰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解答应用题时常出现理解困难。如有这样一道题:“今年儿子9岁,妈妈37岁,20年以后,妈妈比儿子大几岁?”学生容易错解为9+20=27(岁)、37-27=10(岁),这是被题中“20年以后”这一信息干扰所致,因为他们忽略20年以后不止自己长大了20岁,妈妈也大了20岁。

二、低段应用题中克服干扰的方法

针对以上干扰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克服干扰,正确解题。

1.重视审题,理清条件与问题

低段学生常常盲目解题,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细心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低段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不复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多读多悟,在读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自然能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应用题,理清其中的条件和问题。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以下三种方法读题:(1)从条件入手,按序读题;(2)从问题入手,倒推还原;(3)边读题边构图,化难为易。如教学解决两步应用题时,教师可从条件入手引导学生读题,若题中出现中间问题时,则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读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很有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图形分析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严谨细致地读题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题中多余信息的干扰,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2.理解概念,区分内涵与外延

理解数学概念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质量。虽然数学概念的描述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由于数学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运用比较这一方法,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前,教师要先明确这个数学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然后通过复习旧知,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学习新的数学概念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概念与相关的、易混淆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而实践运用是深化理解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

3.建立模型,明晰意义与关系

解决问题实质上是学生建模的过程,而在低段应用题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模型。因此,学生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数量关系一定要清晰,因为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有这样一道题:“全班有男生15人,女生20人,一共有多少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5+20=35(人)。又如,有这样一道题:“班级图书角共有85本图书,借出18本,还剩多少本图书?”从总数85本中减去借出的18本,就是还剩的本数,应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5-18=67(本)。解答这两道题,就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建立解题模型,这样可使学生避免受“还剩”等数学术语的干扰产生错误,从而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正确解决问题。

4.加强泛化,有效建构与适应

泛化能力是指机器学习算法对新鲜样本的适应能力。如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35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15页,第二天读了几页?”这属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这是学生获得数学信息后,情景泛化产生的记忆联想,从而有效提取模块化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解题。其实,很多数学问题只是问题情境变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是一样的。当学生再次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会自觉地运用元认知策略,泛化问题背景,对题目进行模型化加工处理,最终正确解决问题。因此,情景泛化将有效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经验积累的不足,消除理解问题的障碍,缩短目标信息的加工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5.强化训练,提高能力与水平

有效排除应用题中多余信息的干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形式训练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1)填条件、提问题、缩题、编题的训练;(2)一题多变、不同题组对比的训练;(3)判断性训练……这样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学生逐渐明晰各类应用题的特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正确解决问题。

总之,干扰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情况有很多,教师要及时分析并找出学生错误的原因,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低段应用题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